8月29日晚间,元道通信 (股票代码:301139.SZ)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中报,取得业绩开门红!其营收净利纷纷实现双增长,不免让人将目光聚焦在这家新上市的通信技术服务领域的领航者身上,对其未来征程和发展空间充满期待。
中报显示,元道通信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716.44万元,同比增长53.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21.49万元,同比增长27.46%。在上半年疫情严峻的市场大环境下,元道通信依然逆势实现经营层面的稳步拓展,可谓表现不俗!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元道通信在中报里表示,公司在手订单储备充足,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奠定基础。更新迭代的智能化、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赋能运维工作,提升经营效益。同时,公司夯实基本业务,提升管理效率,努力降低单位营收成本,继续进行创新产品研发,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
进一步具体来看,2022 年上半年,元道通信通信网络维护与优化服务收入 7.71 亿元,同比增长 51.00%,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建设服务收入 1 亿元,同比增长 60.98%,营收占比提高;创新业务方面,信息通信软硬件产品收入 0.86 亿元,同比增长 69.22%,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正在得到回报。公司前瞻性布局信息通信技术产品业务,成效相对显著,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元道通信作为在通信技术服务领域里潜心经营、深耕多年的佼佼者,致力于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通过多年以来的深耕不辍和踔厉奋发,造就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不难预见的是,基于上市后交出的首份中报答卷,元道通信展现出了自身强劲的经营实力和出色的业绩成长潜力。可以想见,元道通信会继续秉承充沛的发展势头,持续一路开疆拓土、抢占未来发展制胜点。
业绩开花成长迅速,
市场业务版图稳步拓展
据悉,元道通信是我国领先的通信技术服务企业,主要面向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和通信基础设施运营商中国铁塔,以及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包括通信网络维护与优化、通信网络建设在内的通信技术服务,保障通信运营商等客户信息通信网络各环节有效运行,为终端用户提供稳定、高质量网络环境。公司将互联网、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与通信技术服务深度融合,自主研发了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在服务质量、行业经验、企业品牌、业务规模、管理业务模式等方面优势明显。
2022年7月8日,元道通信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崭新亮相资本市场。
从业务版图和覆盖疆域来看,元道通信通过多年来持续的砥砺突围和奋发前行,业务触角已然延伸至全国绝大多数区域。从此番中报可以获悉,其服务区域已覆盖新疆、黑龙江、重庆、河北、北京、广东等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财务视角来看,元道通信近年来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持续攀升,展现出颇为清晰的成长性。资料显示,最近三年,元道通信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 75,327.79 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62,450.83万元;期间净利润从6,226.80万元增长至 2021年10,669.62 万元。
结合本次2022中报来看,按照简单财务逻辑测算,若元道通信保持稳健经营态势,后半年经营层面持续发力的话,那么2022年整个会计年度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很大概率会超出2021年。因此,拉长视角来看,可以清晰发现,元道通信长期发展势头稳健,盈利能力持续夯实。
颇为值得关注的是,元道通信在业务拓展层面持续高歌猛进、开疆拓土,体现出不俗的进取势头。从此番中报获悉,元道通信业务优势不断显现,取得位居行业前列的中标份额,陆续开拓广东、新疆等区域的综合代维和网优业务新客户,体现出公司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2022年3月元道通信中标新疆电信无线网优项目,填补了新疆电信区域优化项目的空白:2022年上半年公司中标中移建设19省份工程劳务短名单项目,中标省份数量在同行业排名第一。
同时,元道通信凭借对行业充分理解,预判趋势、提前布局,依托先进管理服务能力和研发技术支持,将业务重心由河北、广东等地区发展至西部、东北等气象地理条件复杂、业务执行难度高、市场潜力大的地区,使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业务规模快速提升。元道通信表示,随着国家“新基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推进落实,通信运营商在上述地区投资规模、增速将持续加大,公司的行业经验优势亦将转化为推动公司进一步成长的动力。
不难看出,多年来积淀的深厚经验和对行业的透彻洞察,是元道通信在国内市场拓展上气势如虹,展现出强大竞争力的原因所在。
搭乘5G东风蓄势崛起,
顺势突破铸造强大领先优势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5G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视频社交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
2022年全国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根据GE预测,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将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3万亿美元的GDP增量,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将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而5G网络连接是基础,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各行业深度互联的基石。
对此,市场主流研究机构对5G行业发展均秉承一致的看好观点。银河证券表示,2022年运营商中报业绩延续高增,新基建赋能5G应用加速。
国元证券在近期的研报中也表示,我国5G建设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功应用于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等多个领域,并不断挖掘上行超宽带、实时宽带加速和感知定位新场景。目前,我国5G网络基站数量累计达185.4万个,终端用户突破4.5亿户,均占全球比例超过60%。5G网络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全国运营商5G累计投资金额达到4016亿元,结合移动流量、手机信息服务等消费,直接和间接带动经济产出累计达8.56万亿元,经济增加值高达2.79万亿元。
可以看出,整个5G行业的产业景气度正在强力彰显,造就了强劲的需求内核和市场潜力。这无疑会驱动和拓宽5G领域内企业的长期成长空间,为企业发展带来正外部性。
元道通信作为长期深耕通信领域的先驱,面对蓬勃旺盛的产业机遇,必将顺势取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不俗潜力。
技术创新铸就智慧禀赋,
研发投入赋能长期增长动力
依托在通信技术服务领域的多年深耕,元道通信不断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铸造出强大的护城河实力;同时,这也为其稳抓5G产业机遇铸就了水到渠成的先发优势!
根据资料显示,元道通信是行业内为数不多具备通信网络代维(综合代维、基站专业和通信线路)甲级资质、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资质的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位于行业前列。资料显示,公司深耕通信技术服务行业,高度重视技术的积累、开发、创新和应用,保持技术在同行业的领先优势,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品牌,有效支撑公司各项业务发展。
研发层面,元道通信报告期内研发投入3605.14 万元。元道通信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丰富产品线,公司在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智能运维终端AI工具研究研发、车辆云平台(SaaS平台)、IDMP智慧数字化管理平台、外勤·优管(SaaS 平台)等方面保持研发投入。
令人瞩目的是,元道通信自主研发了业内领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网络维护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公司积累的管理经验和互联网、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赋能业务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使公司总部可在线上对核心业务环节进行合理管控。通过互联网、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与日常经营活动深度融合,以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为核心,构建由总部统一负责的“集中化”管理模式和“扁平化”销售模式。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具有惟一性,是公司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技术支撑。
此外,元道通信在深圳市设置研发中心,为客户定制开发信息通信技术产品,此类业务有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 5G 时代开拓新增长点。随着 5G 网络建设周期开启和公司订单获取能力提升,元道通信通信网络建设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成为未来经营业绩高速成长的重要驱动力。
精研务实的作风和重视技术创新理念,为元道通信铺就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同时也为成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起到蓄势赋能的关键影响!这也进一步夯实了元道通信的智能智慧禀赋,为长期发展奠定了深厚强劲的技术内核。
据悉,元道通信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团队在业内深耕多年,公司董事长李晋担任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常务理事,获得 2013 年至 2018 年“通信网络维护服务领军人物”、 2019 年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年度诚信提名人物、 2021 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信息传输行业通信领域智库专家等荣誉。
中报显示,元道通信新增有线广播电视工程服务认证证书,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合计拥有 17 项主要资质。2022 年 3 月,公司获得“2021 年通信技术服务行业运维专业实力奖”、“2021 年通信技术服务行业最受欢迎雇主奖”;2022年 6月,获乌鲁木齐高新人才大厦授予“通信网络维护服务明星企业”。
对此,一位投资人士表示,元道通信财务状况良好、业绩成长性清晰、科技创新属性强,势必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契机。同时,其出色的业绩成长、不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都让其前景明朗、长期成长具备确定性。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