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盛、瑞银等多家外资巨头频频唱多A股,中东机构则密集调研A股并展现出浓厚兴趣,外资机构也加快在华展业步伐,同时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多重积极因素汇集,A股市场投资价值持续显现。
海外资金加快布局A股
从资金面看,A股资金的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收盘,当日A股成交额破万亿元,为1.0489万亿元。进一步来看,A股的区间日均成交额从1月份的约7428亿元升至2月份的9584亿元,再继续升至3月份(3月1日至3月25日)的1.0425万亿元。
外资及活跃资金也在逐渐回流中。从个股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QFII现身1049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名单。同时,随着部分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QFII相关仓位陆续浮出水面,包括摩根士丹利、淡马锡富敦投资、阿布扎比等机构持续加仓三超新材、紫金矿业等多只个股。
此外,近期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自2月份以来截至3月25日收盘,A股市场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额达到829.19亿元。
从外资机构最新表态来看,近期高盛研究团队表示,对中国A股市场维持超配。高盛团队预测,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2024年的每股盈利增长预计在8%至9%。在投资主题上,高盛关注高股息国企股票、现金回购、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主题。
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强有力的信心,来自政策的密集部署与支持、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情绪回暖等多方面。
政策密集部署推动A股市场企稳回升。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自1月中旬以来,多部门密集发声,彰显维护资本市场决心。孟磊认为,今年A股市场的上行动能未改。名义GDP增速反弹将带动A股企业营收增速回升,推动A股沪深300指数的每股盈利增速从2023年的3%提升至2024年的8%。另外,预计长线资金进入A股市场以及北向资金的回归有望抬升估值中枢。
海外对冲基金也在加速布局A股。高盛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目前海外主动型资金在中国股票仓位的配置处于历史低位,但比较积极的信号是,海外对冲基金以今年1月中旬为拐点,对A股、中概股、港股的资金转为净流入。海外对冲基金通常比主动型资金更活跃,能最快反映出海外投资者的情绪变化。同时,近期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也反映出外资积极布局A股的一致态度。
富有活力的中国市场也持续吸引着全球投资者。在MSCl大中华区业务主管钟雄伟看来,对国内外投资者而言,作为成长引擎的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从2010年到2024年,MSCI中国全股可投资市场指数的成份股数量从约1800只攀升至超过3800只,指数成分股总体流通市值从约1.02万亿美元跃升至3.9万亿美元。MSCl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创新之一,目前全球有12只关联ETF、总值约6亿美元的港交所期货未平合约,这些数据认证了全球投资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信心。
机构调研频现外资身影
今年以来,外资资管机构密集调研A股,寻找投资机会。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记者发稿,年内外资机构密集调研349家A股公司,累计调研次数超500次,其中包括高盛、瑞银、花旗、摩根大通、野村证券、巴克莱银行等知名外资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机构调研热情高涨。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阿布扎比投资局、阿曼国家总储备基金等中东机构现身欣旺达、中控技术、晶科能源等上市公司的机构调研名单。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东机构对A股公司的关注集中在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多只行业个股备受青睐。同时,多家A股公司披露的前十大股东名单里也频频出现阿布扎比投资局、科威特政府投资局等身影,其持仓比例受到关注。
另外,外资机构加快在华展业步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3月份以来,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枫(Brookfield)旗下的博枫(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球私募股权巨头KKR旗下的开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外资私募机构已完成备案登记。同时,渣打证券在3月22日宣布正式展业,外资券商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不断回升,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提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持续推进,渣打集团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表示。
展望未来,外资机构对A股后续表现非常期待。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A股和港股有望迎来更明显的改善。宏观经济复苏在下半年有望加速,在欧美经济逐渐复苏的环境下出口有望回暖,且家庭消费情绪和企业投资情绪将得到改善。同时,伴随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下半年开始降息,中国股票将有更好的表现。”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股上市公司2024三季报显示,A股整体的盈利情况已出现边际企稳回升。主板业绩优势继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占优。科技延续分化,消费保持韧性,金融明显修复。三季报显示一些行业有着很高的配置价值。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