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与投资资金的大量涌入,从海外到国内,AI(人工智能)变得炙手可热。AI已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哪些新趋势会因AI而生?AI变革又将给投资带来怎样的变化?
日前,由证券时报社主办、长江证券协办的“2024中国金长江私募基金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在圆桌讨论环节,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星石投资副董事长杨玲、蒙玺投资创始人李骧、量派投资创始人孙林等4位私募大咖对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长江证券研究所策略团队负责人戴清担任圆桌论坛主持人。
全力以赴拥抱AI
戴清:AI的爆发式发展,成为去年以来的一大火热话题,各位能否结合自身见闻谈谈最新心得?
但斌:东方港湾前年做了一个策略选择,我们认为人类可能进入第四个时代,即人工智能时代。前三个时代分别是电子硬件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比前三个时代更具突破性的技术,此刻就应全力以赴地投资人工智能领域。
年轻时,我们买过腾讯这样公司的股票,但懵懵懂懂赚了钱。20年后的现在,我们应该比年轻时更加坚定,更要全力以赴。东方港湾投资美股的产品基本上百分之百拥抱了这个时代。现在英伟达的仓位已经占到40%~50%,我一股没动,有钱继续买入。未来,英伟达大概率会超过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时代的号角,刚刚开始吹响。
杨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能够引领一轮新的经济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有希望产生于人工智能,因此市场关注度很高。不过,数据显示去年英伟达全年销售收入500亿美元,市值不断书写神话,纯AI公司的销售收入则为30亿美元左右。
微软以及国内诸多公司,都在全力以赴地投入AI研究。不过,大模型的成本和门槛高,目前并不是大部分公司都在大模型方面投入巨大精力,这导致上游芯片提供商甚至是冷却电力的设备商获得业绩高增长,由此给市场带来了收益颇丰的投资机会。
李骧:量化投资就是将前沿的科技、技术运用到金融市场,本质上与其他的交易行为没有区别,可以做短周期、长周期、多资产、单资产等。自从2017年Transformer架构被提出后,中国量化机构都享受到了AI的红利,逐步全方位运用非线性模型。
我们最关注两块:一是算力,算力的提升能部分解决预测的准确性和耗时问题;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涉及数据的采集和生成分析。虽然真正达成人工通用智能(AGI)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当前的AI发展已让我们真正感觉到了机会。
孙林:这一轮AI的爆发式发展,让我觉得人工通用智能是真的可能实现。我觉得,未来AI发展会有两条线:一是如何在最新推出的GPT-4o上再产生一次质变。OpenAI表示,目前已基本用了人类有史以来可以用到的数据,即所有的存量红利已被吃完。如何更进一步发展,这是目前很多前沿AI研究机构和研究员最为关注的。二是如何从单模态突围到多模态。以前常见的AI应用都是一些单模态,但目前AI应用逐渐从图像文本发展到语音视频、音乐等多模态,这些也是未来比较容易出成果的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从单模态转向多模态发力,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AI应用落地。
聚焦两大投资方向
戴清:如何看待AI各生态的投资机会,现阶段最看好哪些赛道?另外,新技术在二级市场上往往伴随着市场高波动,请问如何看待相关公司的估值和股价波动?
但斌:目前,我们的投资主要集中在AI基础层。美国七大科技巨头都集中在AI基础层,应用层面包括软件等。不过,刚刚公布的季报业绩大多数下跌。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均诞生了许多大型应用,比如谷歌、腾讯以及TikTok、优步等。AI的竞争一定是大量投资的竞争,不投资到一定程度很难有所突破,胜出者大概率是能掏得起钱的公司。
杨玲:在AI初期研发时,大家更聚焦于它能不能变得像人,现在看来至少在相当长时间里还没有办法完全替代人,但是它能够把一个单体劳动力的效能扩大10倍甚至上百倍。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是A股,未来AI在行业垂直方面的应用将有比较大的投资机会。
整体来看,主要是两大方向,一是上游设备,包括芯片以及其他围绕AI的设备;二是行业垂直方向,未来在国内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下,AI和垂直领域的结合将是国内AI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上游的机会看来确定性比较强,新的AI路径也值得关注,但也需警惕风险。
主观与量化愈加融合
戴清:如何看待主观和量化投资的融合?AI变革是否会给投资带来更多变化?
孙林:量化和主观的融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是量化方法论对主观的作用,例如用量化方法论可以为人工判断提供更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就是主观的方法论对量化的作用,例如面对部分极端情况时,主观的判断可以为量化风控提供参考。总体来说,不管是量化还是主观的方法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被互相借鉴且相互提供帮助,甚至融合产生不同的流派,给投资人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李骧:所谓的量化和主观,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很多人误将量化等同于程序化,程序化等同于高频。首先,程序化可以覆盖各个频段;其次,量化只是一种研究方式,但它具备极致的高效,不管是在所谓的速度层面,还是在覆盖度层面。
即便“最量化”的量化,里面仍然有主观的成分。比如,风控优化、约束条件、成份股占比、非线性的暴露以及模型参数的选取等,都是由人来决定的,不同的选择导致最终的业绩表现有所差异。研究深度绝对是主观对量化的优势,同时越来越多的主观在交易执行层面运用一些算法交易,这也是量化的范畴,或者是程序化的范畴。随着技术的进步,量化与主观的融合度将越来越高。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股上市公司2024三季报显示,A股整体的盈利情况已出现边际企稳回升。主板业绩优势继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占优。科技延续分化,消费保持韧性,金融明显修复。三季报显示一些行业有着很高的配置价值。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