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潮为“科特估”开启“芯契机”!集成电路涌现出更多业绩“十倍股”

2024年06月27日 18:0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李壮‍‍‍‍‍

文丨李壮‍‍‍‍‍

编辑丨承承‍‍

今年前五个月,集成电路出口增速超越汽车行业,达25.5%,一举改变了去年同期乃至去年全年负增长状况,这预示着,集成电路行业正在进入景气周期。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集成电路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双双实现同比增长,且增幅为双位数。其中,集成电路累计出口金额增速今年以来首次超越出口形势良好的汽车行业。有机构认为,中国和全球半导体行业已经走出底部,进入行业复苏新周期。 

集成电路“出海”提速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出口数量达1139.4亿个,同比增长10.5%;累计出口金额达4447.3亿元,同比增长25.5%。 

集成电路这一表现引起市场注意。自2022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数据十分亮眼,而集成电路一直处于低潮期。从海关总署公布的今年1-5月数据来看,在此期间,汽车(包括底盘)累计出口数量达244.6万辆,同比增长26.8%;累计出口金额达3297.0亿元,同比增长23.8%。 汽车出口的数据依然亮眼。不过,从累计出口金额和出口金额同比增长率来看,集成电路均大幅领先于汽车。

从集成电路纵向对比来看,海关总署公布的《2023年5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显示,2023年1-5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出口数量为1034.3亿个,同比增长-11.7%;累计出口金额达3604.1亿元,同比增长-10.9%。这与今年同期双双实现双位数正增长数据形成强烈对比。去年同一时期,汽车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增长80.0%和124.1%,成长速度对集成电路形成碾压之势。当时,集成电路在出口方面比汽车略强的是出口金额,其出口金额比汽车的2667.8亿元出口金额略多。 

即便是在2023年1-12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出口数量增速和出口金额增速依然为负数,分别为-1.8%和-5.0%。 

进入2024年后,我国集成电路出口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2024年1-2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6.3%和28.6%、1-3月分别同比增长3.0%和24.2%、1-4月分别同比增长8.5%和23.5%,1-5月依然保持10.5%和25.5%的增长。 

连续几个月的“量价齐涨”表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已经走出低潮期,进入复苏发展周期。

另外,我国集成电路总产能还在提升当中。机构研报认为,中国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三分之一。SEMI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的芯片总产能大约为760万片晶圆/月,2024年将增长13%至每月860万片晶圆。SEMI预计,2024年中国大陆会有18座晶圆厂开始运营,这个数据占全球新建晶圆厂的42%,“不断的扩产芯片产能,将对全球成熟芯片产能造成巨大影响。” 

全球开启“芯契机”

在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呈现新形势的同时,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也在复苏当中。 

今年1-5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进口数量达2136.5亿个,累计进口金额为1051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和17.1%。在去年同期,上述两项数据增速分别为-19.6%和-18.4%。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开启新增长。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均连续6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且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同比增幅。另外,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6112亿美元(前预测值为58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分地区看,美洲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1680.62亿美元,同比增长25.1%;亚太地区将达3408.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WSTS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全球半导体和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持续复苏前景令业界振奋。 事实上,到今年下半年,伴随更多消费电子品牌跟进AI手机/AI PC,半导体市场将进入旺季。

西部证券研报认为,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始于2021年4季度,2023年1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转正,到2024年4月已实现连续6个月正增长,这或意味着全球半导体需求将进入上行周期,进而对中国相关产业出口形成支撑。“目前新一轮半导体上行周期仍处于初期阶段,预计我国集成电路等产品的出口增长将持续较长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录得308.1亿美元,同比增长9.4%,是除2021年和2022年以外的最高水平。” 

天风证券研报也指出, “科特估”近期受市场关注,半导体作为前沿科技的重要方向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叠加产业周期处于相对底部,板块投资关注度有所提升。 “需求端看,在AI赋能传统产业的时代,AI服务器和AI智能终端的大规模部署,有望让先进制程的需求增长更加明显,而供给侧以中芯国际为首的先进制程产业链,扩产受到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影响,国产替代需求较为迫切,相关国产设备材料厂商有望加速产品验证和替代,产业链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据了解,6月18日,微软Windows11 AIPC Surface Pro和Surface Laptop两款机型正式开售,售价分别为8688元起、11188元起。在此之前,为推广该系列产品,微软联合高通、联想、华硕、戴尔、惠普、宏碁、荣耀等厂商,以及腾讯会议、智谱、有道、爱奇艺、字节跳动等ISV合作伙伴在北京举办了Window 11 AI PC骁龙产品体验活动。在传统PC厂商层面,惠普、联想等均在布局AI PC新产品机会。机构认为,AI PC时代已经到来。 

天风证券认为,AI PC相关产业链公司均有望受益,建议关注方向包括半导体设计,如江波龙;半导体材料设备零部件,如精测电子;IDM代工封测,如时代电气、士兰微;卫星产业链,如电科芯片等。 

业绩改善现象普遍

产品涨价尚在“犹豫”

在集成电路以及其后的泛产业链迎接新商机之际,相关公司的业绩表现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今年一季度,在A股480多只电子股中,有290余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其中实现业绩翻倍的107家,业绩翻10倍的8家(见表1)。 

出口潮为“科特估”开启“芯契机”!集成电路涌现出更多业绩“十倍股”

在业绩“十倍股”中,大多数市值在百亿以下,且归母净利润规模较小。从一季度业绩环比增长看,这8只高增长个股中有5只实现环比增长。

从业绩环比增长角度观察,一季度电子股中有276只实现环比增长,其中有11只个股环比增长超过10倍(见表2)。与一季度业绩同比高增长情况类似,环比高增长公司主要也是利润规模较小的公司。 

出口潮为“科特估”开启“芯契机”!集成电路涌现出更多业绩“十倍股”

如果仅从当前市值前十公司的业绩环比表现来看,能印证行业处于回暖阶段的个股主要是韦尔股份、北方华创,这两家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和环比均为正增长(见表3)。 

出口潮为“科特估”开启“芯契机”!集成电路涌现出更多业绩“十倍股”

电子股的投资者也十分关注行业是否在走出低谷,其中产品涨价与否是一个关键指标。有投资者在今年3初向东芯股份提问,“大容量的产品的涨价对公司的产品价格是否有影响?”公司回复称,“预计未来随着下游应用如网络通信、消费类电子等逐渐复苏,公司产品出货量及收入将持续改善,产品价格有望提升。” 

5月至今,致尚科技、复旦微电、雅克科技、敏芯股份均回应过投资者有关产品价格的问题。比如,敏芯股份6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有投资者提问,“声学传感器今年会有增长吗?”公司回复称,“声学传感器的出货量很大,现有产品的价格基本已经见底了,在当前的技术指标下,涨价可能没那么容易。随着最新版本AI大模型的推出,目前的很多下游客户会有产品迭代的需求,比如新型语音助手等,这些新的应用需求将带来更高信噪比的产品指标需求,公司作为业内领先的声学传感器企业,已经提前布局了相关产品系列,后续随着下游客户需求的更新,将迎来新一波的产品提升迭代机会。” 

东芯股份、敏芯股份今年一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和-0.14亿元,虽然依然出现亏损,但相比去年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已经环比增长了72.18%和26.01%。 

截至6月18日,费城半导体指数创历史新高,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回暖势头得到市场认同。有机构认为, 国内半导体需求持续复苏,加上政策推动国产替代加速,本土半导体公司的成长性凸显,建议关注半导体产业链各细分领域龙头。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