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底,京沪深交易所在审企业所涉56家保荐机构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民生证券在审项目数量分列前三位;1-7月,终止企业所涉55家保荐机构中,有31家保荐机构的撤否率不低于50%,其中11家保荐机构的撤否率达到100%。
京沪深交易所官网显示,截至7月底,三大交易所IPO在审企业为356家,其中,北交所和创业板各108家,深市主板和科创板各41家,沪市主板58家。
从审核状态分布来看,356家在审企业中,已受理状态企业7家,已问询状态企业204家,通过上市委会议企业87家、暂缓审议企业1家,提交注册企业29家,因财务资料更新中止审核的企业27家,因其他原因中止审核的企业1家。
分板块来看,截至7月底,北交所、深市主板、沪市主板及科创板均以“受理”和“已问询”两种状态为主,这两种状态企业合计各板块在审企业数量中的占比分别为69.44%、63.41%、79.31%和80.49%,北交所占比相对较低是因为其中止状态企业占比相对较高所致。创业板在审企业的状态分布和其他板块略有不同,创业板“通过上市委会议”状态的企业数量最多,为64家,占创业板在审企业数量的比例为59.26%,而其他板块这一占比则相对要低得多,深市主板为24.39%、沪市主板为12.07%、北交所及科创板均不足5%。
从受理时间分布来看,截至7月底,受理时间为2020年的在审企业有2家;受理时间在2021年的在审企业13家,其中2家在北交所,9家在创业板,2家在科创板;受理时间在2022年的在审企业82家,其中2家在北交所,65家在创业板,15家在科创板;受理时间在2023年的在审企业227家,其中30家在北交所,33家在创业板,22家在科创板,40家在深市主板,58家在沪市主板;受理时间在2024年的在审企业32家,其中30家在北交所,1家在科创板,1家在深市主板。
值得关注的是,处于受理状态的7家企业来自沪深主板,其中沪市主板两家,这两家企业自2023年3月3日获上交所受理以来一直没有任何进展,包括财务资料更新;另外5家来自深市主板,这5家企业自2023年3月初获深交所受理以来,除财务资料更新外,再无其他进展。
民生证券代替海通证券进入前三
从保荐机构分布来看,三大交易所356家IPO在审企业有56家保荐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保荐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45家保荐机构持有的在审项目数量仅为个位数,其中16家保荐机构在审项目数量仅为1个,23家保荐机构的在审项目数量为2到7个。
中信证券的在审项目数量最多,有36个,比排在第二位的中信建投超出8个,民生证券排在第三位,比中信证券少了15个,中金公司和华泰联合并列第四,在审企业数量为20个,海通证券、国金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及国投证券(原安信证券)则分列第六到第十位,在审企业数量分别为18个、17个、16个、15个和14个。因此,前十大保荐机构集中度为57.58%。
和年初相比,前十大保荐机构名称没变,但排序却有了明显的变化。海通证券从年初的第三位退居到第六位,民生证券由年初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华泰联合由年初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从具体板块来看,各保荐机构的市场优势不甚相同。
截至7月底,北交所108个在审项目由42家保荐机构提供保荐服务,中信证券未列其中。只有一家保荐机构的在审项目数量达到两位数——持有10个在审项目的民生证券,其余41家保荐机构持有的在审项目数量均为个位数,其中19家保荐机构仅有一个在审项目,海通证券位列其中。在审项目数量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持有8个在审项目的国投证券和持有7个在审项目的中信建投,东吴证券和开源证券以6个在审项目并列第四位。前五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37个在审项目,占北交所在审项目数量的34.26%,前十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59个在审项目,占北交所在审项目数量的54.63%。
截至7月底,深市主板41个在审项目涉及15家保荐机构,其中国泰君安和中信证券并列居于首位,在审项目数量均为6个,招商证券位列其后,在审项目数量为4个。前五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22个在审项目,占深市主板在审项目数量的53.66%,前十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34个在审项目,占深市主板在审项目数量的82.93%。
截至7月底,创业板108个在审项目由35家保荐机构为其提供保荐服务。在审项目数量最多的保荐机构是中信证券,有13个,其次是海通证券,有9个(包括和浙商证券联合保荐的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名是中信建投,有8个。前五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44个在审项目,占创业板在审项目数量的40.74%,前十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71个在审项目,占创业板在审项目数量的65.74%。
截至7月底,沪市主板58个在审项目涉及20家保荐机构。中信建投的在审项目数量最多,为9个(包括和西部证券联合保荐的陕西省水电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和国金证券分别以8个和7个的在审项目数量位列其后。前五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32个在审项目,占沪市主板在审项目数量的55.17%,前十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47个在审项目,占沪市主板在审项目数量的81.03%。
截至7月底,科创板41个在审项目由17家保荐机构为其提供保荐服务。在审项目数量最多的是中信证券,有9个在审项目,其次是中金公司和华泰联合,在审项目数量分别为6个和4个。前五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25个在审项目,占科创板在审项目数量的60.98%,前十大保荐机构合计持有34个在审项目,占科创板在审项目数量的82.93%。
从保荐机构的集中度来看,科创板和深市主板前十大保荐机构在审项目数量占比最高,为82.93%,沪市主板和创业板居中,分别为81.03%和65.74%,北交所最低,为54.63%。
多家保荐机构撤否率达到100%
在严把IPO准入关的监管背景下,前七月三大交易所终止企业数量(包括终止审核、终止注册和未通过上市委会议)的显著增加,这也是三大交易所7月底在审项目数量大幅减少的直接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1-7月,三大交易所终止企业达到343家,约是上年同期的1.2倍。这343家终止企业涉及55家保荐机构,其中,终止企业数量排在前五的保荐机构分别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和民生证券,终止企业数量分别为45家、28家、25家、22家和21家。
从撤否率看,有11家保荐机构的撤否率达到100%,分别是中原证券、东亚前海、国盛证券、华兴证券、华源证券、金元证券、瑞信方正、世纪证券、太平洋证券、西南证券和湘财证券。除中原证券和东亚前海外,其余9家保荐机构的终止企业数量均为1家。
中原证券终止企业数量最多,有5家,分别为北交所的郑州畅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恒丰特导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晨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深市主板的河南国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次是东亚前海,有2家终止企业,分别为深市主板的侨益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交所的北京世纪东方智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还有20家保荐机构的撤否率不低于50%,其中中德证券终止企业数量为4家,撤否率为80%,华西证券和首创证券终止企业数量为3家,撤否率为75%,第一创业和五矿证券的终止企业数量为3家,撤否率为60%,开源证券的终止企业数量为10家,撤否率为58.82%,财通证券的终止企业数量为4家,撤否率为57.14%,中信证券的终止企业数量为45家(包括和华宝证券联合保荐的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撤否率为52.33%,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国金证券、东吴证券、华英证券、西部证券、中银证券、平安证券、联储证券、长城证券、中航证券和信达证券的撤否率均为50%,其中,中金公司的终止企业中包括和中银国际联合保荐的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股上市公司2024三季报显示,A股整体的盈利情况已出现边际企稳回升。主板业绩优势继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占优。科技延续分化,消费保持韧性,金融明显修复。三季报显示一些行业有着很高的配置价值。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