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带来新利润增长点

2024年09月02日 17:41 作者:张彤

本刊编辑部:美瑞新材拟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97亿元,投资年产1万吨膨胀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和年产3万吨水性聚氨酯项目,其前景如何?


邱诤:2024年下半年将是美瑞新材上市后四年多时间中,最值得关注的时段,公司现有主业新增的10万吨产能和向上游拓展的新主业12万吨产能都将在2024年投产或试生产。


首先来了解一下美瑞新材的现有主业聚氨酯新材料,2024年上半年美瑞新材聚氨酯新材料业务收入7.98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9.64%。公司的聚氨酯新材料产品主要有TPU、PUR、PUD、PBS,目前TPU产品的销售占比达到90%以上,其他产品处于市场开发及推广阶段。TPU全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既有橡胶材料的高弹性,又有塑料的高强度和易加工性能,是聚氨酯行业的一个分支。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美瑞新材的产能分别为7.95万吨、8.63万吨和9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7.94%、71.00%和92.06%。由于TPU的生产工艺为间歇性批次生产,批次与批次之间切换需要时间,故产能利用率无法达到100%,因此92.06%的产能利用率已达较高水平。


截至2023年末,美瑞新材固定资产1.91亿元,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固定资产大幅增长至4.06亿元。公司固定资产大增,主要是因为于2022年初开工建设的20万吨弹性体一体化项目已完成10万吨TPU产能的建设(在建工程中仍有2.02亿元未转固),该项目目前工程进度已达100%。上述产能正式投产后,公司产能将由9万吨提升至19万吨。


本刊编辑部:产能提升至19万吨后,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能否同步增长?


邱诤:这正是公司下半年的关注点之一。从美瑞新材半年报来看,2024年TPU市场需求总体较为平稳,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市场竞争加剧,TPU的市场售价同比下降,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虽较上年同期增长11.34%,但公司仅实现净利润3123.53万元,同比下降39.04%。


目前国内TPU的总产能已超过TPU的消费量,2023年TPU国内消费量约61万吨,且国内TPU市场已占据了全球市场容量的70%以上,因此上述新增10万吨产能投产后,其盈利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除现有的TPU业务外,美瑞新材向上游拓展的新主业12万吨功能化工品原料也将在2024年下半年试生产。


公司试生产的功能化工品原料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特种异氰酸酯和特种胺。异氰酸酯是异氰酸的各种酯的总称,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是MDI和TDI。特种异氰酸酯是指除了MDI、TDI以外的异氰酸酯产品,特种异氰酸酯最主要的特征是不含有苯环结构,因此在机械性能、稳定性和耐候性方面均比传统的含有苯环的异氰酸酯性能更为优越但价格更高。


美瑞新材特种异氰酸酯产品有HDI、CHDI和PPDI,HDI产品是特种异氰酸酯中最重要的单体,应用领域主要有涂料、油漆、弹性体、胶粘剂等,公司HDI产品的设计产能为10万吨,该装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HDI装置。CHDI的应用领域有弹性耐磨材料、皮革表面涂饰剂、胶粘剂等,PPDI应用领域包括军工航天、高档汽车减震器、石油钻井设备密封件、煤矿选煤传输带等。美瑞新材的CHDI和PPDI的设计产能合计为2万吨,CHDI和PPDI装置建成后将成为该两种产品的世界首套工业化装置,这两种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产品附加值高,全球只有极少的厂家能够生产。


除上述12万吨特种异氰酸酯产能外,公司的特种胺产品(PNA、PPDA和CHDA)是CHDI/PPDI产线的中间产品,上述每个特种胺产品的设计产能目前都是全球最大,特种胺的产能除了用于生产CHDI和PPDI外,预留了较大的产能进行外售,可广泛用于染料、芳纶、固化剂、聚脲、尼龙等领域。


本刊编辑部:看来上述12万吨功能化工品原料才是美瑞新材未来成败的关键。


邱诤:确实如此,12万吨功能化工品原料项目由美瑞新材控股55%的子公司建设,项目主体装置已于2024年5月初中交,试生产时间为2024年7月16日至2025年7月15日。该项目的HDI产品是此次美瑞新材拟投资的年产1万吨膨胀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和年产3万吨水性聚氨酯项目的重要原材料,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交流学习,不作为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边惠宗】线上交流会

制胜龙头之《奇点启动》

↓ ↓ 下图扫码了解详情 ↓ 


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带来新利润增长点

责任编辑:lilingli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