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贷款稳步增长,对公贷款增量贡献明显,重点领域信贷增速显著。下一阶段,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货币及财政政策仍可期待,政策空间仍在,重点领域贷款有望高增长。
2024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持续处于“挤水分”的状态,1-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合计13.5万亿元,同比少增约2.5万亿元。而扣除“票据+非银”之后,“纯贷款”新增12.7万亿元,同比少增约3.7万亿元。
从趋势上看,自2024年2月开始,纯贷款增长持续呈现每月同比少增的状态,特别是“开门红”结束之后,进入二季度,4-7月票据增长力度明显加大,占比约为42%。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需求压制信贷投放,信贷投放速度边际下滑,对公贷款增量贡献明显,按揭贷款负增长缺口扩大。
从行业整体来看,二季度,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一季度末下滑0.8个百分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仍制约信贷规模的扩张。从结构上来看,对公业务成为上半年信贷业务的主要投向,以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为例,半年末同比增长17.5%(一季度末为23.6%),远高于贷款整体增速水平。
此外,半年末基础设施类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1.7%(一季度末为13.4%),财政发力支持基建贷款增速水平保持稳定。半年末房地产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7%(一季度末为5%),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及“白名单”项目的推进一定程度支撑地产贷款增速的边际回暖,地产融资需求的弹性仍需关注后续销售数据以及地产企业现金流恢复情况。
普惠金融贷款维持高增长,三农领域贷款增速保持稳定。2024年半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6.9%(一季度末为20.3%),普惠金融贷款增速维持较高水平。此外,半年末农户生产经营类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一季度末为17.1%),本外币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2.1%,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1%,三农领域相关贷款投放增速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五篇大文章”的引领下,信贷投放领域覆盖面持续扩大。
相比之下,零售信贷有效需求仍显不足,按揭负增长缺口扩大。2024年半年末,住户贷款同比增长3.8%(一季度末为5.1%),零售信贷增速进一步下滑。分项来看,按揭贷款半年末同比负增长2.1%(一季度末为-1.9%),提前还贷以及地产销售的低迷拖累整体贷款增长。
此外,半年末不含按揭的个人消费性贷款同比增长6.6%(一季度末为8.7%),本外币个人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12.1%(一季度末为15.4%),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居民信贷需求不足的特点表现更为明显。展望未来,在政策持续托底的背景下,居民信贷需求的恢复仍有待观察。
信贷资源分化加深
制造业领域信贷下滑幅度较大,房地产贷款有止跌企稳迹象。截至2024年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18.1%,较年初下降近14个百分点。这表明过去几年制造业领域成为金融资源汇聚的高地,但也造成了一定的供求矛盾,或存在资金空转现象。在信贷“挤水分”的背景下,制造业信贷投放出现明显收缩。
2024年以来,监管针对房地产市场推出了多项支持性工具和举措,包括建立“白名单”制度,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融资,推动保交楼政策落地。在此情况下,房地产贷款投放有止跌企稳的迹象。数据显示,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新增规模8800亿元,同比多增2700亿元,3月末的余额增速为1.7%,较年初小幅提升约0.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信贷资源的区域分化进一步加深。近年来,长三角、成渝双经济圈地区成为信贷资源集中高地。截至6月末,江苏省信贷增速增速约为12%,明显高于全国8.8%的平均水平,而四川省信贷增速也在12%以上。
与之相对的是,东北地区企业信贷增速普遍较低,如黑龙江、吉林省的贷款增速仅为5%左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长三角地区差距依然较大。
2024年上半年,零售贷款合计新增1.47万亿元,同比少增超过2万亿元。在结构方面,消费类贷款(含住房按揭贷款)新增-1822亿元,同比少增约1.5万亿元,而经营贷则新增1.65万亿元,两者形成一定程度的跷跷板效应。
截至2024年3月末,住房按揭贷款增速已降至-1.9%,较年初继续回落0.3个百分点,且与零售非按揭贷款增速剪刀差超过12个百分点。这表明住房按揭需求有进一步走弱的趋势,而且早偿压力依然较大,零售端投放压力进一步加大。
随着“手工补息”整改接近尾声,银行存款流失量明显减少。2024年4-7月间,国有大行一般性存款增量同比变化逐月改善,4月幅度最大,到7月一般性存款季节性下滑1.44万亿元,同比少减约4000亿元。这意味着银行存款流失量已明显减少,对非银机构而言,增量资金流入也会随之减少,容易出现资金紧张和分层压力。
7月,M1增速为-6.6%,M2增速为6.3%,两者剪刀差有所扩大,主要原因或在于“协定转定期”,即部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二季度通过产品创新绕道自律上限吸收的单位协定存款,在7月出现明显压降。数据显示,7月,中小银行单位协定压降5000多亿元,定期、保证金、结构性存款合计新增近7500亿元。
息差降幅已有收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贷结构出现明显分化的背景下,优质企业贷款利率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偏离度越来越大。
从LPR改革方向来看,LPR报价与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之间出现一定的偏离,未来可能还需要加强报价质量考核,减少偏离度;参考美联储关注的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以及欧洲央行关注的欧元短期利率(ESTR)。未来,中国的LPR亦可朝此方向进行探索发展。
目前,优质企业贷款利率与LPR报价偏离加大,以LPR减点贷款占比已达到40%,LPR对于新发放贷款的基准性有所减弱。
在贷款利率方面,截至6月末,企业贷款利率为3.63%,环比3月末下滑10BP;按揭贷款利率为3.45%,环比3月末下滑24BP,零售端贷款供求矛盾更大。
在存款利率方面,在“手工补息”整改的背景下,超自律存款面临重签合同,资金脱媒后形成低成本同业负债。由于超自律存款被严格监管,银行加强了对于负债成本的管控,存款降息对于成本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以往。伴随着存款到期重定价,新吸收的存款将根据最新挂牌价格和自律上限进行定价。
从净息差(NIM)来看,2024年6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NIM分别为1.46%(环比下降1BP)、1.63%(环比上升1BP)、1.45%(环比持平)、1.72%(环比持平)。据此判断,银行息差降幅已有收窄趋势。
截至2024年8月29日,已公布上市银行中报数据显示,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增速为3.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负增长14.5%,但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26.3%。主要得益于银行信贷投放较弱,政府债供给加大,二级市场债券配置力度加大,加之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行。
目前,债券市场呈现震荡运行行情,资本利得效应减弱,在上半年投资净收益超预期增长的情况下,下半年债券资本利得或减弱。对于债券投资占比相对更高的中小银行而言,投资净收益增速可能难以延续前期高增长态势。
尽管贷款利率仍处于或处于下行阶段,后续银行的NIM压力或未完全缓解,但7月存款降息能够对冲LPR调降,对NIM形成保护,“手工补息”压降对于负债成本已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伴随着存款重定价,银行负债成本或会进一步下降,特别是涉及“手工补息”存款较多的国有大行,预计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金融监管总局以及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的银行各项基本面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银行盈利稳健、NIM持平、资产质量稳定,部分打消了市场对于在经济“弱复苏”形势下,银行经营业绩可能低于预期的顾虑。
A股上市银行股息率与国债收益率价差仍处在历史高位,债券利率整体处于低位会强化银行股“高股息”特征。二者价差回归至均值以前,银行板块作为盈利稳健、股息率高、估值波动低的“类固收”品种,在“资产荒”压力未缓解的背景下,对于保险等长线资金或仍具有较大的配置吸引力。
国有大行金融市场业务相对稳健,债券投资多以短久期债券配置为主,且信贷投放能够实现“以量补价”,银行基本面整体表现平稳。
政策空间仍可期待
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两会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及金融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金融形势。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2024年以来多次实施货币政策调整,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2024年宏观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一系列扩内需、稳预期、防风险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
央行在2月、5月、7月先后三次实施了比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包括2月的降准降LPR、房地产行业“517”新政和7月的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发挥了成效。据此,平安证券分析判断,下一阶段,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货币及财政政策仍可期待,政策空间仍在,重点领域贷款有望高增长。
二季度贷款稳步增长,重点领域增速显著。截至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对公贷款稳步增长,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截至二季度末,企业贷款余额为16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量主要集中于中长期贷款;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7.5%;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7.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在政策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情况下,相关行业贷款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普惠金融、绿色、涉农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机构持续支持普惠小微贷款以实现量到质的转变,提高中小微企业的持续生产与发展能力。截至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8.1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为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0.2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53万亿元和11.69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运用碳减排支持等工具、丰富绿色产品货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涉农贷款稳健增长,截至二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为50.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3.8个百分点,银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支撑薄弱环节,挖掘涉农企业的信贷机会,直接利好表内信贷规模增长、信贷结构优化。
房地产贷款同比多增,金融支持地产融资颇有成效。截至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3.77万亿元,同比增长2.8%;按揭贷款余额为37.79万亿元,同比下降2.1%。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3.1万亿元,增速比上年末高0.04个百分点。在金融支持房地产在信贷支持、协调协同以及尽快落实的要求下,房地产行业融资需求有望得到有效满足并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作者为专业投资人士)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股上市公司2024三季报显示,A股整体的盈利情况已出现边际企稳回升。主板业绩优势继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占优。科技延续分化,消费保持韧性,金融明显修复。三季报显示一些行业有着很高的配置价值。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