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推动 生猪养殖去产能蓄势

2025年04月22日 11:14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杨现华


在连续回落后,目前生猪价格同比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猪企一季度盈利环比回落。能繁母猪存栏接近绿色区域上限,去产能受阻。随着关税影响,饲料价格已经开始上行,生猪成本压力倒逼行业整合。


在最近的2024年业绩交流会上,牧原股份(002714.SZ)表示,2025年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的目标是年平均12元/公斤,较上一年的约14元/公斤下降约15%。不过,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生猪养殖产业链迎来重塑新格局。

养猪成本中,最大支出是饲料中的小麦、玉米和豆粕等原材料成本。受关税风波冲击,期货市场上,豆粕价格已经开始上涨。自2024年12月底开始反弹以来至4月中旬,豆粕期货指数累计已经上涨超过20%。

主要饲料成本开始反弹,生猪价格下跌趋势还未有止跌迹象。3月底,生猪价格已经跌破15元/公斤。年初时,价格还接近16元/公斤。连续下跌后,生猪价格已经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

供给端,2月全国能繁母猪继续维持在4000万头以上。自2024年4月以来,能繁母猪持续小幅拉升,始终保持在农业部设定的3900万头保有量上方,产能的去化尚待时日。

作为饲料重要的原料之一,豆粕价格波动与养殖行业成本密切相关。随着关税风波扰动,生猪养殖产业链迎来重塑格局。生猪成本压力倒逼行业整合,成本控制将成为生猪养殖企业的胜负手。


猪价下行

4月9日,牧原股份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亿-48亿元之间,比上年同期增长280.75%-301.77%。上一年同期公司亏损了23.79亿元。

之前的2024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81亿元,公司2023年亏损42.63亿元。

如前所述,2024年一季度牧原股份盈利是亏损的。公司净利润从二季度开始转正,并一直持续至今。

牧原股份的盈利变化是养殖行业的一个缩影。上市公司中涉足养猪的约20家公司中,绝大多数实现盈利或者扭亏为盈,唯一亏损的东瑞股份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归属净利润亏损5800万-720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86.05%-88.76%。

推动养猪行业盈利向好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回暖、生猪销售均价上升,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下降推动养殖成本下行等原因。

比如牧原股份在1月初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中就表示,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生猪销售均价较上一年同期上升,且生猪养殖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

已经发布业绩快报的新希望表示,2024年养殖成本稳步下降,同时二季度以来生猪行情回暖,猪价较同期有所上涨,公司实现了扣非后净利润大幅扭亏为盈,增幅达到113.37%,以及归母净利90.05%的同比增长。

新希望也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4.3亿-5亿元之间,与上一年同期亏损19.34亿元相比,大幅扭亏。主要原因仍然是养殖成本下降和猪价较上年同期略高等推动。

推动养猪企业业绩好转的两个主要因素中,猪价上涨的利好正在消退。正如新希望所言,一季度猪价较上年同期“略高”。

根据牧原股份发布的年报,2024年三季度是公司盈利的最佳时刻,归属净利润达到96.52亿元,四季度降至74亿元。2025年一季度盈利上限是48亿元,环比继续下降。

2025年1-3月,牧原股份共销售商品猪1839.5万头,仔猪414.9万头,种猪11.3万头,合计2265.7万头。与之相比,2024年四季度,公司共销售生猪2145.8万头。其中,商品猪2034.6万头,仔猪105.3万头,种猪6万头。

不难发现,生猪销售总量在增长但猪价相差明显了。2024年10-12月,牧原股份商品猪每公斤价格分别为17.17元、16.22元和15.29元。2025年1-2月商品猪每公斤价格降至14.76元,3月继续下行至14.3元。

与之相比,2024年1-2月,牧原股份商品猪每公斤为13.84元,3月为14.24元。2025年3月的商品猪价格已经没有多少优势。

2025年1月,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15.41元/公斤,同比涨幅为15.86%。3月商品猪销售均价14.55元/公斤,同比涨幅仅剩下1.46%。

行业变化也基本如此。博亚和讯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4.62元/公斤,从时间上追溯,2月13日跌破15元/公斤。作为对比自2024年3月猪价开始逐步攀升以来,4月之后生猪价格基本在15元以上,即目前生猪价格同比开始下降。

自2024年3月开始的生猪价格上涨趋势,在8月中旬达到21元/公斤的反弹最高价。此后,生猪价格开始快速回落。只是与2023年同期相比,2024年四季度猪价仍有显著的上涨优势。进入2025年后,生猪价格继续下降,同比涨幅逐渐抹平直至开始负增长。

机构的观点也是如此。长江证券指出,2025年一季度生猪均价约15元/公斤,相比2024年一季度约14.5元/公斤的均价有所提升。2025年一季度平均自繁自养盈利约92.58元/头,同比扭亏为盈。但是,2025年一季度盈利水平相比2024年下半年已经有显著回落,2024年三季度与四季度的平均自繁自养利润分别为500.36元/头与217.98元/头。


去产能意愿减弱

和下游需求端相对稳定相比,上游供给端的变化是猪价起伏的主要原因。在影响猪价的诸多因素中,能繁母猪存栏量是重要指标。

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变化到商品猪供给变化历时约10-12个月,能繁母猪配种后约4个月生产仔猪,再过约6个月商品猪出栏。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变化大致对应10-12个月后生猪供给变化。

农业部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90万头,达到了阶段高位。之后能繁母猪存栏一路下降至2023年5月的4258万头。在小幅反弹后,能繁母猪存栏继续下降。直至2024年4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降至3986万头的低位。

如前所述,全国生猪价格从2024年3月开始逐步反弹,直至8月达到了反弹高点。即便后续价格开始回落,价格同比仍具有优势。这一前提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下降通道中。

每隔一个季度发布的数据显示,生猪存栏也在2024年3月降至4.09亿头的低点。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叠加生猪存栏降至阶段性低位,生猪价格开始走高。

在2024年2月,农业部发布新规,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2%-105%区间,即3588万-4095万头,属于绿色区域。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

处于正常保有量的85%-92%或105%-110%区间即黄色区间时,要加强监测预警、启动产能增加机制或者产能调减机制等。

2024年4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降至3986万头,已经接近农业部设立的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目标。这之后,能繁母猪并没有继续减少,而是小幅攀升,2024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再次站上4000万头,11月一度达到4080万头。

2025年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6万头,存栏量回到了2024年初的水平,能繁母猪存栏去化遇到了“瓶颈”。

2025年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与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相比,即将超出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

这意味着至少在2025年10月前,生猪市场供应将持续保持充裕状态,继而也将对生猪价格形成压制。

国联民生证券指出,生猪养殖行业仍处于产能相对过剩阶段,养殖利润继续走低,2025年2月散养生猪每头净利润75元,环比减少60.1%;规模养殖生猪每头净利润131元,环比下降38.9%。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4-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增加,叠加行业生产效率在逐步提升,国联民生证券预计2025年10月之前生猪出栏量或保持增长,猪价或承压运行。农业部2025年1月能繁母猪数据开始下降,猪价和仔猪节后持续走弱,行业盈利水平或有所下降,未来产能去化趋势或有所加强。


饲料涨价

猪价同比涨幅收窄甚至是负增长,影响养殖企业盈利。核心原材料涨价进一步压制猪企盈利空间。

规模化猪企不断下降的成本是公司能够盈利的基础之一。还是以牧原股份为例,根据公司历年披露的数据,2020年全年公司商品猪完全成本15元多。公司2022年全年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在15.7元/公斤左右。

2023年,牧原股份平均商品猪完全成本约15元/公斤左右。2024年全年降至约14元/公斤。这其中,2024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3元/公斤左右。2025年,牧原股份的成本目标是全年平均12元/公斤。

不难发现,2020-2023年,牧原股份商品猪完全成本基本在15元/公斤以上。从原材料构成核心之一的豆粕价格来看,2020年中,豆粕期货价格开始稳步上扬,一口气涨至2021年中的阶段性高位。

在短暂调整后,豆粕期货继续上扬,2022年和2023年都维持在高位。直至2023年12月后才开始步入下行通道,2024年12月创下价格下行的低点。

也正是在豆粕价格开始下行后,牧原股份完全养殖成本摆脱15元左右的区间连续向下突破。

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牧原股份表示,过去几年小麦、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计占营业成本的比例约在55%-65%,上述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对公司的经营数据产生较大影响。

新希望此前也表示,禽肉、生猪等食品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2021-2023年占比分别为70.25%、67.06%和68.25%。同样还未披露2024年报的温氏股份在此前的投资者股东平台上也表示,2023年全年,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8.3-8.4元/斤。其中,养户饲养费约占13%,饲料成本约占51%。养户饲养费和饲料成本占比与2022年基本持平。

不过,饲料成本的下行已经开始打破。自2024年12月19日的阶段性低点开始,至2025年4月11日,豆粕期货指数已经累计上涨了20.26%。

从2023年12月开始步入下降通道以来,豆粕期货价格曾在2024年2月至5月的时间内,也曾反弹超过20%。之后还是再次调头向下,没能走出上升行情。

豆粕期货指数本轮反弹用了4个月上涨超过了20%,但实际上,自3月31日大幅上涨以来,仅用10个交易日就拉升了近10%。


成本倒逼去产能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尤其是关税相关事件对生猪养殖行业或将产生影响。

4月2日,美国发起所谓“对等关税”,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一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中国为34%。截至4月11日,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达到145%,作为反制手段之一,自4月12日起,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农产品占中国对美进口总额的比重约为28%,是占比最大的行业。在重要的农产品种类中,大豆是自美进口额最高的品类。

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中国自美进口大豆金额为120.4亿美元,同期大豆进口总额为527.5亿美元,美国大豆进口额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额的比重约为22.8%。此外,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214万吨,占大豆进口总量的21.1%,较2017年已经减少了13.3个百分点。

进口大豆压榨后成为豆粕,作为蛋白饲料来源,2018年之后,推行豆粕减量替代,中国饲料用豆粕添加比例逐步下降,且大豆进口对美依赖度大幅降低。中国畜禽肉品进口对美国依存度不足1%,关税加征对于畜禽肉品价格的直接影响较小,对于养殖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宗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抬升。

大豆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豆粕主要用于家禽养殖及生猪养殖行业,大豆成本上升将带动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上升将影响养殖利润,利润降低则有助于加速产能去化,使市场集中度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东兴证券表示,对于饲料行业来说,贸易摩擦加剧大宗原料波动,给饲料企业采购和成本控制带来更大挑战,龙头企业有望攫取超额收益。

对于生猪养殖行业,猪价徘徊在盈亏平衡点上下,饲料成本的抬升将推升养殖端的成本压力,行业落后产能出清有望,具备成本优势的养殖头部企业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凸显。

对于猪饲料企业而言,华鑫证券指出,在中短期,中美贸易关税上行预计将会推动后续国内大豆及其榨油后副产物豆粕价格的同比上行。

由原材料成本价格加成定价的猪饲料,预计2025年饲料价格将伴随豆粕价格的上行而实现价升。同时因全国生猪养殖量的快速提升,猪饲料需求也将扩大。最终猪饲料行业有望呈现量价齐升,预计2025年一季度行业业绩就将初步兑现。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