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1类新药!丽珠医药NS-041展现同类最佳(BIC)潜力

2025年04月23日 15:35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在癫痫治疗领域,耐药普遍,同时部分患者对现有药物不敏感,临床亟需更安全更有效的创新药物。丽珠医药(深交所代码:000513;香港联交所代码:01513)的1类新药NS-041,作为新一代KCNQ2/3激活剂,凭借靶点高选择性与独特分子设计,在临床前及I期临床研究中显露出Best-in-Class(同类产品最佳)潜力。

抗癫痫1类新药!丽珠医药NS-041展现同类最佳(BIC)潜力

癫痫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患者超5000万,中国患者约1000万,占比近1/5。其特征是反复发作、不可预测的脑部异常放电而引起的短暂大脑功能障碍。患者发作时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感觉异常(如幻视、幻听)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癫痫主要分为局灶性癫痫(占60%,发作起源于特定脑区,局部症状)和全面性癫痫(全脑异常放电,全身性症状或意识障碍)。目前,药物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但约1/3患者对现有药物不敏感,称为难治性癫痫,临床迫切需要新型作用机制、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随着科学界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钾离子通道的KCNQ家族因关键调控作用备受关注,为研发新型抗癫痫药提供方向。

KCNQ基因编码的电压门控钾通道Kv7,是最早被发现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离子通道之一。该家族包含Kv7.1-Kv7.5(KCNQ1-5)五个亚型。研究表明,KCNQ2与KCNQ3形成的复合通道是M电流的核心分子基础。这两个亚型若发生基因突变,会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因此,KCNQ2/3是抗癫痫药物的重要靶点,其调节剂有望成为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用药选择。

抗癫痫1类新药!丽珠医药NS-041展现同类最佳(BIC)潜力

全球首个靶向KCNQ2/3的抗癫痫药物瑞替加滨,曾因疗效显著于2011年获批上市,但因皮肤及视网膜色素沉积等严重副作用,于2017年撤市。为此,新一代同靶点药物通过结构优化、提高靶点选择性等方法,规避瑞替加滨曾面临的安全性风险。

目前,全球尚无新一代靶向KCNQ2/3的抗癫痫药物上市,多数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丽珠医药与纽欧申共同开发的NS-041,凭借高靶点选择性与独特分子设计,与具有公开数据的同类在研产品相比,具有靶点选择性更高、亲和力更强、治疗窗更大等优势,展现出同类最佳(Best-in-Class)潜力。

01
靶点选择性更优:

临床前体外实验数据表明,NS-041对KCNQ2/3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国际同靶点在研药物,精准作用于核心靶点,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2
疗效更突出:      

体外实验表明,NS-041对KCNQ2/3靶点的作用比同类在研产品更强。

动物模型研究结果提示,NS-041更低剂量即可实现同等疗效。

03
安全性更高:       

临床前研究:体外实验数据表明,NS-041的治疗窗更宽,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更灵活的选择性。

I期临床数据:NS-041的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显示,单次/多次给药均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未出现眼部相关不良反应,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均低于同靶点在研药物。

NS-041即将进入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其在局灶性癫痫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药物的作用机制,NS-041未来还有望拓展至重度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痛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疾病的治疗,为更多精神/神经疾病患者提供解决方案。

抗癫痫1类新药!丽珠医药NS-041展现同类最佳(BIC)潜力

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丽珠医药已构建起覆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多发适应症的产品矩阵。已上市产品中,瑞必乐®和康尔汀®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的氟伏沙明片和盐酸哌罗匹隆片,分别成为抗抑郁和抗精神分裂药物的核心品种。两款药物均被权威指南列为一线推荐用药,并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此外,布南色林片(丽同欣®)、盐酸鲁拉西酮片(舒立达®)和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瑞思妥®)等产品共同构成了多靶点、多机制的治疗网络,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丽珠医药在精神领域还打造了完整且梯度分明的在研管线。一方面,凭借靶点创新攻克难治性疾病痛点,如 NS-041有望为耐药型、难治性癫痫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方法。另一方面,通过长效技术解决患者依从性难题,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微晶)、注射用阿立哌唑(微晶)、注射用布瑞哌唑微球等产品,构建起覆盖多元场景的长效治疗矩阵。

从精准治疗方案的探索到用药便捷性的革新,丽珠医药秉持 “患者生命质量第一” 的使命,深耕精神疾病治疗领域,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临床实践,照亮更多患者的精神健康之路!


责任编辑:w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