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业迎双重利好:价格上涨成本下行

2025年04月23日 11:28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薛 宇

2024年初以来,水泥供需失衡使得行业竞争加剧。受行业加强错峰生产及自律停产影响,9月以来水泥价格进入增长通道,叠加煤炭成本下降等因素,行业龙头2024年四季度起盈利同比增速开始转正,盈利拐点已经出现。


2024年,海螺水泥(600585.SH)实现营业收入910.30亿元,同比下降35.51%,实现归母净利润76.96亿元,同比下降26.19%。单季度来看,2024年四季度海螺水泥实现营业收入228.79亿元,同比下降45.53%,实现归母净利润24.98亿元,同比上涨42.27%。

2025年一季度,海螺水泥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18.08亿元,同比增长约 20%。

海螺水泥业绩改善,主要受益于煤炭成本下行与销量和价格上升。成本方面,年初以来动力煤价格延续回落趋势,累计降幅接近20%;销售方面,1-2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滑5.7%,而公司下游需求以市政基建居多,叠加重点布局的华东、华南市场需求韧性强,促使一季度销量表现良好;且2024年四季度起熟料与水泥价格回升,华东与西南区域涨幅显著,参考中国水泥网价格指数,2024年四季度全国、华东、华北、西南价格指数均值环比分别上涨13%、19%、1%、18%,2025年起,水泥也已经有过多轮提价,公司显著受益。


多轮提价

根据数字水泥网,近日江苏南京、苏锡常、扬州、上海、浙江杭嘉湖等地区部分水泥企业公布第三轮散装价格上涨,幅度20元/吨;4月1日起,湖北武汉以及鄂东地区水泥企业计划第二轮价格上调30元/吨。

2025年春节以来,水泥开启连续涨价,相比2024年,2025年水泥涨价时间更早、节奏更快。2024年春节为2月10日,长江沿江城市自3月中下旬才开始试探涨价,例如2024年3月25日起,南京及镇江地区水泥企业公布散装价格上调20元/吨;2024年4月10日,长三角沿江熟料公布上调30元/吨、装船价达240-250元/吨;湖北武汉及鄂东在2024年4月11日起公布水泥上调30元/吨。

但2025年起,水泥已经有过多轮提价。据国金证券数据,长三角地区节后熟料累计4轮、涨幅60元:2月6日熟料第一轮提价10元/吨,熟料平仓价230-240元/吨,目的以涨促稳;2月21日,熟料第二轮提价10元至240-250元/吨,配套水泥一起提价;3月5日,熟料第三轮提价20元/吨至260-270元/吨;3月底,熟料第四轮提价20元/吨至280-290元/吨。

长三角地区节后水泥累计3轮、涨幅70元:2月21日,江苏苏锡常、上海等地区水泥企业计划上调价格20元/吨;3月5日,江苏苏锡常、上海、浙江杭嘉湖等地区水泥价格计划第二轮推涨,幅度30元/吨。3月底,江苏南京、苏锡常、扬州、上海、浙江杭嘉湖等地区部分水泥企业公布第三轮散装价格上涨,幅度20元/吨。

湖北地区推行2轮水泥提价:3月17日,武汉地区水泥企业公布第一轮上调30元/吨;4月1日起,武汉以及鄂东地区水泥企业计划第二轮价格上调30元/吨。

错峰生产及各地企业积极开展行业自律使得供给得到持续管控,不断推动价格震荡上行。年初以来至4月6日,水泥熟料均价同比上涨12.87%。2025年4月,长三角区域内企业计划错峰10天,预计减产约三分之一,湖北计划停产5天,错峰时间明显长于以往。国金证券指出,2月、3月同样停产明显,因此在2月春节累库后、库存持续回落,在2月底、3月初连续3周长三角平均水泥库存降至65%以下,当前为67%,而上年同期为73%,且上年错峰弱、导致3月中旬、4月、5月平均库存均超过了70%。2025年单从限产、库存角度看,更具备提价条件。

下游需求方面,3月31日-4月6日这一周全国重点地区水泥企业出货率为47.5%,环比增长0.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全国水泥出货量为313.7万吨,环比增长7.98%。截至3月28日,全国水泥发运率42.7%,同比增长6.7个百分点。

基建方面,从2025年一季度企业订单来看,截至2025年4月12日,大部分建筑公司新签订单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中铝国际、中材国际、中国核建、四川路桥、鸿路钢构新签订单分别同比增长51.04%、31%、30.7%、18.87%、1.25%;此外国际工程公司海外新签订单表现良好,其中中材国际、中铝国际海外新签订单分别同比增长46%、42.67%。地产方面,据中指院数据,3月300城三线城市宅地拿地面积当月值同比增长4.4%;累计值同比下滑6.4%,降幅收窄3.6个百分点。3月300城宅地拿地面积累计值同比增长1.53%,环比增长0.5个百分点。

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18.3亿吨,同比下降9.4%,历史峰值为2014年,为24.9亿吨;2024年产量与峰值相比下降26.6%。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也从2020年开始连续下降,目前水泥行业需求中的地产占比降至20%左右。西部证券认为,企业心态上,行业经过连续几年的下滑,水泥企业对2025年需求的预期或不乐观,从而目前错峰生产的执行较为顺利,目前趋势水泥涨价继续稳中向上。而水泥行业连续几年的下降,行业供给端协同稳价提供盈利拐点,需求连续下降后的边际改善将提供价格弹性。


煤价下行

成本方面,2025年以来,煤价下跌,对水泥行业利润起到积极作用。1-3月秦皇岛港口动力煤(Q5500)均价为722.19元/吨,同比下降179.55元/吨,对应下降幅度为19.91%,其中3月煤炭均价为678.10元/吨,环比继续下降7.1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国内原煤日均产量1305万吨,同比增长7.7%,火电需求累计下滑5.8。东方证券认为,考虑到国内高供应、高库存问题尚未缓和,煤价走势仍将继续寻底。

具体而言,国内供给方面,煤炭供应端维持稳定增产。CCTD等高频开工率显示,年后煤矿正常复工,部分国有煤矿甚至减少假期增加生产时间。尽管煤炭供需非常疲弱,但部分产区在保经济需求下,仍然维持高产量,煤炭整体供应偏宽松。东方证券指出,从产业行为逻辑来看,市场整体中长期预期均一致性疲软,且煤矿近年来利润丰厚,资金压力并不大。预计煤价跌至完全成本线后,煤矿主动减产保利润诉求较强。

需求方面,2025年以来的火电需求低增速,除冬季气温较高外,还受到新能源发电的持续挤占。根据新能源补贴政策,2025年6月之后光伏上网无补贴收益,短期光伏或面临最后一轮抢装期。东方证券认为,火电装机比例或在2025年年中再一次下移随后趋于稳定。


政策助力

东北证券认为,2025年,随着水泥产能置换与限产政策的实施,供给端过剩产能出清预计加速。2024年10月31日新发布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政策相较于2021年的版本更加严格,明确了低效运行的水泥熟料产能不能用于置换,且新建产能不能拆分。此外,办法取消了水泥回转窑的窑径限制,要求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这些变化旨在更严格地控制新增产能并提高行业效率。新政策还规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过去三年产能利用率低于50%的省份,原则上不能用于异地置换。这一规定增加了异地置换的门槛,进一步限制了不合理的产能扩张。限产政策则旨在通过补产能指标来约束超产行为。

东北证券表示,该政策的出台将对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严格管理超产部分,预计将减少市场上的过剩产能,提升行业的整体产能利用率。限产政策与产能置换政策相结合,将改善行业长期供需状态。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水泥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水泥企业或达1200家。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由于其产品单价较低、单位排放较高,相较于钢铁和电解铝,或将受到更大的减排压力。2024年水泥行业碳配额按照经核查产生的排放量进行分配,2025年与2026年的配额量将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进行分配,2027年以后将对标先进水平优化配额的方法进行分配,三到五年内碳配额将逐步收紧,减排成本也将显著上升。

在政策推动之下,产能规模较大、效率高、减碳技术领先、排放水平较低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