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广州发展(600098.SH)相继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在国际能源市场动荡等诸多不利因素交织的复杂形势下,该公司逆势而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据公告披露,2024年,广州发展共实现营业总收入483.28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3.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32亿元。在报告期间,公司以“固本、兴新、拓外”为战略引领,全面发力,各业务板块协同推进,成功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与上年度相比,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保持了上升态势,归母净利润更是连续三年刷新历史纪录,可控电力装机容量也达到了1,026万千瓦。与此同时,根据公司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延续了增长势头。展望未来,随着广州发展主业经营效益的持续提升以及在新业务领域的深度拓展与布局,广州发展或将迈向全新高度。
天然气发电及供热业务快速增长
产业协同优势打造长期竞争力
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综合能源企业之一,广州发展一直从事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节能、环保、能源金融等业务投资开发和经营,为客户提供电力、煤炭、天然气、蒸汽、成品油等能源产品,并提供天然气、煤炭和油品装卸、运输和储存服务。报告期间,该公司各个业务板块均实现了稳健发展,其中天然气发电及供热业务和新能源及储能业务的营收规模更分别实现了91%和29.2%的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具体到各板块来看,天然气业务方面,广州发展凭借精准的市场洞察与积极的用户拓展策略,天然气供应量实现了8%的同比增长,总量达55亿立方米。在资源获取方面,公司能力显著提升,不仅成功开辟省外供应渠道,将川气引入广州市场,还稳步拓展国际贸易版图,天然气批发量达到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这一成绩标志着公司在国际气源获取与议价能力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在投产首年即展现出强大实力,顺利接卸海外液化天然气50万吨,为城市燃气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的竣工投产,实现了燃气管网与国家管网的互联互通,年输配能力一举突破90亿立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燃气管网的输气能力。此外,公司还充分挖掘“广燃优选”的增值潜力,燃气保险代销收入和燃气具销售额合计突破8000万元,为天然气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能源业务领域,2024年,广州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业务版图持续扩容升级。公司成功解锁内蒙古、陕西、天津等战略新区,实现区域项目"零突破";全国18个省市全面覆盖,西南、华北、华南三大能源走廊的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按下"加速键";国际化战略蹄疾步稳,海外市场拓展有序铺开。在运维管理方面,公司同样交出亮眼答卷:26座新能源场站荣登中电联行业对标优胜榜单,其中8座场站斩获象征最高水平的5A级认证,标杆场站数量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在大湾区,公司充电骨干网络建设成果斐然,充电站规模已扩大至67MW,自有平台用户量实现同比翻倍增长。绿电交易量也取得突破,成功跨越5亿千瓦时大关。公司还创新实施区域集约化管理,有效落地场站联合运维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此外,公司加快储能业务布局,储能项目顺利推进,为新能源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发电业务方面,凭借发售电一体化的独特优势,公司不断优化发电策略,成功克服电价下行压力,实现了稳定盈利。能源物流业务方面,煤炭销售量同比增长4.66%,总量达到4302万吨,资源渠道得到持续拓宽。能源金融业务则充分发挥产融结合的功能,财务公司年末贷款余额突破50亿元,融资租赁公司新增业务投放金额超过3亿元,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金融活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经过多年深耕,广州发展已构建了“大产业链”模式。通过煤电、气电联动、多能互补,以及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联营,公司形成了从生产到消费的综合能源产业链。这不仅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抗风险能力,还实现了高碳能源、低碳能源与零碳能源的互补平衡,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另一方面,从公司规模来看,公司深耕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并将业务拓展至国内25个省市以及海外11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渗透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及储能业务的成熟,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绿色低碳能源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从传统能源服务商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升级。
数智赋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保持主业良好增长态势的同时,广州发展也在持续通过培育新业态、拓展新区域、探索新模式来推动价值创造与价值增长。公司不断加速数智化发展,秉持“以‘智’提质”、“以‘数’为擎”的理念,致力于构建高质量发展路径。
据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广州发展研发费用达到6.86亿元,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提升。期间,公司围绕新能源、数智融合、储能、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650项重点研发项目。其中,“首台(套)H级M701J型燃机高效智慧发电系统”荣获广州市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从化明珠工业园多元互动多能协同示范工程”成为能源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拥有800多项有效专利,并构建起由13个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20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11家专精特新企业组成的创新型企业群。
与此同时,在报告期内,广州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亦得到显著提升。公司“数字化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平台”得到广泛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启动建设,BPM、OA等办公系统完成优化升级,推动公司生产经营从“资源上云”迈向“深度用云”阶段,进一步助力产业向高阶智能化迭代升级、转型发展。
企业方面表示,后续公司将围绕新能源、数智融合、储能、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开展重点研发项目。这将助力公司把握能源技术发展趋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能源业务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综合智慧能源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更多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