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业绩表现强劲,实现营业收入208.0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收已升至百亿以上。同期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101.92%,综合毛利率跃升至44.45%,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在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其卓越的运营效率和业务结构优化成果。截至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再创新高至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为未来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医药行业环境持续向好。全球人口增长、老龄化加剧及医疗需求提升等共同驱动制药市场扩大和研发支出稳步增长。大型药企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速采用研发外包策略,为药明康德等企业创造了巨大机遇。同时,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为行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基于强劲的在手订单、业务发展态势与全球市场增长前景,药明康德管理层信心十足,已将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从原先的415-430亿元上调至425-435亿元,收入增速预期从10-15%上调至13-17%。这一指引上调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CRDMO全产业链优势凸显,一体化驱动业绩持续高增
药明康德凭借独特的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业务模式,深度整合全球医药创新价值链,覆盖化学、测试及生物学等几大核心业务板块。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跟随分子发展"战略,从早期药物发现阶段介入项目,伴随研发进程动态扩展服务范围,构建起"一体化、端到端"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行业稀缺的完整服务能力提供者,该模式显著提升客户黏性,奠定持续增长基础。
公司战略重心由"跟随项目"转向"跟随分子",形成高效的业务转化闭环。小分子药物发现("R")业务为下游强力引流,2025年上半年成功转化158个,过去12个月累计交付超44万个新化合物。这种“早期绑定、全程服务”模式构建了强大的业务增长飞轮,在药物发现早期阶段锁定项目后,伴随分子从临床前研究向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阶段推进,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和深度同步扩展,使得单个项目的价值实现几何级跃升,并持续释放规模化效益,从而推动整体业务形成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
报告期内,作为“拳头”板块,公司化学业务表现亮眼,实现收入163.0亿元,同比增长33.5%,毛利率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至49.1%。这一业绩印证了CRDMO模式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的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加速释放。随着早期项目储备向高价值阶段跃迁,公司已构建起内生动力与可持续性增长引擎,为未来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前沿技术赋能医药创新,多元布局驱动持续增长
公司积极追踪前沿科技,持续在新兴治疗领域进行战略布局,以赋能医药研发创新。报告显示公司持续提升流动化学、酶催化、结晶和颗粒工程工艺等核心技术能力,制剂平台能力已从口服制剂拓展至无菌注射制剂,并掌握了喷雾干燥、热熔挤出、脂质纳米粒等新型技术。不仅如此公司的WuXi TIDES平台能力显著提升,为寡核苷酸、多肽及相关化学偶联药物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公司还加强了对PROTAC、偶联药物等新型治疗技术的服务能力建设。2025年上半年,公司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表现甚为出众,收入达50.3亿元,同比增长141.6%,截至6月末,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同时,公司的生物学业务持续强化药物发现热点能力建设与前瞻性布局,为公司带来超过20%的新客户,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7.1%,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这些技术创新和前瞻性布局使药明康德能够把握医药研发的最新趋势,为客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的服务,同时也为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化战略深化,产能与市场双突破
药明康德持续完善全球化布局,在中国、美国等地建立研发与生产基地,构建了高效协同的全球服务网络。2025年3月,公司常州及泰兴原料药基地以"零缺陷"通过FDA检查,彰显了其国际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公司加速产能扩张,预计2025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体积将超4,000kL,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体积突破100,000L。在海外布局上,美国米德尔顿基地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新加坡研发及生产基地一期工程计划于2027年启用,进一步强化全球供应链韧性。
依托全球化布局和全产业链优势,公司通过跨区域、跨业务的高效协同,为客户提供无缝衔接的研发服务。这一战略不仅提升了国际客户服务能力,也有效抵御了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巩固公司在全球医药研发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从市场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美国客户贡献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38.4%;欧洲客户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9.2%;中国客户收入31.5亿元,其他地区客户收入9.0亿元。多元化的地域客户收入结构有效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受益于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效应,药明康德上调后的收入指引目标达成前景较为明朗。长期来看,公司将受益于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渗透率提升、新兴治疗领域快速发展、医药创新实力增强及全球化布局完善,其"一体化、端到端"服务模式将吸引更多全球客户,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而"跟随分子"战略深化落地将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进一步释放盈利弹性。多重动能叠加下,公司平台价值与盈利能力有望实现螺旋式上升。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更多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