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崛起!这些设备公司半年利润暴涨100%

2025年08月23日 13:14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文丨承承‍‍‍ 编辑丨李壮

国产替代驱动半导体设备行业景气持续上升,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回暖。 

2025年6月18日以来,半导体设备公司表现出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在上证指数上涨10.06%的情况下,Wind半导体设备指数上涨了26.3%,行业内22只成份股全部实现上涨,其中,晶升股份、芯源微、金海通期间涨幅均超过30%。 

半导体设备公司近期的强势,与成份股的基本面持续向好以及国产替代加速不无关系。 

中国半导体崛起!这些设备公司半年利润暴涨100%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速

2024年以来,半导体行业下游应用端的景气度已经逐渐传导到上游设备端,中国半导体行业进入主动补库阶段。据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的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13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6.5%。SEMI预测,人工智能计算推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HBM(高带宽内存)持续且强劲的设备投资,在前端和后端市场的推动下,预计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在2025-2026年保持增长趋势。

事实上,A股半导体公司2025年一季度数据和半年报数据均佐证了SEMI的预测。据Wind数据,今年一季度,A股半导体设备行业的22只成份股合计实现营收190.97亿元,相比2024年一季度的143.61亿元增长32.98%;实现归母净利润27.68亿元,相比2024年一季度的21.49亿元增长28.8%。 

在已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的7家半导体设备公司中,除了京仪设备中期业绩不确定外,余下的6家公司有4家预期实现业绩同比增长,其中,金海通、长川科技(已披露中报)、中微公司、屹唐股份的中期业绩预增幅度分别达到111.71%、95.46%、41.28%、37.09%。 

对于中期业绩的大幅预增,金海通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所在的半导体封装和测试设备领域需求回暖,同时公司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三温测试分选机及大平台超多工位测试分选机(针对于效率要求更高的大规模、复杂测试)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测试分选机产品销量实现较大提升,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实现较好增长。” 

除了业绩预告公司,截至8月18日,长川科技、盛美上海、耐科装备正式披露2025年半年报,3家公司均实现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长川科技总营收同比增长4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8.73%;盛美上海总营收同比增长35.8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6.99%;耐科装备总营收同比增长29.7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77%。 

据Wind数据,2024年A股22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合计实现营收768.42亿元,按照目前1美元兑人民币7.18元折算,合计为107.02亿美元,对比SEMI给出的“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496亿美元”数据,半导体设备市场整体国产化率仅为21.58%。这意味着,我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目前来看,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高端新品持续突破,量产规模不断增加。以从事高端半导体设备及泛半导体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中微公司为例,其在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研发新产品的速度显著加快,过去通常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开发一款新设备,现在只需两年或更短。“2025年上半年,刻蚀设备收入增长约40.12%,达到37.81亿元;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薄膜设备收入增长约608.19%,达1.99亿元。公司针对先进逻辑和存储器件制造中关键刻蚀工艺的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显著提升,在先进逻辑器件和先进存储器件中多种关键刻蚀工艺实现大规模量产。” 

富乐德、华亚智能完成横向整合

长期以来,并购重组一直是助推科创公司持续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据Wind数据,自2024年“9.24行情”启动以来,A股22家半导体设备公司中,披露并购重组动向的公司共有4家,分别为至正股份、至纯科技、富乐德、华亚智能。 

其中,富乐德定增收购富乐华100%股权、华亚智能收购冠鸿智能51%股权的并购重组已经完成;至正股份直接及间接收购AAMI 87.47%股权已获发审委通过;至纯科技购买贵州威顿晶磷83.7775%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组仍处在资产审计、评估、尽职调查阶段。 

就上述4家公司2024年和今年一季度业绩表现来看,富乐德是其中唯一能够在两份财报中实现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其2024年实现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12%、15.95%,2025年一季度实现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34%、9.82%。 

而相比富乐德业绩的持续同比增长,至纯科技和华亚智能2024年、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前者分别同比下滑93.75%、70.09%,后者分别同比下滑了8.37%、27.29%;至正股份虽然2024年实现业绩增长,但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了157.73%,最新中期业绩预告为续亏,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00万元到-2000万元。 

在重组目的方面,富乐德和华亚智能一致,均为横向整合。其中,富乐德定增收购富乐华100%股权的交易总价达65.5亿元,而华亚智能收购了冠鸿智能 51%股权的总价为40596万元。 

对于此次收购,富乐德表示,有助于上市公司整合集团内优质半导体产业资源,推动优质半导体零部件制造业务的导入。富乐德在今年5月初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富乐华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在总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各方面都将大幅提升,有助于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给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 

华亚智能是一家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军企业,其收购的冠鸿智能是一家主要从事生产物流智能化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的企业,主要专注于锂电生产环节的智能物流系统,需与具体生产工艺设备对接,具有很强的定制化属性。 

值得指出的是,通过此次收购,华亚智能涉足了当前最为热门的固态电池领域。华亚智能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依托冠鸿智能在原有锂电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在深耕锂电技术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并加快生产干法电极的压延系统装备的研制和开发。”而干法电极技术正是实现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对于此次重组,浙商证券认为华亚智能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1.88亿元、2.11亿元,同比增长94.9%、19.7%、11.9%,对应2025-2027年EPS分别为1.17元/股、1.41元/股、1.5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至正股份、至纯科技重组正在途中

相较上述两家横向整合公司,并购方案已获发审委通过的至正股份资产重组的目的是资产调整,其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直接及间接取得目标公司AAMI之99.97%股权并置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至正新材料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在并购草案中,至正股份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加快向半导体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补足境内半导体材料的短板,促进汽车、新能源、算力等新兴产业的补链强链,同时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架构的优化。 

资料显示,至正股份自2022年开始向半导体行业转型,于2023年并表了从事半导体专用设备业务的苏州桔云,2024年,上市公司半导体专用设备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超30%。本次交易的目标企业AAMI是全球前五的半导体引线框架供应商,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得先进的引线框架技术资源、加速半导体业务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组方案递交上交所审核期间,至正股份股价在4月9日至8月4日期间持续上涨,区间涨幅达67.11%,在同期22家半导体设备公司中涨幅最大。涨幅表现排在其后的是耐科装备、晶升股份,同期分别上涨了43.84%、34.24%。 

相较于至正股份的重组方案已经通过发审委审核,至纯科技的重组目前正处在资产审计、评估、尽职调查等阶段。 

7月31日,至纯科技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的进展公告》,称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威顿晶磷83.7775%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完成后,威顿晶磷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将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导入泛半导体领域高纯电子材料业务,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业务版图。” 

8月18日,至纯科技发布投资者活动纪要,在6-7月期间,公司获得了华泰资管、海通资管、弥远投资、钦沐资产、北方工业有限公司、UGFUND等多家机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机构关注公司经营和并购情况,其中对于公司湿法设备能替代国外进口的设备问题,公司表示,“在28纳米率先实现前中后段全工艺覆盖,在更先进制程节点正陆续替代国外厂商。公司不仅实现了工艺机台的全自主IP,还砥砺五年多时间基本实现了核心模组到功能单元再到元器件层的本土供应链培育和建设。” 

(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w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