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融资结构优化、商业板块韧性凸显,新城控股连续33个季度获“国家队”重仓

2025年09月02日 17:05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8月29日,坚持“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双轮驱动模式的新城控股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亿元。公司基本面整体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新城控股商业运营总收入69.44亿元,同比增长11.78%,为公司贡献了稳定的现金流。同时,公司在“保现金流”、“保交付”和“守价值”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实现资金回笼和资产经营的高效运转。

坚守“地产开发+商业运营”

商业板块助推公司穿越周期

坚守“轻重并举”战略的新城控股正在进一步发挥经营优势。今年上半年,新城控股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高效资金回笼,商业板块逆势增长,助推公司平稳穿越市场周期。

一直以来,新城控股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包括住宅地产开发和商业地产开发,前者主要产品为各类品质住宅,后者历经17年沉淀,涵盖购物中心、特色街区、城市更新、社区商业等形式。有别于市场大量同质化的商业形态,新城商业产品更多是站在城市、客户的视角,时刻关注商业发展趋势,及时更迭商业产品模式,在“寻味城市”和“情感链接”的产品精神引导下,商业开发更加关注商家和客群的需求变化,从新业态、新主题、场景化、数智化、人性化等维度呈现大量的优质商业产品落地。报告期内,新城控股开发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33.50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03.30亿元;公司全口径资金回笼118.84亿元,全口径资金回笼率为115.05%;此外,公司实现全国超1.6万套物业高品质交付。

截至报告期末,新城控股共有158个子项目在建,总建筑面积达1748.47万平方米(含合联营项目);已售未结转面积达到1179.19万平方米(含合联营项目),货值储备未来可进一步转化为现金优势。

商业运营板块则为新城控股贡献持续稳定的现金流。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业运营总收入69.44亿元,同比增长11.78%。其间销售、收入、客流、会员消费均同比提升,呈现出全国性商业运营龙头逆势穿越周期的能力。

其中,作为新城控股旗下自2012年便诞生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品牌,“吾悦”品牌不断打磨升级。2025年上半年,新城吾悦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坚持“五边形经营理念”,聚焦“品质空间、与人欢喜、专业匠心、绿色智能、双向奔赴”五个维度构建吾悦商业人格。通过“我爱你五月”、“春纷新聚场”等各种量级的品牌IP活动及“悦会员”付费会员体系的打造和运营,让消费者因为线下商业而欢喜,用健康、陪伴、愉悦的情绪价值构建差异化优势。

目前新城控股的商场开业数量位居我国境内外上市公司首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全国141个城市布局205座吾悦广场,已开业及委托管理在营数量达174座,开业面积达1608.14万平方米,出租率达97.81%。报告期内,吾悦广场客流总量达9.5亿人次,同比增长16.0%;总销售额超515亿元(不含车辆销售),同比增长16.5%;截至报告期末,会员人数4917万人。

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连续33个季度获“国家队”重仓

凭借良好的资信情况,新城控股持续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截至报告期末,新城控股获得各大银行授信总额度合计620亿元;公司融资成本受益支持性政策而不断压降,整体平均融资成本为5.55%,较2024年末下降 0.37个百分点。此外,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为正。这些措施或财务基础确保了公司公开市场债券的到期全额兑付。

目前,新城控股的融资结构的仍在进一步优化。在中债增担保下,新城控股于2025年8月成功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利率2.68%,创历史新低,并将债权期限进一步拉长至5年,以保障公司稳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公募 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PRE-REITs等多层级 REITs产品,并成功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持有型不动产ABS 的申报工作,公司将持续推进相关产品发行与扩募,构筑公司大资管战略新发展平台。

从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来看,目前新城控股获得基金、陆股通、阳光私募等机构重仓,当中不乏中证金融公司等“国家队”长期稳定持仓。今年二季度,中证金融公司持有新城控股2711.72万股,占公司流通A股比例1.20%,这已是中证金融自2017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33个季度持仓新城控股。

此外,工银可转债债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等四家机构于今年二季度增持新城控股股份,目前前述三家机构分别持有新城控股2021.84万股、1733.22万股、1153.89万股,分别占公司流通A股比例0.90%、0.77%、0.51%;同时,高毅邻山1号远望1号私募基金也新进成为新城控股前十大流通股东,持有公司950万股,占公司流通A股比例0.42%。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