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2025年09月02日 17:49 来源:厦门国际银行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成立于1938年10月10日,是南洋华侨抗日救亡团体的最高领导机关。南侨总会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南洋华侨的大联合,南洋华侨由此第一次不分地域、帮派、不分政治倾向、不分阶层地团结起来,在总会的领导下,为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南侨总会的组织和运作中,泉州华侨全力支持南侨总会的救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泉州旅菲侨领李清泉首倡组织南侨总会,时为泉州同安籍贯的侨领陈嘉庚众望所归出任总会主席,李光前、陈延谦、侯西反、周献瑞、刘玉水等泉籍侨领出任常委。泉州华侨是两届南侨总会代表大会代表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构成南侨总会领导层的核心力量。可以说,泉州华侨是南侨总会重要的参与者、领导者和支持者,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策划了此次展览,力图通过展示泉州华侨在南侨总会组织和运作中的突出作用,呈现泉州华侨在波澜壮阔抗战伟业中的不朽贡献,以进一步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更加自觉弘扬和传承华侨先辈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首倡组织南侨总会 

南侨总会是由泉州旅菲侨领李清泉首倡提议组织的。1937年秋,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时任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主席李清泉,深感有必要成立一个全南洋的支援祖国抗战的统一组织,以便集中力量,统筹捐款,遂致函新加坡筹赈祖国难民大会主席陈嘉庚,提出“南洋华侨应在香港或新加坡,组一筹赈总机关,领导募款”。陈嘉庚复函以新加坡缺乏相当之人为由,予以婉拒。

1938年5月,厦门沦陷,华南危急。李清泉再次致函陈嘉庚,倡议召集各埠侨领在香港或新加坡开会,讨论援救华南事宜,再提组织筹赈总机关。陈嘉庚回复同意召开侨领会议商讨加强筹款,但以马来亚情形复杂,不同意会议放在新加坡举行。嗣后,经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从中斡旋,以及陈嘉庚向新殖民当局征询首肯后,最终确定会议在新加坡召开。1938年10月10日,南洋各埠华侨代表齐集新加坡,隆重成立南侨总会。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南侨总会首倡者菲律宾侨领李清泉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南侨总会办事处设于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

构成南侨总会代表和领导层重要来源 

南侨总会于1938年10月和1941年3月两次召开代表大会,其中1938年成立大会有代表168人,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华侨代表为52人,占31%;1941年第一次会员大会有代表177人,据不完全统计,泉州华侨代表为57人,占32%。南侨总会领导层,成立大会设有主席、副主席、财政、查账、常务委员等职务,共有人员21人,其中泉州华侨11人,占52%;第一次会员大会设有主席、副主席、财政、查账、常务委员、候补常务委员等职务,共有人员28人,其中泉州华侨14人,占50%。由此可见,泉州华侨是南侨总会代表的重要来源,构成了南侨总会领导层的核心力量。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南侨总会成立大会主席团合影,左起庄西言、陈占梅、陈嘉庚、王泉笙、陈肇基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全力支持南侨总会的救亡工作

南侨总会成立后,在总会秘书处统一领导下,主要开展了筹募资金物资、组织机工和医疗护队回国服务、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反对妥协投降等救亡工作。南洋各地的泉州华侨,无论是侨社领袖,还是普通侨众,皆对总会的救亡工作给予全力支持,他们或出面组织筹赈会,或亲自上街开展募捐,或慷慨捐资捐物,或参与回国服务,在抗日救亡的战线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力支持筹赈工作。筹募资金和物资支援祖国抗战是南侨总会的主要工作。泉州华侨积极响应南侨总会的号召,慷慨捐资捐物。如以泉州华侨为主的菲律宾,自南侨总会成立至第一届会员大会召开的二十六个月时间,汇回祖国捐款达国币9218562.35元,菲币680276.72元。虽然总额不及他地,但以人均计却排列首位,达到每人国币65.85元,菲币4.86元。而其他诸如新加坡、马来亚、荷属东印度、越南、缅甸等地泉州华侨,也全力支持南侨总会的筹赈工作。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1937年12月27日,菲律宾华侨孙秀长写信给晋江东石的双亲,详细分析了抗战的战况以及我国胜利的前景,提出“兹战争之秋,凡吾亲戚务需相互爱护,协力共济,对于难民宜予救济”,请双亲“勿违背至圣遗渝‘四海之内皆兄弟’”,“宜量力捐输,以冀国家之获救,使良心对前线的我国将士壮烈牺牲之忠魂获以稍住,伏祺大人务明此义,切不可一毛不拔以伤义也”。

踊跃报名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1938年10月,日军相继占领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主要港口,切断了中国经东南沿海运输军事物资的通道。为了打破日军的封锁,国民政府相继开辟西北、西南陆路国际运输通道。国民政府抢修了从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戌的公路,即滇缅公路,以连接西南缅甸通道。西南通道遂成为国际军援物资进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新修的滇缅公路地势险恶、崎岖陡峭,恶劣的行车环境,非有熟练司机和机修工人不能胜任。当时国内的机工人才十分缺乏,为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致电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提出代为招募机工的请求,以解燃眉之急。1939年2月7日南侨总会发布第六号通告《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号召南洋机工回国服务。泉州华侨机工热烈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机工回国服务团。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南侨机工的泉州华侨达242人。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白清泉

白清泉友人王爱华在赠给其照片背面题词“中国不会亡,祝你努力,抗战到底,握着最后胜利!”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泉籍南侨机工白雪娇(右二)在回国轮船上与同行友人合影

积极参加南侨回国慰劳团。1939年12月4日,南侨总会发布通启,组织“南洋各属筹赈会回国慰劳团”,代表全南洋各属侨胞向祖国各省区军民敬致热切恳挚之慰劳,并明示全南洋各属侨胞拥护祖国抗战到底之决心。各地泉州华侨积极报名加入慰劳团,据统计,泉州华侨团员达24人,占全部54名团员的44%。

南侨回国慰劳团于1940年3月分批分途返国前往重庆汇合。慰劳团完成重庆的活动后于5月1日分三团前往全国各地开展慰问。泉州华侨分任三团团长,其中潘国渠任第一团团长,率团慰问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安徽5省;陈忠赣任第二团团长,率团慰问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6省;陈肇基任第三团团长,率团慰问甘肃、青海、宁夏、绥远、山西5省。陈嘉庚则与李铁民等另行前往甘、陕等地。慰劳活动于当年7月底结束。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1940年5月31日,慰劳团团长陈嘉庚(左二)在李铁民(左一)、侯西反(左三)陪同下访问延安。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主题展

福州南郡会馆欢迎慰劳团合影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是抗战时期海外华侨团结救国的伟大创举,是海外赤子崇高爱国精神的永恒丰碑,在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泉州华侨在南侨总会的成立、运作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华儿女最深沉的精神底色——对根脉的坚守、对家国的担当、对民族大义的至高忠诚。今日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要让这份跨越时空的爱国赤诚薪火相传,激励新时代泉籍华侨华人继续与祖国同心同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让先辈们以热血铸就的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展览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

中共泉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泉州市侨联  泉州市社科联

承办单位: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泉州华侨历史学会

协办单位:

中共泉州市委国安办  厦门国际银行泉州分行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日—11月30日

展览地点: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展厅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