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季度以来,成都先导(股票代码:688222.SH)受到了中金公司、中泰证券等多家券商的跑赢行业、买入、增持评级。作为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成都先导在上市不足整年,以及受到疫情影响业绩受损的情况下,仍受到了机构的多方看好,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
作为一家高科技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成都先导长期专注于DEL技术的研究与创造。公司以利用其核心技术——DEL技术提供药物早期发现阶段的研发服务以及新药研发项目转让为主营,形成了包括:DEL筛选服务、DEL库定制服务、化学合成服务、新药研发项目转让等业务,并与辉瑞、强生等多家国际知名药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2020年研发投入持续高增,新药项目首次转让对企业影响深远
2012年,公司董事长兼CEO李进博士,辞去阿斯利康全球化合物科学总监的工作,以“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平台”作为创业项目,回国创办了成都先导,亚洲首家拥有全球最大的DNA编码小分子实体化合物库之一的药物发现企业应运而生。
经过过去几年时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出了二十余个处于临床前不同阶段的新药项目。截至2020年12月,公司已取得DEL技术相关发明专利3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另外180余项境内外专利正在申请中。
作为药物发现领域的科创板企业,成都先导始终聚焦于科技创新发展。长期以来,公司在研发上保持着高度投入,《证券市场周刊》通过wind数据整理发现,在上市前的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已达到9146.17万元,占营收比重的34.6%,在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而自2020年上市后,公司研发费用实现了进一步增长,2020年上半年成都先导研发费用已达到4650.86万元,同比增长18.9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3.6%。
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公司在2020年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上半年中,成都先导二代NTRK/ROS1抗肿瘤药HG030获临床试验审批,DELez™–DNA编码化合物库自助工具包上线,企业在研发推进和成果获取方面得到了多项进展。
而在下半年,公司在新药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据公告显示,11月10日,成都先导与白云山签订转让协议,将HG030中国内地的后续开发和销售等权利转让给白云山,实现成都先导自主研发新药产品的首次转让。据悉,该项交易金额由技术转让、里程碑收入和销售提成三部分组成,其中,380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在2020年底前将由白云山完成付款。
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成都先导首次实现了自创立至今自主研发新药项目的转让,也意味着成都先导的市场定位从一个以DEL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型公司正式向新药研发型公司转变。市场对新药项目的推进和进展的期待程度上升至了另一高度。
战略合作及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强,机构预期前景乐观
目前,成都先导已拥有近2万多平米的研发基地,已建成分子结构超过5,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实体化合物库。据中泰券商研究显示,当前公司DEL技术已扎根全球第一梯队阵营,公司以DEL技术为核心的CRO业务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企业在手订单充足,为新药权益转让业务带来持续的现金流。
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和生产经营上的稳步发展使公司在产业布局和战略合作方面得以持续推进。2020年年初至今,公司与Kaken、Lipigon、Oncodesign、Cedilla、Merck等各药企大小合作不断。
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公司于9月16日与天士力共同签署创新药开发的同盟协议。据协议内容显示,双方将进行为期5年的研发项目合作,共同聚焦于恶性高、易复发、易耐药的癌症,优势互补,开发肿瘤免疫治疗、新机制靶向小分子及PROTAC药物。此次签约成功,标志着成都先导与天士力将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共同加快推进创新药的研发,加快促进新药临床应用。这一合作以及HG030向白云山的转让,都标志着成都先导在国内市场业务不断扩展的趋势。
在多项合作进展的同时,成都先导于同期完成了对海外产业的进一步布局。10月12日,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2500万美元的交易价格,通过全资子公司英国先导药物有限公司(HITGEN UK LTD)为收购主体,受让Ligand Pharmaceuticals Incorporated持有的Vernalis公司100%的股权。此次收购交易是成都先导自今年4月正式登陆科创板以来,首次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据悉,Vernalis公司的技术平台,不仅在新药筛选阶段与成都先导的DEL技术形成互补,还能够应用于化合物发现后的优化、化合物成药性的评价,与成都先导自身的新药开发平台相结合,对公司加速化合物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商业成果的转化将起到重要帮助。
在11月27日举办的2020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中,成都先导董事长兼CEO李进博士向投资者表示到,“未来,公司将不断打造一个平台,使得药物的发现和药物的优化在小分子领域里达到真正的高效,成功率更高”,通过将平台赋能于中国的药物公司,公司有望向创新药开发进一步转型,企业发展受到多家券商机构看好,其未来的研发能力及行业价值或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