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集采降低公司估值 这个方法可以化解

2021年06月10日 10:20 作者:袁月

关于指数、板块轮动、白酒等观点可在“股事说”栏目中查看!

6月2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正式发布的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公告显示,第五批国家集采共有58个品种137个品规入围,于6月23日正式开标。本次集采品种包括肿瘤化疗药物、消化制剂、抗生素、吸入制剂、造影剂、糖尿病药物、眼科相关用药、抗病毒用药等众多领域。

对于集采无论是市场还是投资者预期都已经非常充分,不会谈“采”色变了,选股逻辑已经说的很清楚,首选不受医保控费的品种,这两年的股价整体走势也验证了这个观点。不过,随着集采的逐步推进,集采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最初为标准相对统一的仿制药,现在已经开始涉及创新药和注射剂等。此外,高值耗材也在逐步纳入范围,受影响的公司在不断扩大。

以这次集采为例,相较之前品类变化较大。前四次集采以口服剂型为主,而这次集采中注射剂产品达到29个,占到集采品种的一半。另外,还有3款吸入制剂纳入集采,为复方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

很多竞争激烈的单品属于中了未必好、不中肯定不好,而创新型品类的竞争格局要稍好一些,对于药企来说,如何平衡“量”和“价”的关系很重要,这将决定最终利润!本次涉及品种较多的企业主要包括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等。其中,A股医药龙头恒瑞共涉及8个品种。预计集采后,大品种碘克沙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和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受影响较大,其他几个品种因为市场份额较小。

近期恒瑞医药股价走势明显跑输医药板块,这在此前也是不多见的。公司被集采的品种越来越多只是因素之一。因为会不会被集采,短期都不会影响公司业绩,更不会影响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但完全不会、可能会、持续会将显著影响市场资金的预期和估值,好公司还是好公司,但给60倍还是40倍估值差距是很明显的,至少短期要承受的更多,这需要投资者理解。

这一点在东北药茅上也有体现,只因为某地的集采传闻,公司股价持续大幅波动,我在“滚雪球策略”中也第一时间分析,短期公司业绩和逻辑没什么影响,后续一旦集采落地,对于中长期有一定影响,具体还需结合文件细则才能判断。就目前而言,这种传闻是会扰乱或者降低资金预期的,只有公司估值到了合理甚至相对便宜的时候,才是安全边际更高的机会,并且在新的预期下仓位也要有所变化,这些都需要跟踪动态进行调整。

对于恒瑞更深的因素在于:作为创新药龙头,市场一直给予很高的预期,但公司国际化收入只有6%,主要靠国内市场,在集采的大背景下,未来不可能一直享受PD-1带来的红利,业绩增速不可避免的降低,那自然估值也会调低。这些变化非常关键,不要抱着固有思想买,如果未来国际化取得突破,也许才是转折点。

医疗设备所处赛道好于创新药,因为设备迭代慢,也不存在创新药的专利到期行为。而医疗器械龙头在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哪怕业绩增速只有15-20%,但估值长期看也很难低于40倍。如果看海外市场的话,这几年医药行业的牛股多出现在医疗器械行业,而且医疗器械公司的估值明显高于创新药公司。

对于医用耗材,由于产品差异化较大,相较仿制药更复杂,集采推进速度没有药品那么快,主要以地方试点为主,全面推开还需要时间,不过去年底,心脏支架集采算是拉开高值耗材集采的序幕。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耗材也会被纳入,行业大概率会重复药品行业的走势。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要在创新性上下功夫,能够打通出口这条线也至关重要。换言之,无论现在或者未来是否会被集采,只要公司已经或者有能力保持创新和出海的能力,市场都会愿意相信并且乐观的提升估值。

确定性最高的方向依旧是不受医保控费的品种,目前看疫苗和CXO还可以“独善其身”。疫苗的看点有很多,只是最近的焦点都集中在新冠疫苗上,短期对于股价走势影响较大,但中期重点还是寻找主营产品稳定的公司,龙头也只有那三五家公司。

对于CXO,我在3月初的“滚雪球策略”就已经重点分析,当时基本上就是底部区域,目前多只个股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这也验证了最初的判断,跟上了大资金的节奏,目前这个位置对比此前安全边际肯定是降低的,但作为确定性最高的方向之一,接下来有机会依旧可以寻找性价比相对较优的机会,还会持续跟踪。

责任编辑:zhaobin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