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以来猪价的超预期上涨,更多是压栏等短期因素所致。在生猪养殖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不断压缩产能之后,随着能繁母猪下降到临界点,生猪供给将受到限制,猪周期的高景气度将来临,当前生猪养殖股的异动或许只是对短期因素的反映。
在没有明显的征兆之下,从3月18日前后开始,猪企股价走出了一波淋漓的攻势。不仅如此,期货市场也是稳步上扬。供应端,淡季生猪均价不降反升,3月底猪价较2月环比上涨明显。市场翘首期待的“猪周期”迎来反转了吗?
2023年生猪养殖企业全线亏损,能够幸免的寥寥无几。即便是行业绝对龙头牧原股份也遭遇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且亏损金额超过39亿元。因无法走出周期底部、面临偿债压力而申请债务重组的上市企业已经达到三家,这在以前的猪周期中并不常见。
猪周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端错配所致。从仔猪到商品猪出售需要固定的自然时间,当供需错配时供给无法随时满足需求从而导致周期产生。本轮猪周期尤其惨烈,猪养殖企业高负债迎接超长猪周期,磨底早已超出市场预期。
作为猪周期的核心指标,能繁母猪去化速度超出了市场预期,也逐渐接近农业部制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目标,猪周期走出低谷的希望已经迎来曙光。在没有完成规模化集中前,虽然周期在拉长,但猪周期不会消失。股价反映预期,预期是不会等到周期完全明朗时才有所反应。
全线上涨
近日,在大盘并未有明显上涨行情的情况下,养殖股走出了独立行情。龙头牧原股份3月19日以来股价连续大涨,股价创下2023年8月以来的新高。同期上涨的不止是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巨星农牧等等养殖股也都纷纷跟涨,神农集团甚至多次涨停。
股市表现积极,期货市场也交投活跃。3月21日,大商所生猪主力合约2405盘中一度创下15920/吨的阶段新高。自2月22日开始反弹以来,生猪期货价格反弹超过了9%,吨价上涨了近1400元/吨。只是近几日有所回落,截至3月30日,生猪主力合约2405涨幅较2月22日收缩至5%附近。
股市和期货市场反应的是预期,本应是淡季的当下,猪价却没有表现出疲弱的态势,“淡季不淡”成为3月猪价的特点。
博亚和讯数据显示,3月28日,生猪均价为15.07元/公斤,春节前的2023年12月和1月,生猪价格基本在13.7元-15.67元/公斤。春节后,猪肉消费旺季结束,猪肉价格本应顺势走低,但猪价不但没有下降,甚至较2月底还有明显上涨,涨幅在一元左右。
反映养殖户对后市预期的仔猪价格涨幅更为明显。仔猪价格的涨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养殖户对补栏积极性的考量,节后仔猪价格上涨说明养殖户看好猪价下半年的行情。
博亚和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仔猪均价为36.81元/公斤。春节前的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份,价格基本在20元/公斤附近。自2023年11月创下不到18元/公斤的阶段新低后,仔猪价格已经上涨一倍出头。
而在终端消费市场,农业部数据显示,3月21日,集贸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98元/公斤。春节后即2月18日以来猪肉价格在25元/公斤上下波动。而在节前的2023年12月份和2024年1月份,集贸市场猪肉平均价格基本在24.5元/公斤以下,鲜有超过25元/公斤的时候。
从上游供给端,到下游需求端,一切迹象都似乎表明,养殖周期就要告别底部,迎来向上突破了。猪周期的春天要来了吗?
淡季为何上涨
观察近几年的走势不难发现,2024年春节后猪价确实走出了淡季不淡的走势。2020-2022年春节后的2月-3月份,集贸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每一次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幅,2024年初春节后猪价表现较为坚挺。
不止一家机构的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与供给变化直接相关。华泰证券指出,春节后猪价强于预期,供给压力后置或为主因。
2023年上半年能繁母猪降幅偏小,仔猪出生量持续增长,本应导致2024年二季度猪价下行。春节后猪价确实短暂下行之后很快便出现反季节性的上涨。华泰证券表示,压栏及零星二次育肥进场导致供应压力后延、2023年冬季腌腊较往年明显减少使得年后消费下滑可能不及往年等因素导致。
压栏和二次育肥也是主流机构的一致观点。2月底,由于标肥价差持续扩大、饲料原料价格有所回落等因素影响,压栏、二次育肥的利润预期转强,养殖端主动控制出栏量、压栏了部分生猪,进而导致生猪供应短时间收缩,对猪价形成了一定支撑。
既然是“人为制造”供应紧张,那么实际供应就并非如此。截至2023年12月底,生猪存栏量为4.34亿头,较之以往并没有任何的明显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生猪养殖周期较长,能繁母猪存栏是生猪供给的先行指标,能繁母猪决定着生猪供应的变化。
生猪产能变化滞后于价格。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变化到商品猪供给变化历时约10-12个月,能繁母猪配种后约4个月生产仔猪,再过约6个月商品猪出栏。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变化大致对应10-12个月后生猪供给变化。
2023年一季度,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300万头以上。与2022年四季度的4380万头左右相比,虽有下降但并不明显。因此,供给端源头的变化说明,当下并不“缺猪”。
拐点渐行渐近
牧原股份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9亿-47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2014年上市的牧原股份已经历数轮猪周期,期间盈利涨跌互相,但从未亏损。
牧原股份的亏损并不是个案。据统计,申万农林牧渔下的10家生猪养殖公司,年度盈利的只有两家。*ST正邦盈利是债务重整等原因,而非生猪经营主业,2023年公司完成以股抵债,产生重整收益预计约175亿-185亿元,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净利润亏损30亿-40亿元。主业仍处于亏损中。
新希望虽然也预告盈利,但扣非后公司预计亏损45亿元。养猪亏损是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就养猪业务而言,2023年10家养猪公司无一盈利,全线皆墨。
与无法生存下去相比,不能盈利只是小事。如前所述,资不抵债的*ST正邦已完成重组,新的大股东将带领公司重回正轨。当下傲农生物、天邦食品又陷入与*ST正邦类似的境地:债务逾期重组自救。
在上一轮猪周期中,上市生猪养殖企业为了扩大养猪规模在高位加速扩张。以*ST正邦为例,大举举债扩产,使用了银行借款、发债、定增、质押等手段。为了不落后,各家生猪养殖企业在猪周期景气高峰时加速扩张,形成了目前高负债的局面。
因此,生猪养殖企业将上一轮周期盈利和银行借贷等大都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当周期下行来临时,资金问题开始出现。国信证券就指出,当前行业资金压力较大,多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80%-90%以上,因此只要再深亏一把,行业尾端产能就会被动出清,周期有望迎来反转。
如前所述,市场并不缺猪,当前“人为控制”抬高了猪价。根据2023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可知,2024年上半年猪肉供给压力仍然偏大。当下压栏、二次育肥供应造成的生猪供给压力将会在二季度显现。淡季不淡的猪价不能改变生猪供应偏多的整体现实。
只有供给持续收缩猪价才能迎来真正反转。2024年2月末,能繁母猪存栏为4042万头,自2023年6月以来连续下降,且去化数据超市场预期。这与农业部修订后的3900万头均衡目标尚有差距,但距离越来越小。
重要的是,在能繁母猪不断去化的同时,养猪企业不再有扩张的冲动了。华泰证券预计,在政策引导和资金压力下,产能去化仍是未来1-2个季度的主旋律。在能繁母猪加速去化下,下半年生猪供应收缩或是大概率事件,而猪周期中股价拐点通常领先于猪价。
国信证券也指出,在猪价低迷和养殖疾病的干扰下,能繁母猪产能开始加速去化。考虑到2024年上半年猪价可能维持深度亏损水平,行业中资产负债率和养殖成本双高的养殖群体有望迎来产能出清,预计猪周期有望实现反转行情。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股上市公司2024三季报显示,A股整体的盈利情况已出现边际企稳回升。主板业绩优势继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占优。科技延续分化,消费保持韧性,金融明显修复。三季报显示一些行业有着很高的配置价值。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