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周市场缩量回踩3089点的过程中,又开始了多板块的轮动,萧萧先分析一下,4月不佳的M1对行情影响有多大?
海风若雨萧萧:4月的M1是-1.4%,在我印象中,15年来,除了2022年1月受春节假期影响出现过M1是负数之外,这是第一次。M1能非常直观的反映市场的资金面情况, 2023年8月我们研判市场趋势时,判断政策面虽然释放了利好,但是持续下行的M1很难逆转市场的跌势,“抓小放大”是必然的选择。现在的M1反映了市场“活水”更少了,板块的快速轮动也与缺乏增量资金有关。保利这样的地产公司前四个月销售收入同比继续下滑38%,加上4月高层会议的定调,地产“去库存”正在成为各地政策的着力点。本周地产板块也延续了4月底以来的反弹行情,但我还是认为,地产的反弹很快就会遇到新能源、白酒等板块同样的困境,更何况根本不可能重演过去20年地产政策“一松就灵”的盛况。有意思的是,2023年还有人喊话,“地产是十年一遇的投资机会”,今年却噤若寒蝉,鸦雀无声。按照“多头不死,跌势不止”的股理,也许地产股是真的见底。
主持人:解释一下,萧萧只是探讨地产板块市场行为,与楼市及地产企业经营无关。你接着说。
海风若雨萧萧:然而,从见底到重建升势还是有很大差别,恒瑞医药、立讯精密这样的股票早在2022年4月就见底了,现在依然在底部趴着呢。至于市场情绪躁动,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4月的“固态电池”、3月的“SORA”这些故事呢?新增资金不多,市场资金内卷就非常明显。2023年AI 表现极好,与新能源等板块资金虹吸内卷有关,2024年的AI已经卷不过跌了一年的新能源板块,也卷不过低空经济这种新故事。主题和主线区别就在于市场可持续挖掘的空间和高度,主线方向,高红利、资源股、出海板块4月才确立的主线地位,哪有5月就倒下的道理?投资者应保持耐心,坚持做正确的事。我们一直讲,今年的行情像2016-2017年,其实2016年行情有大半年时间市场也是热炒高送转、并购重组、次新股等主题,配资炒作更是屡禁不止。只是随着监管措施逐步细化落实,加上外资持续流入,市场才转向蓝筹白马股行情。“新村长”临危受命上任百日,已经发布各项规章70份,相信“国九条”指引下的市场重演“漂亮50”行情是必然的,只不过新时代背景下的“50”和2016-2017年的“50”会有很大的区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交流学习,不作为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何岩】交流会
《聚焦主赛道》
↓ ↓ 下图扫码了解详情 ↓ ↓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