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两周指数波动加大,个股为王。泛舟反复提示的AI、电气设备等板块始终能维持不错的赚钱效应。希望这一趋势能延续下去。
泛舟:指数与数字经济等成长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这次沪指的高点是5月20日,当天数字经济板块首次进入主力资金流入的第一梯队。至今近十个交易日中,仅两天没在资金流入的第一梯队。这段时期,AI硬件从玻璃基板概念到AIPC异常火热,汽车芯片再添一把火,板块龙头在这十个交易日最大涨幅达到170%左右。除此之外,电气设备(含电力周边)、周期(资源)、汽车及机器人等主题也有不错表现。但是同期指数却一路震荡走低,两市成交金额持续萎缩,沪指从5月20日单日4488亿元下滑到了3000亿元不到。
主持人:按理说成交金额下滑,热点应该越来越少。
泛舟:你这个逻辑没错,但现在(两市)量再少也有6000亿元以上吧,这个量级维持两条成长型主线没问题。现在是日均7500亿元左右,足够维持AI、汽车及机器人两条主线的活跃度,还有余量照顾下电气设备和周期。至于其它板块,就自求多福了。反正我也看得少。
主持人:看来市场的成交金额决定了热点的活跃度。
泛舟:那是必须的啊!两市接近7000亿元单日,很多高频量化策略超额收益率都跑不出来了。但这不影响20CM风格的强势。
主持人:这又是为何?
泛舟:首先,20CM量化交易涉足不够深,10%的单向波动率和20%的单向波动率完全是两个领域,加之“国九条”之后,对量化交易进行了规范,使得20CM的投资生态没有遭到过多的人为干预。其次,指数出现震荡时,往往成长类板块都会有表现机会,比如这次的AI、电气设备、汽车及机器人等,这些板块主要都集中在双创中。
主持人:照你这么说,20CM领域的红利期会一直存在下去。
泛舟:目前看是这样的,大家凭本事在这个相对公平的领域吃口饱饭。
主持人:后续指数趋势怎么看?
泛舟:当下各主流指数处于上下两难,波动幅度可控的状态。大伙不用浪费太多精力在指数上,看准热点方向,找好可操作的品种就可以了。指数没有波动,就不会有超额收益存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交流学习,不作为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拐点与共振 迎接龙寡头新时代】
线上交流会
↓ ↓ 下图扫码了解详情 ↓ ↓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