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指数继续调整为主,不少人希望这里止跌快速进入反弹,但是关键的问题是30月线120周线死死压着指数,当下20日线未来5个交易日也马上迎来加速扣高。对应当下20天线来说明日压力就到3090点,下周压力就会下降到3080一线,这样来看,如果立刻反弹空间太有限了.所以对应指数来说不要有太大的期待,继续下跌是好事,如果延续调整5个交易日后,很可能周线kdj就会进入到-10附近,到时候就算仅仅是反弹,持续性也会比当下着急反弹要好的多,如果这里直接反弹反而需要留意再次下来时候可能速度就要更快了,因为调整结构中的任何上涨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下跌。
当下降息的预期情况看,最新的情况是下半年降息预期又变高了,但是具体哪个月大家还不确定,只是觉得可能还要拖几个月。这块其实大家不用纠结,从这几个月的口吻和数据来看,随时降息都不奇怪。美国国内部分银行早在1-2个月前就已经用贴息的方式实质性降息来抢客户了。更多的银行会持续跟进的,但是市场当下等的仅仅是美联储松口罢了。从降息预期的指标上,与其去听联储的各种信息,我觉得不如多看看罗素2000低波动率指数,这个指数是反应美股中小市值的指数,一旦美国降息,那么就等于说未来几年持续释放流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当下活的很累的中小市值公司获得巨大利好。所以这个指数很可能会提前反应向上突破。锚定这个指数,或许会比市场绝大多数人提前捕捉到降息的节点。从而提前布局降息获益板块的启动契机。
当下热点板块:
当下最持续的是半导体芯片,这块技术方面是低位启动的,基本面方面持续有产业利好预期。消息方面传闻19日陆家嘴会议有科创板降门槛的小作文,传言是从50万降到10万,也传言要求券商必须配置一定比例的科技公司。传言是否是真的不清楚,但近期板块的量能不骗人,后面如果出现调整,一定会有战法结构出现,到时候观察就是了。
车路协同节前出来消息比较多,但不算新东西,毕竟去年1月份公布的车路协同方案就已经预见我们要走这条路,这块没有啥预期差了,后面就是消息催化情况和个股业绩落地的基本面预期来走了,当下真正受益的很可能是几个ETC公司,路端他们是最有可能受益的。根据强度和技术结构判断就可以,也不难。
卫星互联网,这块还是一样,当下节点看6、7、8月份随时出现任何级别的利好都是可以的,这个题材已经普及到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个板块估计还是会持续反复给出机会,甚至突然持续一波。
最核心的我们还是更多关注未来长线逻辑最硬的红利和有色资源。电力最强,国电和国投这两个近期的走势在整个市场里面也算是最好的了。它们比华能华电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水电占比加成,之前市场预期24年因为厄尔尼诺不会是丰水年,但近期南方持续强降雨,大家发现今年可能是个丰水年,所以因为预期差导致了,更好的估值提升效果。但其他的几个偏火电的核心电力也没毛病只是节奏快慢的问题,当下节点看估值性价比依然很高。港股的华能、华电尤其的强,持续新高。其实不仅仅是它俩,港股的红利概念都比A股要强,这是因为港股更加市场化,垃圾早已经没人炒了,优质核心股估值更是比我们低不少,市场早已经出清,一旦降息外资是否流入我们需要打问号,但是一旦流入,一定会选择港股,这几乎是必然,所以未来最确定的红利方向预期差更大。
煤炭核心股持续新高,在市场一片质疑声中持续牛市,未来还是会继续走趋势,毕竟它们的赚钱能力太出色了,每年给出3-5%的股息很容易,拉升股价的情况下,股息可能变少,但是可以赚更多股价拉升的钱,股价下跌呢也是暂时短线的,股息反而又会变高。怎么看长期都是太香了,毕竟担心的环境未来持续降息是必然的,等大家的存款都到期了,会发现,没有啥可买的了,怎么办只能选择这类资产配置。逻辑浅显易懂。
有色呢,也简单,未来全球局势错综复杂,老美搞坏的心思不会降低只会增加,这样乱局就是必然的,乱呢,有色受益,平稳复苏呢,有色还是受益,所以,怎么看有色都是长期全球去美元化最受益的板块,当然我们看的更多的是金铜这种最硬的东西,然后是铝,其他小金属更多看价格变化的催化了。期货价格看,沪铜是3月12日启动的当时价格是69500元,当下是79580元。比当下高出了15%左右,但是核心铜股这轮调整下来后涨幅已经缩小到接近15%甚至更低的位置,所以上周才说要是能往下调整10-15% 那估值来看性价比就非常突出了。所以这块盯住调整幅度就好,很可能这波下跌是未来中长期又一次的优质机会。
技术上关注:对于活跃的板块个股盯住战法结构是否出现。近期台基股份6月4日的调整,斯菱股份今日的走势都是典型战法,后面主要观察各活跃板块内的个股能否再次遇到这类技术结构。如半导体里面的新洁能 ,卫星互联网叠加智能汽车的雷电微力。
(非推荐个股,仅作为技术分析研究案例,切勿以此为依据进行买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交流学习,不作为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拐点与共振 迎接龙寡头新时代】
线上交流会
↓ ↓ 下图扫码了解详情 ↓ ↓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