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永臻股份即将发行上市,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光伏边框产品、BIPV、光伏支架结构件等,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公司下游光伏组件客户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放缓或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是否影响公司的估值呢?
邱诤 :2021年至2023年,我国分别新增装机54.88GW、87.41GW和216.88GW,这三年平均每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同期永臻股份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0.91亿元、2.67亿元和3.68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4年一季度,由于公司主要客户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特斯、晶科能源等头部组件制造商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纷纷下滑,受此影响永臻股份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02%的情况下,扣非后净利润下滑14.50%。
2021年-2023年,永臻股份的光伏边框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26.19亿元、44.55亿元和51.64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99%、98.51%和97.10%,因此虽然公司产品还包括BIPV和光伏支架结构件,但光伏边框产品为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24年第一季度,光伏辅材类上市公司如快可电子、宇邦新材、福莱特、通灵股份、帝科股份、福斯特等业绩并没有像组件制造类公司一样出现大幅向下波动,甚至多家公司经营业绩还有所上涨,但这些公司的股价仍出现了持续的下跌,目前平均市盈率约22倍左右,因此这也是永臻股份合理的基础估值。
本刊编辑部 :永臻股份本次发行股份拟募集资金17.25亿元,公司拟使用其中的14.25亿元用于在安徽芜湖新建铝合金光伏边框支架与储能电池托盘项目一期光伏边框工程,募投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27万吨光伏边框产能,能否提升公司估值?
邱诤 :截至2023年,永臻股份的在建工程为11.86亿元,其中芜湖生产基地项目和越南生产基地项目分别为8.44亿元和3.41亿元,此外2023年公司还将芜湖生产基地7.97亿元的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按此计算上述27万吨光伏边框产能建设应已接近尾声。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也称2024年一季度公司芜湖生产基地处于试生产投产调试阶段,这也印证了上述27万吨光伏边框产能即将或已经投产。
除上述27万吨光伏边框产能外,永臻股份称在越南投资建设的年产能18万吨的光伏边框生产基地将于2024年逐步投产,加之截至2023年公司原有的24万吨产能,上述产能全部投产后公司总产能将从24万吨大幅提升至69万吨。若上述新产能能够达到预期的收益目标,永臻股份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都将会大幅度提升,公司估值也会较基础估值有很大的提升。目前上述新增产能即将投产,若公司在2024年内仍无法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显著增长,那么公司的估值将大打折扣。
本刊编辑部 :与永臻股份同日申购的爱迪特拟以募集资金9.55亿元,投入四个项目,其前景如何?
邱诤 :爱迪特的主要产品是口腔修复材料及口腔数字化设备,2021年-2023年,公司口腔修复材料收入分别为3.24亿元、3.97亿元和5.4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37%、65.84%和69.39%。同期,公司口腔修复材料毛利率分别为49.78%、55.16%和57.62%。与口腔修复材料相比,爱迪特的口腔数字化设备收入和毛利率都略逊一筹。2021年-2023年,公司口腔数字化设备收入分别为1.93亿元、1.77亿元和2.0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50%、29.38%和26.19%,毛利率分别为19.57%、24.33%和27.79%。综上可见,口腔修复材料是公司利润最主要的来源。
爱迪特四个募投项目中,直接产生收益的有两个,分别是投资预算为2.35亿元的口腔CAD/CAM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和投资预算2.64亿元的数字化口腔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目前爱迪特的氧化锆产能约为200万块,口腔CAD/CAM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新增氧化锆产能196万块,玻璃陶瓷产能680万块,预计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平均收入为7.32亿元。数字化口腔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主要以投放口扫设备为主,预计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平均收入为1.87亿元。
很显然,投资预算为2.35亿元的口腔CAD/CAM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是最重要的募投项目,公司也称急需通过本募投项目解决生产瓶颈问题,大幅提高生产能力,缓解市场供需压力。但问题是近些年爱迪特的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一直超过5亿元,且长短期借款为零,目前公司货币资金超7亿元以上,若公司存在产能瓶颈,为何不像永臻股份一样,提前进行投资呢?
(本文已刊发于6月15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所涉个股仅作举例,不作买入推荐。)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股上市公司2024三季报显示,A股整体的盈利情况已出现边际企稳回升。主板业绩优势继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占优。科技延续分化,消费保持韧性,金融明显修复。三季报显示一些行业有着很高的配置价值。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