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说过,最基本的转折信号是放量,别管是恐慌后的放量还是资金主动进场的放量,最低标准是8500亿之上,否则盘面氛围难以有实质性转变。在信号出来之前,多数人仍需耐心等待观察。
目前这种格局下,符合行业龙头、市值大加高股息等特点的公司走势要相对强一些,短期这个特点还会延续,中期这个方向依旧会有逻辑支撑,不要忘了资金结构性的市场特征。
在没有明显增量,存量还在减少的情况下,这种特点更被放大。目前看,有效的增量可期待的不多,中期看还是险资等,其主要方向就是高股息、红利、垄断的龙头,以有特色央国企为主。
从近期的数据可以看到:被动基金大幅流入,主动偏股基金则是大幅流出。前者以指数型基金为主,无论是某队的增持,还是投资者的思路转变,都是规模增长的关键。相反,经历了近几年的调整,主动管理基金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这种结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市值风格要明显强于中小市值和小微市值,相关龙头占指数权重更高,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增持。更长远的看,增量资金是什么一直是让投资者思考的,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知道机会在哪儿。这也符合一直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虽然短期市场不强,情绪比较低迷,但机会都是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有券商研报显示:国内视角来看,用电量、货运量、钢材与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月当月同比增速相较4月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边际改善,当前制造业生产活动依然在修复。
这延续了之前的特点,简单总结:制造业比较忙,这对上游资源的需求有支撑。另一个情况是:增收不增利,或者说有营收但缺少利润,这主要源自内部太卷,所以这种情况下,出口产业链的逻辑更能得到资金的认可,毕竟可以保证营收的同时利润也不错。
这种特点也决定了过去一段时间的结构性机会,相关方向都有资金在挖掘,短期受盘面等因素影响,结构和位置都不太相同,后续资金还会按照相关数据去寻找投资方向,主要看结构性改善明显的,这是接下来的重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交流学习,不作为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操作请风险自担!
【骄阳】线上交流会
《量价周期理论》
↓ ↓ 下图扫码了解详情 ↓ ↓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