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当前,广东省持续奏响奏亮进军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以更大魄力、更高起点向“再造一个新广东”进发。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跃于产业发展各个毛细血管之中,如何有力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实体经济从“好不好”到“强不强”转变,是金融行业亟需回答的时代命题。
作为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法人城商行,广州银行坚决落实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以更专业、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助力机构所在区域经济破浪前行、量质齐升。
紧抓重点产业发展期,实现业务破冰
古都南京,沿着南京江北药谷大道一路驰骋,脑科学、细胞药物、基因治疗、高端器械等医药企业星罗棋布,一栋栋现代化楼宇灯光闪耀,活跃的创新要素、密集的创新人才、琳琅满目的明星企业,组成了超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南京医药谷,以及与世界先进医疗技术同频共振的创新体系。
十余年,弹指一挥间。作为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研发区,南京医药谷自2011年诞生之日起就备受瞩目。同时,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经费、设备投入动辄数千万元,对资金需求也尤为迫切。
瞄准该产业园的发展需要和入园企业需求,广州银行2023年针对性开发授信场景,设计出南京医药谷生物医药企业投贷联动打分评价模型,并从人才水平、资本属性、财务表现三个维度,建立起生物医药中小企业评价体系。
“得益于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州银行已对医药谷内的4家企业实现业务破冰,探索出前沿生物医药企业授信模式,该模式也获得南京医药谷的一致好评。”广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瞄准重点产业发展外,广州银行还逐步完善产业集群开发体系。以深圳为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统筹推进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结合深圳当地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广州银行分步骤、分节点推动场景授信发展,引入国任保险作为首批合作机构,以“政银保”业务模式,实现产业金融批量化发展。
“目前,广州银行已针对半导体、模拟芯片、IDC及锂电池等行业,研究产业发展情况、相应产业集群及产业链特色,并结合我行实际业务,提出针对性支持建议。”该负责人表示,后续广州银行将继续深化、细化各细分行业研究工作,尽快形成具有广银特色的产业研究体系。
支持“智改数转”,助力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生产机器的轰鸣声不觉于耳,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作业抢抓生产进度,一个个标准化汽车零部件从流水上组建、安装、下线……日前,走进广东某企业的生产车间,目及之处皆是忙碌的生产景象,工人们铆足干劲,为一季度取得“开门红”而努力着。
“我们主要生产汽车自动变速箱电液系统、阀芯类零件及电磁阀零部件。近年来因业务飞速发展,面临着技术升级的需求。”行走在生产车间,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技术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因变速器零配件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且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不少金融机构存在“看不懂、不敢贷”的顾虑。
广州银行了解该企业情况后,通过细致调研公司技术和产品水平、充分论证其在行业上下游整体环境的竞争优势后,最终核定了授信额度,专项用于扩大产能和产品研发。“幸好有广州银行的信贷支持,我们顺利破解了产业升级的资金难题,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稳定地为头部车企量产供货。”该企业负责人说。
从数字工厂到灯塔工厂,从黑灯工厂再到未来工厂,加快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各国制造业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布局的共识,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以科技创新积极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智化、科技化、高端化将成为引领中国制造振兴的强力引擎。
去年以来,广州银行积极瞄准企业技改需求,全面梳理技改客群业务,制定出《技术改造客群攻坚方案》,通过专业论坛、银企对接等形式,积极引流客户,抢占业务机会,实现优质客户快速审批、快速投放,为中国制造产业升级锻造竞争优势。截至2023年12月底,广州银行技改客群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超40%,技改合作客群进一步扩大。
瞄准专精特新客群,为未来产业培植发展沃土
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不断涌现,未来已来;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上天探月,叩问苍穹;数智技术、绿色科技赋能制造,蝶变创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增强。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集聚高质量发展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创新动力足、能力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厚积薄发的前行者、主力军。
去年9月,工信部公布全国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名单,广东共有658家企业入选,占全国17.9%。截止目前,广东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5家,一举超过浙江,跃升全国第一。
广州银行围绕“小切口、深挖掘”的工作思路,定期更新专精特新客群清单,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我们会根据细分行业和业务场景,开展差异化授信策略。”广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银行从日常经营周转场景、房地产抵押场景、固定资产构建场景、制造业技术提升场景、企业迁建场景以及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场景,实现批量获客,“截至2023年12月底,我行专精特新贷款余额超1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0%。”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