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宁生物经过多年潜心技术研究,已经在生产环节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技术集成,在核心技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公司独创的500m³发酵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抗生素最大发酵罐,单批次产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规模化效益显著。同时,川宁生物注重创新投入,破解“卡脖子”难题,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成为我国首家酶法生产7-ADCA产品的企业,新工艺大幅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根据川宁生物2024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川宁生物上海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已向川宁生物交付的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肌醇、角鲨烷、依克多因等产品,目前各个产品的产业化进度如下:其中红没药醇已成功在“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进行试生产并已进入销售阶段,5-羟基色氨酸已进行试生产;麦角硫因已进入中试阶段;肌醇已进行试生产;角鲨烷已进入中试阶段,褪黑素正在小试验证;依克多因小试验证已完成。
同时公司与北京微构工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微宁生物”,利用公司现有产线进行PHA的生产,向全球客户提供PHA产能,加速推动PHA的产业化。未来可通过“一带一路”辐射亚洲、欧洲客户,以“PHA”向全球客户发出“绿色之约”,展示中国生物制造魅力,加快推动PHA绿色生物基材料的全球化,以实际行动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设备安装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川宁生物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其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突破和市场拓展上的积极布局。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宽了市场领域。展望未来,川宁生物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深化市场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导者,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