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技术、资本及需求增长的多重利好下,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优秀企业与产品有望在海外市场展现风采,特别是在患者群体庞大、定价环境优越的市场中。创新药企的管线开发趋向理性,聚焦同类首创或最佳潜力的药物分子,未来市场竞争或将更趋良性。在此背景下,深耕差异化、先发优势明显的龙头公司尤为值得关注。
近期医药股市场情绪显著提振,三季度迄今医药板块大幅跑赢大盘,涨幅前三的医药子板块分别为互联网医疗、医疗服务、CXO。医药板块强势回归,这主要得益于前期的大幅下跌所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以及宏观政策的积极推动。特别是随着美元降息周期的开启和国内宏观金融政策的放松,为医药板块的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10月18日,以2024年盈利预测估值计算,医药板块估值达29.0倍PE,相较于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21.6倍PE,溢价率为34.0%。尽管估值相对较高,但当前央行、发改委等多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正积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医药板块面临的宏观环境正逐步改善,医药投资行情有望得到持续支撑。
与此同时,多款创新药产品经过数年的积累,逐步进入了商业化放量周期。在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个领域,国产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进度均处于领先地位,且临床数据表现优异。此外,这些创新药的管线价值和出海预期也在持续提升,为创新药板块的走强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药是长坡厚雪赛道
创新药政策利好有望提振板块
在过去的15年里,美股生物科技板块表现亮眼,标普生物科技精选行业指数跟踪ETF录得高达383%的收益,年化收益率达到9.4%;这一成绩不仅优于标普500指数,也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表现相当。
然而,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生物科技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与公司的估值体系仍在市场摸索中逐步完善。尽管如此,这一过程中的波动并不妨碍我们看到中国生物科技行业的巨大潜力。
作为国内医药政策红利和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直接受益者,中国创新药行业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被视为一片容量巨大、可以允许百花齐放的蓝海。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关键标的有望走出十年长牛的走势,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尽管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波动和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孕育着机遇。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估值体系的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2024年医保谈判结果即将于11月公布,结合近期多项政策支持,创新药领域迎来投资新机遇。市场认为,医保谈判中的大幅砍价将显著影响相关产品销售和利润率,我们认为,并非如此:对于创新药而言,医保覆盖和支付价格对其放量速度和长期市场潜力至关重要。尽管国家医保局谈判导致的降价会引发市场对销售额和利润率的担忧,但历史数据显示,纳入医保目录的产品通常能实现显著放量和销售额增长,且降价后毛利率虽有短期波动,但长期看可通过工艺改进和规模经济恢复,加之中国药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低药价并不必然导致低利润率。
今年创新药医保续约
和谈判结果或温和合理
结合7月《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医保续约规则维持的价格宽松态势,我们预测今年创新药医保续约和谈判的结果将较为温和合理。近年来,医保累计结余增速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当期结余更是出现了双位数下滑。
在此背景下,总体控费和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成为医保目录调整的核心目标。为此,国家医保局在调整工作中坚持正本清源,重视临床价值,确保各类疾病患者都有药可用。同时,通过压缩空间向创新药倾斜,进一步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从支付端,2022年,中国医疗支出仅占GDP的约7%,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显著较低。过去十年间,医保基金支出与收入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均达到12%。考虑到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预计未来医保支出将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难治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这对医保目录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国家医保局加快了创新药进入医保的步伐,通过简易续约等规则,降低了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门槛,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成果。
此外,谈判药品续约新规的出台也减轻了药企连年降价的压力,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回报预期。这不仅有助于激发药企的创新活力,更推动了我国医保谈判的日益成熟和监管的科学严谨。
据统计,2024年医保谈判共有574个产品申报,其中440个产品通过初审,与去年相比,通过数量和通过率均有所提升。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国产创新药在医保谈判中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也预示着未来在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将更显价值,放量效益也将更加显著。
本次医保谈判中,共有约41个国产独家创新药(含引进)通过形式审查,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和疾病类型。其中包括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之间新获批上市的28个创新药,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前获批上市的13个创新药。这些创新药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医保目录的品种和数量,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重点谈判品种方面,PD-1/PD-L1药物、三代EGFRTKI、HER2ADC及小分子、PCSK9类药物、EGFRexon20insNSCLC药物、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安眠药物、CAR-T等多个品种的谈判备受关注。这些品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优势,若能够顺利纳入医保目录,将极大地推动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
在重点公司方面,恒瑞医药本次谈判品种多样,目前公司在研管线近300项,已有17款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其中包括: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等五款药物首次参与谈判;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等四款药物申请新增适应症;昂丹司琼口溶膜等五款药物为到期续约品种;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6.01亿元,增21.78%;归母净利润34.32亿元,大增48.67%。创新药收入66.12亿元,涨33%,占比首超50%,里程碑式成就,有望达成全年130亿创新药收入的股权激励目标。
中国生物制药多个目录外品种首次参与谈判,包括贝莫苏拜单抗(PD-L1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一线ES-SCLC)、安奈克替尼(ROS1阳性NSCLC用药)、依奉阿克(ALK阳性NSCLC用药)及氯苯唑酸葡胺(罕见病治疗药)等;石药集团本次谈判聚焦心脑血管药物,其中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新增适应症,丁苯酞软胶囊及氯化钠注射液则面临到期续约。
信达生物上半年业绩显著增长,产品收入达38亿元,同比激增近50%,凭借已上市的11款产品,包括PD-1单抗等,展现强劲实力。展望未来,多款潜力产品有望推动收入增速,如处于NDA阶段的GLP-1双靶药物(针对体重管理与2型糖尿病),其市场空间广阔,因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同类进口药物在国内供应有限;中国首款的KRAS G12C抑制剂亦已获批;匹康奇拜单抗(IL-23p19抗体)治疗银屑病的NDA申请已获受理;全球领先的Claudin18.2 ADC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PD-1/IL-2在结直肠癌和肺癌等多适应症的临床数据亦表现优异。预计2024至2026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79亿元、104亿元及135亿元,实现30%以上的复合增长,并有望在2025年达成EBITDA盈亏平衡,产品收入端将持续超预期。
另外,贝达药业、迪哲医药、康方生物、海思科、百济神州、翰森制药等多家知名药企均有相关药物参与本次医保谈判。
这些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创新药研发和生产,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技术实力。若其产品能够顺利纳入医保目录,将有助于其长期放量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后续有望持续实现超预期。
(本文已刊发于10月26日《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系华南某基金公司研究员。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A股上市公司2024三季报显示,A股整体的盈利情况已出现边际企稳回升。主板业绩优势继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占优。科技延续分化,消费保持韧性,金融明显修复。三季报显示一些行业有着很高的配置价值。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