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按下“加速键”,创新成果颇丰 阳光诺和三季报业绩行业领跑

2024年10月29日 20:06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10月28日晚间,阳光诺和(688621.SH)发布2024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9.17亿元,同比增长32.47%,实现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21.4%,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快增并创出同期新高,且净利水平已超去年全年。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08亿元,同比大增302.66%,盈利质量进一步提升且抗风险能力突出。而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盘中,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已披露三季报的数十家企业中,阳光诺和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居行业前列。

加码创新 研发成果加速涌现

订单充裕 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

阳光诺和主营业务涵盖创新药开发、仿制药开发及一致性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研发服务,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和生物分析五大板块。对于CRO企业而言,研发创新不仅是公司核心业务发展的基石,而且更是驱动公司成长的关键因素。据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1.20亿元,同比增长43.76%,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公司研发投入达5041.1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9.38%,为保持高强度研发活动提供助力。

目前,阳光诺和以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及生物分析领域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自身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多个领先技术平台,掌握了一系列药物研发关键技术与评价模型。此外,为适应医药研发行业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阳光诺和在研发模式上创造性地在研发部门推行阿米巴模式,有效加快研发进程。

2024年以来,公司参与研发和自主立项研发的项目中,共8项新药项目已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70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另有8项一致性评价注册受理。同时公司已取得39项药品生产注册批件,有7项通过一致性评价,以及6项原料药通过审评获批。此外,新药品注册分类法规实施之后,公司累计已有19项仿制药首家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或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截至上半年阳光诺和目前内部在研项目累计已超450项,而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多为自主立项,在研产品主要应用在镇痛、肾病与透析、肿瘤辅助、心脑血管、抗菌用药等适应症领域,并有多个创新药在研项目在国内无相同产品上市,竞争格局良好,极具市场价值。后续随着这些药品上市,将为公司拓展更多临床应用场景提供可能性。

基于自身所提供的一体化药物研发服务,以及在医药研发服务领域长期的项目经验积累,目前阳光诺和已累计为约900家医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良好市场效益,为阳光诺和带来了充足的新签订单,并且新签订单中创新药与仿制药比例已逐渐接近1:1,创新药临床收入正快速增长。

多元发展 挖掘更多业绩增长点

权益分成 或将助力长期发展

以临床前及临床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为基础,通过多年创新发展,阳光诺和目前在传统药物研发领域深耕细作的同时,更积极开拓多元化发展模式,深入布局特殊制剂业务。据悉,公司已将业务触角逐步延伸至多肽、儿童药/罕见病、长效微球制剂、缓控释制剂、局部递送与透皮吸收药物、医美、宠物药等多个药物研发领域,技术创新实力、研发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日俱增,并将挖掘更多业绩增长点。

例如,公司在“人用药CRO”的基础上,通过新设控股子公司诺和动保完善了宠物药与经济动物药的CRO模块,构建“人用药+动保”双赛道的业务架构布局,又如公司基于多肽药物研发的先天优势,于今年7月切入核医学领域,将加速RDC药物设计等研发工作的开展。此外针对贴剂,公司也已与日本知名贴剂公司达成专利技术的国内独家授权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经皮递送药物制剂,进一步为阳光诺和带来了国际前沿技术。

就目前来看,阳光诺和主要收益来自于接受委托及自研转让的方式为药企研发创新药、仿制药和改良药。且在此基础上,阳光诺和还拥有权益分成。据了解,截至上半年,阳光诺和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项目共5项,目前权益分成项目收入已开始体现,后续每年将持续转化为相应收入。长远来看,新药权益分成或将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又一增量支撑。

“效率”,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也因如此,CRO行业在全球渗透率不断提升。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到158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9.1%,CRO行业发展前景颇为广阔。该背景下,阳光诺和凭借强大的创新实力、成熟的研发体系与研发服务能力、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模式,以及丰富优质的客户资源,其市场空间有望随CRO行业增长而加速扩容,逐步迸发出更大成长潜能,并加速向成为国内CRO行业标杆企业迈进。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