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几大事件都将落地,无论结果如何,核心还是看量,这决定盘面氛围。2万亿之上会相对活跃,机构和游资都有表现,1.7万亿看游资和量化表演。目前主要是老热点和老龙头活跃,不是新的炒作周期,更多是轮动,资金龙头和节奏是关键。此外,部分蓝筹整体涨幅不算大,如果机构想有所作为,这类更适合其发挥。
上周说过炒作情绪经过两天的衰退后,本周初迎将来修复,目前走势符合预判,几大高标龙头股资金辨识度最高,这是博弈最激烈的地方。另一个特点是向相对低位板块轮动,上周说过科技线中较多,类似光刻j、信创、国产算力、机器人、数据等,在“滚雪球”中分析的几个龙头,均都有不俗表现,符合节奏+形态+催化的短期逻辑。
上周末机器人消息发酵,对于传闻的那家公司来说,如果能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不仅可以提升自身预期,也可新增自己的产业链。这个逻辑在其他公司上也适用。
其实,人形机器人近期并不缺少催化剂。早在之前的特斯拉业绩交流会上就有相关表述:往后人形机器人手可以实现22个自由度,公司在AI和量产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优势,人形机器人Optimus有可能成为马斯克做过最有价值的产品。另外,波士顿动力近日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已可自主完成分拣任务。
有券商研报指出:特斯拉机器人将于24年12月正式开启量产,每周可以实现50台产量,25年底一周1000台,26年三季度一周3000台(年化15万台)。根据经济日报,预计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接下来华为、小鹏等国内外厂商都会有进展,产业链有重叠且会扩容,以特斯拉为例,一级供应商是两大机构龙头,基本面相对硬但股性差一些;弹性大的集中在减速器、电机、传感器、丝杠等。位置相对不高+催化相对不少,就会给资金发挥的空间。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自9月24日以来,中国频繁出台各种刺激经济的政策,其中既包括降息降准,以及支持资本市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也包括为国有大行补充资本,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2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接连召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202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这一定调也为参与其中的A股上市银行未来一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投资银行提供了路径图。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