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形机器人和eVTOL产业快速发展下,轻量化材料PEEK越来越受重视。
中研股份涨停、新瀚新材涨停、中欣氟材涨停……12月10日,又有多家PEEK(聚醚醚酮)概念股涨停!推动PEEK概念股持续表现的背后原因是近期人形机器人及eVTOL产业发展的快速推进,PEEK轻量化材料需求的不断提升,让市场资金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人形机器人、eVTOL产业发展迅速
轻量化材料需求提升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机器人产业现已成为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北京、上海、成都、山东、安徽、浙江等地均已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方案,明确提到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支持。
工信部于2023年10月出台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将形成强大产业链和竞争力,达世界领先水平。
在政策与产业共振发力的当下,人形机器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6.2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增至286.6亿美元,2022-2032年的CAGR高达33.28%。
工信部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强调,要研究高强度轻量化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打造具有高安全、高可靠、高环境适应性的人形机器人本体结构。作为轻量化材料之一的PEEK,因具有耐热性、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辐照性、耐剥离性等特点,在政策鼓励下被大量应用在人形机器人中。
从效果来看,轻量化材料PEEK不仅能够降低人形机器人重量,降低人形机器人运动惯性从而降低部件受力,提升人形机器人的锂电池续航能力,且通过使用碳纤维对PEEK改性可以提升PEEK材料的机械强度、耐摩擦和抗磨损性能,可减少人形机器人机械臂、关节连杆、齿轮轴承等部件的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形机器人之外,PEEK还被应用在低空经济的eVTOL上。PEEK材料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让eVTOL整体平衡力及全身控制均得到提高和加强,同时也让锂电池的续航能力明显延长。
在近几年低空经济快速崛起下,eVTOL市场规模得到了迅速增长。据知名调研机构precedence research统计,受益于UAM(城市空中交通)公众接受度提升、政府部门投资增加、关键技术迭代升级,预计到2032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达到357.9亿美元左右,2022-203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4%。
在人形机器人及飞行汽车产业持续发展下,PEEK轻量化材料需求量将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据EmergenResearch数据,全球PEEK市场容量在2019年为7.21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12.2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另外根据沙利文预测,中国PEEK产品需求量在2022年至2027年期间继续以16.82%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7年将达到5079吨。
中研股份、新瀚新材是细分行业龙头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目前A股市场上共有23家PEEK概念股,从总市值来看,光启技术市值最高,接近900亿元,排在其后的是光威复材、金发科技、国际复材,市值在100亿元-300亿元之间,余下的19家公司均不及百亿元,其中就包括中研股份、新濣新材、中欣氟材、沃特股份等近期表现出色的公司。
12月9日、10日,PEEK概念指数连续两天大涨,分别上涨了6.51%和6.38%。在这两个交易日内,23只PEEK概念股中涨幅超过20%的个股就达6家,分别为中研股份、新濣新材、会通股份、富恒新材、沃特股份、中欣氟材。其中,新瀚新材和中研股份12月份以来的7个交易日中涨幅达72.47%和64.2%。
深入研究可发现,PEEK材料细分赛道的龙头并不是市值居前的光启技术、光威复材、金发科技,反而是总市值不足50亿元的中研股份。据中研股份在2024年中报披露,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树脂形态的PEEK,形成现有的“两大类、三大牌号、六大系列”共52个规格牌号的产品体系,“公司是继英国威格斯、比利时索尔维和德国赢创之后全球第4家PEEK年产能达到千吨级的企业,是继英国威格斯后全球第2家能够使用5000L反应釜进行PEEK聚合生产的企业,是目前PEEK年产量最大的中国企业。”据海通证券研报,中研股份2021年在PEEK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07%,位列全球第四位。
与主营是PEEK的中研股份相比,近日连续涨停的新翰新材虽然不直接生产PEEK,但公司却是行业内较早从事PEEK核心原料氟酮(DFBP)研发、生产的芳香酮产品生产商,可用于更高规格要求的PEEK产品制备,目前与PEEK领域全球主要厂商SOLVAY(索尔维)、VICTREX(威格斯)、EVONIK(赢创)及国内主要的PEEK生产商中研股份、吉大特塑及鹏孚隆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年产8000吨芳香酮(含年产2500吨DFBP产能)及其配套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提高与下游客户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据兴福新材招股书,DFBP是合成PEEK关键原材料,每生产1吨PEEK消耗约0.8吨氟酮单体。中国DFBP消费量从2019年的1037吨增长至2023年1911吨,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16.52%,并将在2024-2028年以17.36%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于2028年达到4620吨。目前中国DFBP头部生产企业只有兴福新材和新瀚新材2家,此外中欣氟材也在布局。
中欣氟材年产5000吨4,4’-二氟二苯酮(DFBP)募投项目已经于2023年5月建成并投入试生产。目前公司积极开拓中研股份、吉大特塑等国内优质客户及欧洲市场,DFBP产品目前已有客户通过认证并开始使用,部分客户正处于试用认证过程。
在2024年中报中,中欣氟材表示,“公司向下扩展高附加值的BPEF(光学树脂单体)、DFBP(PEEK合成单体)及氟聚酰亚胺等新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电解液等含氟电子化学品,向上游布局具有‘第二稀土’之称的稀缺萤石资源,具有萤石-氟化氢-精细化学品全产业链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新材料与电子化学品三大领域。公司未来将继续深耕功能性含氟新材料与电子新材料中的细分领域,完善公司长期战略布局。”
作为PEEK概念股中市值最大的前两家公司,光启技术和光威复材并不是PEEK赛道的领军者,其只部分参与。在投资者问答中,光启技术表示,“PEEK材料属于光启各类高端先进材料谱系中最低级别的一类,该类材料作为生产制造过程中辅助结构的材料组成。公司超材料技术平台中的定制相关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都已经大规模应用在高端装备。”而光威复材则表示,“公司近年在持续开展包括PEEK预浸料在内的热塑性预浸料的研发,目前已形成了PEEK预浸丝/预浸带等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目前正在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制建设。”就2024年中报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在光启技术营收构成中,超材料产品是其营收主要贡献者,占比达74.55%;在光威复材营收构成中,碳梁、碳纤维及织物、碳纤维预浸料合计收入贡献占比超过80%。
13家公司四季度被机构调研
就PEEK概念指数近期表现来看,自“9·24”行情展开以来,截至12月10日,上涨了72.27%,远超同期上证指数24.51%的表现,但若回顾其5月24日至“9·24”行情启动前表现,行业指数在此期间却整体下跌了23%以上。23只概念股中,期间仅光启技术能够小幅上涨了3.65%,余下的公司全部下跌,其中,中研股份、新瀚新材等公司跌幅超过了30%。
市场表现的不佳自然也不被机构重视。对比一季报和三季报基金持仓情况可发现,在一季度末有13只概念股获得基金持仓,持仓占比最大的是超捷股份,达17.08%,排在其后的是崇德科技,基金持仓占比14.83%。而到了三季度末时,基金持仓个股已经降至10只,其中持股占比最大的是光威复材,持仓占比为11.09%。一季度被重仓的超捷股份和崇德科技,基金持仓占比分别下滑至4.02%和3.35%。
随着“9·24”行情展开以来, PEEK概念股整体的表现出色,其又重获机构和市场资金关注。四季度以来,23家PEEK概念股中又有13家获得机构调研。而从调研时间来看,有9家公司是11月以来接受机构调研的,譬如崇德科技在12月5日接受了17家机构调研,国际复材于11月25日获得3家机构调研……新瀚新材于11月21日获得2家机构调研。
在回复机构提出的“PEEK行业的格局情况以及国内同行的项目新增产能是否会引发市场竞争”问题时,新瀚新材表示,PEEK的新应用领域在不断开拓,目前行业格局相对稳定。就DFBP供给端而言,目前规模化生产DFBP的厂商有限,海外DFBP产能主要为威格斯自备部分的产能,其余产能主要集中于中国,国内DFBP大规模生产企业为本公司和兴福新材2家。此外,中欣氟材也布局了DFBP产能,印度厂商亦有少量产能。“不同公司的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均会产生市场竞争,竞争的结果也会有利于下游细分市场的不断拓展。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加大客户开发力度,积极消化新增产能,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南京聚陇在11月20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控股子公司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成为公司探索“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行军。凭借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和制造能力,聚隆复材已建立了一整套无人机结构件、零部件及装配生产体系。目前,聚隆复材已承接了国内多家企业的无人机的零部件生产及装配,并拓展了包括航空装备、无人机(多旋翼、倾转旋翼、复合翼)等在内的配件及整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业务。
附表 四季度以来获得机构调研的PEEK概念股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自9月24日以来,中国频繁出台各种刺激经济的政策,其中既包括降息降准,以及支持资本市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也包括为国有大行补充资本,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2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接连召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202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这一定调也为参与其中的A股上市银行未来一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投资银行提供了路径图。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