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智慧丨新升浪何时出现

2025年04月05日 16:39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主持人 | 尹星

4月是全年最看基本面的月份

主持人:到了这周,大伙就都知道这轮A股为何会震荡了。也明白泛舟为什么今年提前开见面会了,这么多年了,依然是你走完必跌呀,开会时间可以改,规律不可改。

泛舟:这是玩笑,其实震荡这事,见面会上已经跟大伙聊透了,相信早在大伙预料之中。趋势总是走在基本面之前。我先看趋势,再看基本面。

主持人:是的,你3月18日就提示大伙,春季行情结束了。已经明确说了,从整固阶段向震荡阶段过渡。但大多数人的思维,还是找为何下跌的理由。

泛舟:你们找到的都是媒体和机构告诉你们的理由,这些经过加工的理由,未必就是市场真正下跌或者上涨的原因。再说了,这次是这个原因导致下跌或上涨,下次难道又会是同样的原因导致下跌或上涨么?一样的原因,在不一样的环境里效果截然不同。所以在我看来,找所谓的原因都是刻舟求剑。无法改进大家的投资体系。

主持人:改进交易体系非一朝一夕,先聊聊后面A股市场怎么看吧。

泛舟:A股没啥变化,指数长期处于牛市阶段,中期处于牛市的震荡阶段,短期本周二和三处于缓跌企稳阶段,周四市场在消息面刺激下波动加大。牛市震荡阶段站在历史平均周期角度,最快也得到今年四季度内才有可能出现新的升浪。所以3月份不少人和我说新升浪开始了,我都嗤之以鼻。说实话,就判断指数未来趋势的胜率而言,我真还没遇到过和我能碰一碰的。关于指数的趋势,大伙听我的就行了。

主持人:后面热点怎么看呢?

泛舟:4月是全年最看基本面的月份,因为这是年报季报月。大伙往1-2月利润已经确定性释放的板块中找标的就行。

主持人:有哪些呢?

泛舟:我举一些例子吧,比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都是2025年一季度盈利有望大幅改善的。主要就是上游、制造业和食品。正好这些也能对冲周四市场的利空。后面指数震荡归震荡,市场中的机会一点都不会少,大伙多看看基本面向好的强势标的就行。

缩量并非好消息


主持人:3月中旬开始,萧萧就反复提示,市场“4月决断”时风偏下降和交易度集中的风险,市场目前日成交已经回到万亿水平,是不是风险已经有所释放?
海风若雨萧萧:就目前市况看,缩量恐怕不是个好消息,这表明市场风偏在快速的下降过程中,2024年5月-9月的行情大家应该还有印象,抱团高股息过程,市场就是不断缩量,5月的日成交9000亿元到低谷期的5000亿元水平。缩量也表明,当下市场轮动炒作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上周我们分析的“负向循环”过程。本周只有四个交易日的情况下,市场在核聚变、医药消费、算力、能源四个方向快速轮动。虽然技术面出现超跌修正的信号,但是力度不及预期值,毕竟1-3月总共市场也就涨了200点而已,十个交易日就跌去一半的涨幅,怎么说反弹也不该这么弱才对。其次就是TMT板块的交易集中度虽然已经下降,但是高位的机器人等板块恐怕难言已经“软着陆”,相关个股春季行情拔估值太猛了,平均涨幅都在三倍,机器人板块指数(880904)周三还在4105点,才调整10%而已,春季行情爆炒的板块主要依靠的就是风偏上升驱动的趋势性行情,时下风向逆转,走成“A”字形态不可不防。
主持人:周四早上有个挺大的事,本应该让你解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咱们权当不知道吧,你接着说。
海风若雨萧萧:2023年CPO板块三季报就兑现了利润高速增长,即便如此,中际等核心品种6-10月依然调整了四个月才见底,机器人板块恐怕还不如CPO的利润兑现能力强,所以相关板块“着陆”时间怎么说也需要三个月时间。最后你刚才说的那个事,市场对形势估计不足,反过来也影响市场风偏,资金流向医药、能源、银行这些板块明显有避险意图,而防御性板块走强,成交量就更加低迷,所以缩量并非是个好消息。

港股调整时间会比较长


主持人:关税利空落地了,市场还是继续调整,骄阳怎么看待?
骄阳:前几周分析了,指数调整是合理的。之前反复说过,机器人AI很多估值都没法看了,都处于技术结构的顶部,咱们之前说,这2个核心热点要是熄火,那必须看跷跷板的资源和红利能不能起来,本周看,这两块也比较弱,那没办法了,只能延续调整。
主持人:本周最强的是化工涨价和核聚变,怎么看待后市?
骄阳:化工最强的是泰乐菌,其他都开始补跌了,这个细分强的原因是库存超低,短期逻辑强于其他涨价品种,核心个股市值又超低,同时中毅达后半周稳住了,资金胆子也就大起来了。下周也别想太多,就这样的情绪,量化随时按,你没招的。核聚变也是一样,后半周已经分化很严重了,而且大部分都无法体现在业绩上,补跌的概率极大。
主持人:港股核心龙头小米集团在最高点附近你提示顶部很及时,它也是带动了港股的全面调整,什么时候能调整完毕,毕竟不少机构们都对港股给与超配。
骄阳:这里构成了极强的压力带,调整时间会比较长。智能汽车是高投入的产业,也比较卷,现在又因为汽车爆炸出现了信任危机,市场不好时候进一步增加抛压。小米这一年暴涨的核心是因为汽车业务的爆发,被赋予了持续的估值提升,但当下价格对应估值是46倍左右,比亚迪只有27倍。市场好的时候给与情绪溢价是合理的,但是当情绪转弱后,情绪溢价是要被减掉的。所以无论从筹码结构还是基本面估值来看,暂时看不到调整结束的迹象,估计调整时间会比较长,结构也会比较复杂。虽然机构们都对港股比较看好,但你注意,所有的分析报告几乎都是告诉你中长期这里还不贵,但是这影响短期中期调整嘛?盯住小米,啥时候它确定调整结束,再去投资港股,这样安全性要高很多。 
(本文已刊发于4月4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作分析,不作做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xby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