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继续阴跌调整,但也仍有板块表现抢眼,且不难发现,消费题材成为了市场上涨的主要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风险偏好回稳过程中,会带来阶段性、结构性机会。
消费行业集体领涨
周四,清明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一众消费板块表现抢眼(见图1),休闲食品板块,22家公司,21家上涨,祖名股份实现涨停; 乳业板块全部公司无一下跌; 预制菜板块中科云网、湘佳股份、岭南控股携手涨停; 旅游酒店板块大连圣亚涨停……
消费题材的拉升上涨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超跌反弹,二是场内资金避险的共同选择。 超跌反弹不难理解,过去三年消费题材出现了持续性的下跌行情,行业龙头都沦为了股价腰斩的超跌股,长时间的下跌调整让它们具备了反弹上涨的动力。而下跌趋势中场内资金为了避险必然会选择大市值的蓝筹股,消费题材正是蓝筹股的聚集地,此时它们的拉升上涨也能起到更好的护盘作用。
中金公司认为,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消费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风险偏好回稳过程中,会带来阶段性、结构性机会。 白酒、乳制品、家电等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估值仍有修复空间。资金面角度,部分外资“长钱”或正在进行配置再平衡,“长钱”回流仍有潜力,消费板块尤其是龙头公司作为外资传统持仓较多的领域,结合当前偏低估值,可能会受益于外资回流带来的资金面支持。
五大领域空间广阔
未来,哪些领域的消费有望领衔升级居民消费领域且空间广阔? 科技耐用品、文化和旅游、银发经济和健康、房地产升级、稀缺的黄金或相对更为肯定。
商品升级: 科技耐用品的消费升级,以AI+人工智能的置换更新为代表,是下一阶段消费转型升级的直接方向,也是“科技、生产、消费”螺旋共振扩张的初心方向。随着AI技术在应用终端的快速落地, 我国仅居民家庭存量耐用品的AI换代更新升级,即有近百万亿级别的潜在消费空间,可供后续逐年按比率释放更新需求 (见表1)。
服务升级: 文化和旅游的消费升级,是目前主要消费分项中增速最高、弹性最显著的领域。尤其是2024年以来,“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等一系列现象级产品出圈,科技创新、文化自信和文旅消费的共振,将促进文旅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
健康升级: 消费能力较强的新老人口快速增加,是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的重要变化,相应的银发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未来10年,中国建国后的首批婴儿潮人口将陆续步入老年,新老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财富储备、消费意愿相对较高,对医疗、康养、护理、旅游等银发经济的潜在需求巨大。国家卫健委预计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即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30%,较当前人口接近翻倍,意味着即使不考虑新老人口的较高消费能力,假设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相应老年人口的消费市场规模也将接近翻倍。
地产升级: 房地产消费的升级,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建设“好房子”和城市更新改造等,中国存量商品房和老旧住房的改造需求在较快增长。住建部部长倪虹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表示,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建设“好房子”,不仅给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还能释放出扩内需、促消费的巨大潜能。
其他升级: 居民其他商品消费方面,近期价格和规模的扩张主要受黄金价格上行和黄金消费增加拉动,可以看到,不仅是居民部门,全球央行也在普遍增持黄金,考虑全球的复杂经贸环境仍在承压,黄金以其稀缺属性,成为消费保值两相宜的品种。
针对消费板块的投资机会,《解密行业龙头》主讲人彭祖曾多次在交流会中反复提及。 关于更多对市场与行业的最新研判解读,读者朋友们也可以扫码预约每周一的《解密行业龙头》,免费观看老师的直播。
26家公司业绩增长
机构持股比例提升
结合最新年报数据来看,多家消费类公司年度业绩增长的同时,最新机构持股比例也较上一报告期末增加 (见表2)。
如消费电子公司漫步者,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3亿元,同比增长9.27%; 实现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7.06%。 其中,耳机耳麦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8.41亿元,同比增长2.79%; 音响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20.39%。 四季度末,机构合计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流通股本比重的24.88%,相较三季度末大幅增加了19.36%。
4月2日,漫步者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公司的耳机已接入多种大模型,且今年推出的耳机全系标配本地同声传译功能(即无网络实时翻译)。 公司始终在搜寻与发展匹配的收购对象,并表示目前在AI耳机领域的研发也在持续推进,未来将推出更多搭载AI功能的产品。
观察公司最新的大股东持仓情况,四季度末,陆股通资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继续对漫步者实施了207.81万股的增持 ,广发电子信息传媒产业精选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民生加银持续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二零二组合等则相继在报告期内完成了新进重仓(见图2)。
另外一家主业包括酒店、索道缆车、客运、旅行社,目前已构建完整旅游产业体系的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也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同样观察公司的机构持股情况,2024年末机构合计持有公司股份占流通股本的35.95%,较三季度末增加了8.17个百分点。二级市场中,近期公司股价也走出了一波震荡上行行情。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