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升浪言之尚早
主持人:本周固态、军工纷纷走弱,数字经济中的金融科技及AI表现稳定。特别是金融科技,成为周五的大热门,我发现,每次金融板块一动,金融科技也会动。
泛舟:是的,这些都是牛市主升浪的发动机。
主持人:啊!主升浪那么快来了么?
泛舟:我认为还没有,但不妨碍非银金融和金融科技的预演。其实金融科技并不算本周表现最亮眼的,新能源发电及相关设备、生物制药、周期建材类等都有不错的赚钱效应。
主持人:你6月30日早盘提示了生物制药有资金流入,7月1日早盘,提示新能源发电及相关设备有资金流入,7月2日早盘提示周期建材类有资金流入的迹象。之后这三个板块均出现了利多政策。
泛舟:我只相信我看到的,有没有利多我也不在乎。资金流入就是流入,流出就是流出。未来是不确定的,当下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现象是确定的。我阐述确定的事实。只不过我看到了,别人未必看到,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市场本就是赚认知差异的钱。
主持人:这三个板块能不能像之前的固态、军工与AI那么持久呢?
泛舟:我当时短期最看好新能源发电及相关设备的,周期类主要是因为反内卷政策启动的,生物制药的中军们始终保持趋势的健康。短线先按照上述强弱看吧。
主持人:利多政策没出来前,你为何单独看好新能源发电和相关设备?
泛舟:每年夏天电力都会蹦跶一下,今年就属于极端高温天,如果此时再出现欧洲哪个国家电费涨几倍,电力设备反内卷,中欧峰会及中美谈判利多储能等等消息,板块持续性和爆发力就都有了。这属于近期相对确定的板块。
主持人:明白了!对指数的趋势观点有啥变化么?
泛舟:没有!沪指就是向箱体上轨冲击的过程,现在来主升浪还太早。反正躺赢剩下的仓位不动,看戏。这个阶段把热点短线做好就行。
主题炒作“越炒越低”
主持人:7月初市场高低位板块轮换再度出现,市场是不是还能向上打开空间?
海风若雨萧萧:3500点从2024年四季度算起来,已经攻了三次,现在算是“四渡赤水”。5月、6月折腾了两轮,才站稳3450点,现在的A股,颇有些2020年7月突破3288点(2019年春季行情的高点)的味道,但是我认为,由于震荡蓄势的时间不够长(2019—2020年冲关前蓄势周期16个月,目前这一轮蓄势周期才10个月),“冲”劲可能不足,震荡攀升概率比较大一些。当然,A股有“顿悟”的特点,等大家都想明白了,突破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螺丝壳”里折腾,可不就是板块轮动嘛?其实每个月都在做切换,有些板块容量大,即便个别龙头股倒下,很快别的股票出现“接龙”,所以市场感觉就是板块逻辑还在,只是热度降低了。
主持人:详细说说。
海风若雨萧萧:譬如创新药板块,这个板块本身各家研发药物方向就不同,进度也不同,炒作逻辑也不同,个股独立性就很强。现在炒主题已经逐渐向更低位更低价的板块扩展,像本周启动的钢铁、光伏这些“反内卷”主题,全看“风”力大小。说句不好听的,就跟地产板块是一样的,实在是没啥想象空间,这就是主题炒作“越炒越低”。一般来说,低价股为王的时代多见“牛一”和“牛三”段,而“牛二”段,一般是聚焦高景气度板块为主线逻辑的,目前观察算力、芯片、电子这些硬科技逻辑明显要强于软件信息、传媒等方向,胜宏这样进入主升段的品类越拉越高,市场明显是两极分化的行情,值得注意的是,下周量化新规就会全面进入实施期,对市场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慢牛背景下最确定的方向
主持人:本周指数终于迎来了60、120天周期的扣低走高,日K线结构也很是强劲,但是个股差强人意,绝大多数票表现不好,骄阳怎么看待?
骄阳:时间远着呢,未来3-5年都应该是慢牛,好好享受。至于绝大多数票不如指数,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主流核心板块,才是支撑趋势的核心。
主持人:A股一旦形成主升,强势板块单边上行很难给一个好的低接点,对散户似乎很不友好,有什么好办法?
骄阳:真正的核心板块龙头是很难给出连续2天调整的,原因就是,量化的网络爬虫太可怕了。面对量化做强势板块,确定板块之后,第一时间要上龙头,上不到龙头,就上市值不太大的核心基本面的潜力中军。别去想是不是追高,是不是有套牢风险这样的问题。上了后,再根据后面走势做加减法策略。此外,一定要分仓,单吊一个板块,很容易短线陷入被动,分仓到不同确定性板块里面,拉起来你赚钱走,杀下去你再接。不断在持仓内找寻不同板块的反向操作节奏,获利应该不难。不出现明显盈利不轻易重仓,这是保证不亏大钱不影响心态最核心的一个原则。
主持人:如果真像你所说的,未来几年是持续慢牛,那么再梳理一下未来最确定方向的逻辑。
骄阳:1,固态电池咱们说过,未来新能源车肯定会陆续换到固态电池,这几乎就是必然,大家都能想到。2,机器人,上周刚谈过。3,AI制药和创新药,AI加快这个方向的进程,目前看,是远超预期的。4,AI应用,无论是AI眼镜或是人脑工程,还是无人驾驶,AI的大规模应用是必然的趋势。5,光刻机,国产替代最难的方向,虽然短期难有业绩,但是中期谁敢说不确定?6,人民币国际化,无论是跨境支付,互联网金融,还是稳定币,最终的目的都是让人民币取代美元霸权。7,数据资产,AI时代,数据资产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言而喻。
(本文已刊发于7月5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作分析,不作做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