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股息资产配置价值受到市场关注,红利类ETF走热,资金配置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资金延续“买买买”,港股红利资产凭借亮眼表现成为重点加仓方向之一。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港币指数、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指数等港股红利指数今年涨超15%,领跑其他红利指数。亮眼的市场表现带动下,年内已有145亿元资金净流入港股红利类ETF。
其中,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近期“吸金”效应显著,月内获约8亿元资金净流入,居所有港股红利ETF之首。据统计,该ETF年内“吸金”达23.5亿元,最新规模已突破30亿元,居同标的指数ETF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恒生红利低波ETF今年规模激增五倍有余,规模增速也位列所有红利类ETF之首。
数据显示,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跟踪的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近一年累计上涨33.7%,涨幅居所有红利类ETF标的指数之首。兼具高股息+低波动特征的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是从港股通中挑选流动性较好、连续分红、红利支付率适中,并剔除过去12个月跌幅超50%或表现在后10%的股票,从中挑选出50只股息率较高、股价波动率相对偏低的成份股,目前指数股息率为5.8%。
从指数行业分布来看,按照Wind二级行业分类,银行是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行业,占比达24%;其次是交通运输和房地产,分别占比11%、10%。据券商统计,今年以来截至6月20日,保险举牌次数合计达19次,9次举牌银行股,其中7次均为港股银行,举牌数量高于往年。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国内居民存贷比仍处高位,资产荒延续,红利指数整体股息率吸引力依然坚实,加之政策层面持续推动提升股东回报,红利资产市场关注度攀升。在企业派息意愿持续增强、机构资金加大高股息资产配置的环境下,红利类产品逐渐成为投资者配置高现金流、低波动品种的重要工具。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更多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