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药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医保控费持续收紧,带量采购范围不断扩展,原料价格波动频繁,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持续挤压。在这场周期性考验中,行业格局加速分化,部分企业凭借品牌优势或渠道建设维持稳健增长,部分则因核心品种承压而盈利下滑。财报的冷暖交织,既折射出行业的困境与调整,也反映了企业的不同应对路径。
作为其中的代表,太极集团的半年报不仅是一份企业业绩答卷,也是一面映照行业现状的镜子。在分化加速的格局下,如何通过内部调整筑牢基本盘、提升抗风险能力,已成为中医药企业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所在。
行业深度调整,企业表现冷暖不一
行业承压已成为普遍共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带量采购扩围、医保控费常态化以及原料价格波动,使得整体利润空间持续收窄,企业间的分化态势日益凸显。
从已披露的财报来看,这种分化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差异。
步长制药盈利能力改善明显,上半年实现营收56.64亿元,同比增长4.27%,净利润6.28亿元,同比大增171.24%,展现出较强的修复势头。
以岭药业则在业务结构优化中找到新支点。公司上半年营收40.4亿元,同比下降12.26%,但净利润逆势增长26.03%,达到6.69亿元。随着连花清瘟回归常态,心脑血管等慢病用药快速放量,二线品种成为新增长引擎。
东阿阿胶延续稳健增长,上半年实现营收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在需求逐步恢复和品牌焕新的双重作用下,核心品种保持稳定,大健康业务通过电商渠道吸引到更多年轻消费者。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则承受更大压力。昆药集团上半年营收33.51亿元,同比下降11.68%;净利润1.99亿元,同比下降26.88%。
华润三九凭借体量优势实现148.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4.99%,但净利润下滑24.31%至18.15亿元,大规模综合性企业仍难以避免盈利承压。片仔癀亦出现营收与利润双降,上半年实现营收53.79亿元,同比下降4.81%,净利润14.42亿元,同比下降16.22%,头部企业同样面临行业周期的挑战。
整体来看,这几家头部中成药企业正在形成“三层格局”。一类依靠稀缺品牌保持增长;一类在传统强势品种承压下加速转型;另一类则通过成本与渠道灵活调整寻求突围。在此分化背景下,太极集团的调整路径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运营质量提升,财务结构优化显成效
2025年上半年,太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6.58亿元,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均有所下降。但从财务指标来看,公司在运营效率和财务结构上出现了较大变化。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由去年同期的-3.57亿元改善至1.15亿元,实现由负转正。存货规模同比下降27.46%,降至22.4亿元。这两项指标的优化,反映出公司在资金回笼和库存管理方面进行了调整。
在存货管理方面,公司报告期内通过统筹产能与产线,推动核心品种的集中化生产,改造关键产线以提升一致性,并加强产销、产研的衔接。对于周转偏慢的产品,公司采用促销等方式加快消化,以降低跌价风险。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公司正由以往的广覆盖投放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并在渠道投入上进行调整,削减低效渠道,加大对高产出渠道的支持。
一方面,公司正以“一个AI数字化太极”为目标,推进全产业链的协同升级,持续建设数字化项目,完善数据运营与数据治理,从而在营销、供应链等环节实现效率提升。
另在渠道拓展方面,公司在医院、基层诊所、连锁药店和线上零售均有进展。新增等级医院超过1500家,新开发诊所3.9万家,打造样板诊所1729家;在连锁药店,累计完成约4.3万家门店的终端陈列;线上渠道通过平台合作,B2C和新零售业务增长明显。
盈利能力保持相对稳定。上半年毛利率为27.7%,净利率2.52%。公司通过优化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能耗等方式控制成本,高毛利产品占比上升,部分缓冲了市场压力。
基本盘稳健,成长动能加速
从业务结构看,太极集团形成了“核心板块稳健+成长板块提速”的组合。
消化代谢用药和呼吸系统用药依旧是公司最稳固的基本盘。根据华创研报,上半年消化代谢用药实现收入8.6亿元,毛利率41.9%;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库存消化后渠道结构更趋合理。呼吸系统用药实现收入8.7亿元,毛利率45.1%,急支糖浆继续保持较强的市场覆盖度。
成长性板块增速明显。大健康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3.2%,电商渠道表现突出。心脑血管药品收入同比增长33.9%,循证医学研究提升了产品在终端的应用率。抗感染药物收入同比增长77.7%,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品收入同比增长61.8%,是增速最快的板块。公司正在通过产品引进和管线布局,覆盖行业增长较快的细分领域。
资本运作层面,公司计划回购股份金额不低于0.8亿元、不超过1.2亿元,用于优化资本结构并稳定市场预期。
整体来看,太极集团通过在核心品类维持稳定、在成长领域加快投入,同时进行财务和运营结构调整,形成了较为均衡的发展格局。随着行业库存压力逐步缓解和政策环境改善,这种多元化布局有助于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为未来增长积累空间。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