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布局创新药见效 中银基金医药主题基金持续闪亮

2025年09月17日 09:0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的异军突起让医药主题公募产品成为亮眼的存在,迄今年内排行榜中权益类领先的基金中许多是重仓创新药的产品,其中中银基金的医药主题基金十分醒目。

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8月末,中银创新医疗A过去一年、过去三年和过去五年同类排名均位于同类前五(4/85、2/66、3/37)。另一只基金中银港股通医药A过去一年在同类中排名第一(1/42)。(中银创新医疗同类排名为混合基金-行业偏股型基金-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偏股型基金(A类);中银港股通医药同类排名为混合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A类);排名来源于银河证券,截至2025.8.31)

精准把握创新药产业周期

以中银创新医疗为例,该产品以寻找创新医疗行业内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持续成长潜力的优质上市公司为投资目标。

对于产业逻辑,基金2025年中报表示:“就中长期而言,分子端自由现金流的兑现会是医药产业的主要逻辑,我们持仓的创新药龙头公司就是基于此认知;在中性的模型评估下,其隐含WACC还是较高的。我们也在根据产业的进展,在妥善考量风险收益比的情况下,对有积极变化的子领域做增加布局。”

对于创新药产业的变化,中报提出:“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创新药产业趋势依旧较强,除肿瘤领域下一代免疫疗法和组合疗法的潜在积极进展外,我们在自免、代谢及其他一些领域或都将看到积极进展,这些领域未来的药物治疗格局和企业生态在不断演进,科学上的变化和商业上的变化都将对企业和研发管线的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本轮创新药上涨,中银基金医药团队近期观点认为,这是由基本面强势驱动的行情,除了创新药产业研发进展实现了较多突破,BD出海、利润兑现也都有积极进展,此外还叠加估值便宜、政策鼓励、机构欠配等积极因素。

从产业视角来看,创新药板块未来或仍有较大的价值发现的空间,中国的创新药产业可能成为中国出口结构中比重不小的战略产业和全球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过滤边际变化 专注长期定价

产品的表现与投研团队密不可分。经过多年的发展,中银基金不断整合资源,以研究为基础打造了中心资源共享的投研平台,目前已拥有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投研团队。

作为医药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郑宁有一套自己的投资方法论——过滤边际变化,专注长期定价。他表示,自己选择不做边际定价,把市场的噪声过滤掉,只关注企业的长期隐含回报率。他强调:“这个做法可能看上去很难,但其实是一个相对简单,而且可持续的投资方式”。

郑宁于2022年7月正式管理产品,在当时医药板块调整的阶段,他成为市场上较早一批布局创新药的医药基金经理。

他曾介绍自己的投资框架分成三步:首先对整个医药行业打分,判断医药板块在历史周期中的位置,其次用同样的方式在子行业中筛选风险收益比较优的方向,最后再精细化筛选个股进行配置。

对于产品管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那就是努力对每一个位置买入的持有人负责。他曾表示,优秀的基金产品要经历完整牛熊周期的考验,不仅要在低迷时期交出较满意的答卷,也要能够为持有人守住收益。

业绩回顾:

中银港股通医药A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3年12月29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24年度-11.60%/-11.84%,2025年上半年70.08%/37.29%。中银港股通医药C成立于2023年12月29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3年12月29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24年度-12.33%/-11.84%,2025年上半年69.45%/37.29%。

基金经理无在管同类产品,同类指“混合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港股通偏股型基金”,银河证券。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成立于2019年11月13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7月1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88.45%/38.53%、2021年度-5.93%/-8.99%、2022年度-12.04% /-17.81%、2023年度-9.35%/-9.51%,2024年度-11.52%/-9.79%,2025年上半年54.08%/1.93%。中银创新医疗混合C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7月1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5.32%/1.55%、2021年度-6.31%/-8.99%、2022年度-12.39%/-17.81%、2023年度-9.60%/-9.51%,2024年度-11.85%/-9.79%,2025年上半年53.96%/1.93%。

中银医疗保健混合A成立于2018年6月13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10月13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20年度89.84%/31.76%、2021年度-1.94%/-6.67%、2022年度-22.96% /-14.32%、2023年度-0.72%/-7.32%、 2024年度-8.65%/-6.81%、2025年上半年51.59%/1.63%。中银医疗保健混合C成立于2020年09月07日,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10月13日起管理,净值增长率/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成立至2020年底2.60%/-0.73%、2021年度-2.32%/-6.67%、2022年度-23.27%/-14.32%、2023年度-1.09%/-7.32%、2024年度-9.02%/-6.81%、2025年上半年51.31%/1.63%。

基金经理在管同类产品中银创新医疗混合、中银医疗保健混合,同类指“混合基金-行业偏股型基金-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偏股型基金”,银河证券。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在少数极端市场情况下,基金投资存在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该基金前,需充分了解本基金的产品特性及投资风险,并承担基金投资可能出现的亏损。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中银港股通医药、中银创新医疗属于R4风险等级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C4型及以上的投资者。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中银港股通医药将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将面临需承担汇率风险、境外市场风险以及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文中所表达的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任何其他忠告,并可能随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