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弱化 面板产业链盈利改善进行中

2025年10月20日 10:3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吴新竹

2025年,LCD面板产线的折旧摊销进入尾声,厂商的盈利状况不断改善,可以更多地投入到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业务。另一方面,面板国产化进程推动了上游显示材料、背光模组、光电玻璃、设备等配套产业的繁荣,相关公司正在通过多种方式融资扩产。


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研究机构预估2025年全年OLED面板出货量将同比增长约2%,三季度中国厂商的出货额份额有所提升。近日,鼎龙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半导体显示材料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7%。

AMOLED屏体尺寸开始向中大尺寸方向迈进。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中大尺寸应用场景对屏体的需求逐步释放,拉动AMOLED产线投资,行业龙头企业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等纷纷提出G8.6产线建设计划,同时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方式,扩展现有产线的产能。

上游显示材料、背光模组、光电玻璃、设备等供应商经过早期的批量出货,在各自领域积累了技术及经验,近期公布扩产计划。

9月24日和27日,沃格光电和冠石科技相继发布定增预案,前者拟投资10.60亿元建设玻璃基Mini LED显示背光模组项目,后者拟投入5.30亿元用于光掩膜版制造项目。相关公司的扩产不仅巩固了各自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也加速了行业国产替代的进程。


市场回暖

LCD面板从2023年起由强周期性行业向弱周期过渡,面板行业盈利波幅降低。在最近一轮周期中,大尺寸电视面板价格自2024年10月起止跌回稳,2025年3月达到阶段性高点,当年6月起向下波动,高位与低位的价差较历史水平大幅减少。

面板厂商盈利上行,2025年上半年,TCL华星实现营业收入504.3亿元,同比增长14.4%;归属TCL科技股东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加51%。

上半年,京东方合肥G8.5代线和重庆G8.5代线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2%和33%;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期间费用占收入比重基本持平;资产结构优化,营运效率提高。

京东方向投资者表示,该公司已经由大规模产能建设阶段转向高质量经营发展阶段,折旧与资本开支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高峰,未来将更加聚焦技术增值与效益提升。

另一方面,显示产业正加速向高分辨率、低功耗、多形态等方向演进,AMOLED已经逐渐成为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领域的主流显示技术,并向中大尺寸、XR微显示等领域渗透,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据调研,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10.9亿片,同比增长1.6%,其中柔性OLED出货量约2.98亿片,同比增长4.9%,渗透率较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至27.4%。

三季度OLED面板出货量预估同比增长1%,收入预计同比下降2%,该季度的销量增长主要集中在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上;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推动下,2025年全年OLED面板出货量预估将同比增长约2%。

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2025年三季度深天马的出货额份额将达到6%,全年出货额份额将达到6%,高于2024年的5%。


OLED投产加速

AMOLED面板尺寸开始向中大尺寸方向迈进,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中大尺寸应用场景对面板的需求逐步落地,客户替代需求更为迫切。

而中国厂商在柔性OLED领域竞争优势持续增强,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京东方、天马和TCL华星分别实现出货量7100万片、4320万片和4100万片,同比分别增长7.5%、15.6%和8.6%。

国产厂商持续推进显示器件产品结构的高端化转型。上半年,京东方IT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产品出货占比快速增长,OLED业务成功突破核心客户低温多晶氧化物项目,并实现量产供货。

目前TCL华星在武汉的5.5代线2024年底已经实现了21吋医疗产品的小批量量产。

TCL科技向投资者表示,近期该公司与品牌客户联合开发笔电和显示器等中尺寸产品,由于客户反馈积极,所以该公司也正在推进将t12产线的产能从每月3K扩到每月9K。

TCL科技认为,印刷OLED技术在投资成本、良率、材料利用率上具备明显优势,产品轻薄化有利于IT产品中OLED渗透率提高。但是从工艺和核心材料体系而言,印刷OLED与现存传统技术路线有较大差异,该公司将积极推进印刷OLED的产业化进程。

深天马A的车载显示总成产品自2024年开始加速规模起量,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发展势头强劲,销售额同比增长超70%。上半年,随着TM17产线能力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和全维度降本的大力推进,该产线的柔性AMOLED手机业务盈利能力同比改善超50%。

深天马A的重要联营公司投建的TM18产线上半年出货量进一步攀升,该公司预计,包括折叠、低温多晶氧化物在内的高规格产品出货量将有较快增长。该公司目前量产左右内折、上下折产品,支持客户三折叠手机产品展出,同步开发抽拉、卷轴等其他折叠形态,并不断升级产品的柔韧性及耐用性。

该公司预计,新产线TM20的个别新线体达到转固标准,成熟低温多晶硅产线将逐步折旧到期,2025年折旧较2024年差异不大,处在高峰水位,在没有其他新线投资的前提下,接下来折旧金额预计开始逐步下降。

维信诺上半年亏损有所收窄,OLED产品毛利率同比增长10.98个百分点。昆山第5.5代 AMOLED生产线持续升级产线,固安第6代生产线维持较高稼动率水平;参股公司的合肥第6代生产线量产供货搭载低功耗动态刷新率技术、折叠等新技术,供货高端产品。

参股公司合肥国显正在建设首条搭载无FMM技术的高世代AMOLED生产线,于2024年9月开工,近日已实现主厂房封顶,目前该项目仍在持续推进中。

OLED设备的国产化亦取得进展。华兴源创具备基于平板显示检测的机器视觉图像算法技术,以及配套各类高精度自动化与精密连接组件的设计制造能力。上半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G8.6代AMOLED TSP OS检测设备交付客户,实现核心检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


材料端受益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庞大,随着中国半导体制造的不断崛起,上游材料领域的前景广阔。近年来国产液晶材料性能提升,国产化率稳步上升。

万润股份的功能性材料先后涉足了液晶材料、沸石系列环保材料、OLED材料等多个领域。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电子与显示领域聚酰亚胺材料整体较上年同期呈现增长态势,下游混晶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有所增长,公司液晶材料业务较上年同期相应增长。

万润股份在2025年上半年启动万润工业园二期C05项目筹备工作,该项目初步计划投资2.87 亿元用于扩建公司光刻胶用相关材料产能与显示用聚酰亚胺材料产能,蓬莱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的生产车间已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试生产相关工作,控股子公司三月科技与九目化学新的OLED产能建设项目均在积极推进中。

OLED市场需求持续扩容,据预测,2025年中国大陆OLED有机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74亿元,同比增长30%。OLED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智能穿戴等终端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直接带动下游面板厂商需求增长,进而推动OLED终端材料市场需求增长。

在材料需求方面,8.6代OLED产线的基板面积为6代线的2.16倍,且采用叠层发光器件制备工艺,发光材料用量将显著增加。

鼎龙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约为5.01亿-5.31亿元,其中三季度约为 1.90亿-2.20亿元,环比增长11.73%-29.37%,同比增长19.89% -38.82%。半导体显示材料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7%。

2025年上半年,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销售收入2.62亿元,同比增幅31.63%,成为营收增长的关键引擎。该公司核心产品Red Prime材料、Green Host材料保持稳定量产供应,同时新产品Red Host材料销量稳步爬坡,逐步向规模化量产迈进,多产品梯队共同驱动收入增长。

2025年上半年,莱特光电终端材料重点开展了发光层红、绿、蓝三色主体材料、发光功能材料及掺杂材料的开发,随下游客户需求持续进行迭代升级。

此外,该公司积极布局蓝色磷光、叠层器件连接层材料、窄光谱高色域材料等相关前沿技术。中间体方面,重点推进了氘代类产品及面向海外日韩终端材料客户的产品研发,其中3支材料实现量产。

光刻胶树脂作为半导体关键材料,在国产替代趋势及政策支持下,迎来发展机遇期。

八亿时空在PSPI业务方面,应用于显示面板领域含氟光敏聚酰亚胺面板光刻胶工艺优化和产品稳定性验证完成,首批客户完成供应商录入,量产产线验证完成,预期下半年可形成订单;无氟面板PSPI光刻胶小试开发完成,并完成客户首次送样和测试。

目前中国半导体光掩膜版的整体国产化率约为10%,而高端光掩膜版国产化率仅为3%,存在较大的国产替代发展空间。

冠石科技自2021年开始筹划光掩膜版制造项目,经过近几年的布局和实施,技术工艺路线取得突破。2025年3月,该公司完成了55nm新品发布及40nm通线。

2025年9月27日,冠石科技发布定增预案,拟投入5.30亿元用于光掩膜版制造项目。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加大对关键工艺环节备用设备、检测设备等的投资。

该公司在半导体显示行业的领先企业与国内外显示面板制造龙头企业具备合作基础,希望把现有业务的经验充分运用到半导体掩膜版领域。


蓄势扩张新型显示产品

背光模组系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近年来随着下游消费市场智能化、高端化、显示精细化、多功能化产品趋势愈发明显,背光模组出现了更多的应用方向。

Mini LED背光技术以其高亮度、广色域、高对比度、低功耗和薄型化等优势,逐渐获得市场认同。Mini LED的本质是对LCD显示技术和显示形态的升级,有利于延长LCD显示的生命周期,同时带动国内LED行业的发展。

以电视显示屏为例,全球Mini LED电视出货量预计达1290万台,同比大幅增长67%;中国市场在国补政策的刺激下,Mini LED电视将进一步向中低端市场下沉,整体出货量将达到923万台,同比增长122%,渗透率超过25%。

另一方面,LED显示已经步入微间距时代,Mini LED直显屏经历了规模化量产,价格下降,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产品渗透到会议室、监控室、演播厅、零售商超、创意情景、XR扩展显示等。

据预测,2028年Mini LED直显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美元,Micro LED显示屏的市场规模则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深天马A合资投建的Micro-LED产线已于 2024年点亮,在2025年实现标准化显示单元模块小批量出货并成功点亮首款车载标准产品。

国星光电近期发布定增申报公告,拟投入3.62亿元用于超高清显示 Mini/Micro LED及显示模组产品生产建设项目、拟投入1.18亿元用于智慧家居显示及Mini背光模组建设项目。

配套生产设备方面,国产厂商将目标锁定在OLED显示生产设备、Mini/Micro LED显示设备、AR/VR镜片贴合组装设备、电子纸贴合设备、指纹模组设备等一系列新型显示设备的研发。

Mini/Micro LED的核心技术环节是巨量转移,系将数百万甚至数千万颗微米级LED晶粒高效、精确地从生长衬底转移到驱动背板上的技术过程??。

对于该环节的国产供应链正在完善。例如,炬光科技的可变线光斑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终端客户的Micro LED与Mini LED巨量焊接制程。此外,该公司的新型显示激光修复模块已批量出货,并启动新客户的产品验证测试。

玻璃基线路板可实现Mini LED精准光源显示,使LCD的整机厚度接近OLED。沃格光电的玻璃基Mini LED背光方案将模组厚度压缩至传统方案的40%以下,可实现整机厚度在10mm以内,为超薄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沃格光电自主研发的玻璃基四层线路板产品的工艺路径和产品各项指标可满足Micro LED 的产品需求,并且建设了首条玻璃基TGV多层线路板生产线,目前在进一步优化工艺,提升良率及产能爬坡阶段。

此外,该公司于9月24日发布定增预案,拟投资10.60亿元建设玻璃基Mini LED显示背光模组项目,由全资子公司江西德虹实施。该公司前期产能布局主要集中在上游玻璃基板环节,同时配以少量背光模组产能,此次扩产旨在实现从玻璃基板到玻璃基显示背光模组的产业链延伸和产能扩张。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