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以来,2025年《证券市场周刊》市值管理金曙光奖评选已正式启动,本次年度评选内容涵盖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与增持、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多个重点领域,旨在对企业进行多角度、系统化的评估。
针对本次评选奖项,海信视像(600060.SH)进行了市值管理金曙光奖和金曙光ESG实践奖的申报。据了解,其中市值管理金曙光奖旨在树立市值管理的核心价值标杆,倡导上市公司从规模导向迈向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协同统一。通过表彰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与价值创造深度融合的典范企业,引导市场准确把握市值管理的精髓,即通过提升经营质量、优化资本结构和有效沟通,实现公司价值的长期稳健增长,为全体股东带来可持续的丰厚回报。
作为全球智慧显示产业领军者,海信视像主要从事显示及上下游产业链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近年来,公司正持续改善产品结构、技术引领和全球化战略推进,并围绕“以场景致未来”为战略支点,构建创新矩阵——横向贯通家庭、商用、车载场景,纵向深耕显示技术、芯片、云服务、智能交互、操作系统等技术领域,推动激光显示、LCD和LED显示技术升级,为消费者提供全场景显示解决方案。
市值管理方面,海信视像主动引导市场,开展年报业绩指引工作,实施预期管理,同时构建市值大框架,从行业β和公司α,传递投资逻辑和信心,并主动回应市场热点关切,展现公司价值。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公司资本市场表现亮眼,市值相较2024年末实现超30%的稳健增长,同期更大幅跑赢申万家电指数同期涨幅,市场竞争力与价值成长性获充分验证。此外,专业机构对海信视像的认可度同步攀升,中信证券等28家头部券商发布近百份研究报告及点评,研报高频聚焦“业绩稳健增长”、“全球化布局”、“AI技术赋能”等核心亮点,投研评级普遍维持“买入”、“跑赢行业”、“强烈推荐”、“优大于市”等积极评价,投资者关注度与市场共识持续强化。不仅如此,公司始终秉持“与股东共享成长”的理念。2025年中期公司顺利完成2024年度权益分派,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1.48亿元,占2024年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1%,分红比例保持高位且持续稳定,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优质形象。
据悉,海信视像还申报了系列评选奖项中的另一大奖项:金曙光ESG实践奖。该奖项旨在倡导企业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理念深度融合于战略规划与日常运营之中。鼓励上市公司通过绿色转型、责任践行与治理提升,铸就更强韧的长期风险抵御能力与可持续增长动能。表彰在此领域的领先企业,为市场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例,引导资本投向更具责任感与前瞻性的企业。
近年来,海信视像坚持以长期主义理念积极践行ESG,并于2024年在董事会层面新增设了ESG委员会,进一步强化ESG理念在公司治理中的深度融入,推进重点专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地实施。而为了实现减碳目标,2024年海信视像还新增碳中和领导小组,以促进工作的协调、沟通及执行,从而更好地推进ESG战略落地。在ESG指标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方面,海信视像积极采用量化指标来衡量自身ESG管理策略的有效性。据了解,2025年3月,海信视像发布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海信视像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共开展节能降耗项目39项,减少能源消耗量2375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55吨;范围一、二强度减排已达20%,绝对量减排已达12.9%,绿色电力使用占比31.11%,同时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海信视像发布《碳中和白皮书》,提出明确的减碳目标——承诺不晚于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并绘制出清晰的脱碳路径,为行业树立绿色转型典范。
此外,作为一家世界级的制造型企业,海信视像高度重视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2025年1月,海信视像颠覆性发布RGB 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攻克了行业内长期存在的光色同步控制技术壁垒,比传统 Mini LED 和QD-OLED节能20%,成为百年电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如此,海信视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更贯彻产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条。2024年,通过“以旧换新”及“能效升级”活动,公司累计回收老旧电视80余万台。同时,公司还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邻里换新处,海信社区公益行”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家电升级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
基于在ESG实践领域的卓著表现,海信视像获得业界高度认可。据最新Wind评级数据显示,公司获得AAA评级,综合评分高达9.52分,位居行业第一。
2025年《证券市场周刊》市值管理金曙光奖自荐活动火热进行中,详情请见:https://www.weeklyonstock.com/activity/jinshuguang2025/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