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净利高增!常熟银行的“县域密码”:把小微做成“护城河”

2025年10月30日 09:5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当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信贷需求承压的行业挑战时,扎根县域的常熟银行(601128.SH)用2025年三季报给出了一份“深耕者”的答卷: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3.57亿元,同比劲增12.82%,预计稳居上市银行前列;不良贷款率稳守0.76%,拨备覆盖率462.95%仍居上市农商行前列。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其把“三农两小”做成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坚守。

一、小微金融“做小做散”:盈利增长的“压舱石”

常熟银行的盈利韧性,始于对“小微下沉”的极致坚持。三季报显示,该行个人贷款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量逐季上升,继续坚持“做小做散做偏”的差异化路线。这种聚焦带来了双重优势:既因客户分散度高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又凭借小微贷款的合理收益构建了盈利“护城河”。

在息差管理上,该行通过存款结构优化实现“成本突围”。截至9月末,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至19.08%,较年初提升0.97个百分点;储蓄存款中两年期及以下占比突破50%,达50.33%,较年初提升3.38个百分点。低成本负债有效对冲了资产端收益下行压力,使得净息差虽有波动但下行趋势逐季放缓,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为利息净收入提供了稳定支撑。

非息收入的“第二曲线”更显惊喜。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大增364.75%,主要为代理理财、贵金属、保险等业务贡献显著。这种“利息+中收”的双轮驱动,让该行在营收90.52亿元,同比增8.15%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利润增长。

二、数字风控“精准滴灌”:0.76%不良率的底气

在经济波动期,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而常熟银行的风控体系正体现了“科技+温度”的独特逻辑。针对“三农两小”客群信息不对称的痛点,该行构建了覆盖贷前准入、贷中监测、贷后管理的全流程数字风控体系,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干预;更具特色的是其“温情化处置”模式:不同于单纯的催收施压,该行通过主动沟通引导借款人自觉履约,搭配仲裁处置、抵押物出租偿债等多元渠道,让不良化解既有效率又有温度。这种“预防+化解”的组合拳,使得不良贷款率连续多个季度稳定在0.76%的低位,拨备覆盖率维持在460%以上,相当于每1元不良贷款有4.63元风险准备金护航,风险抵御能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三、县域版图“深度整合”:规模增长的“后劲源”

在不少机构收缩县域布局时,常熟银行正通过村镇银行整合夯实“基本盘”。三季报披露,今年以来已完成江宁上银、宿城兴福等3家村镇银行“村改支”开业,推进淮安3家村镇银行“三合一”整合,并收购如东融兴村镇银行股权。这种整合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输出风控标准、共享科技系统,将成熟的小微服务经验复制到更多县域。

版图优化将会慢慢转化为规模优势,截至9月末,该行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22亿元,较年初增长9.72%;总存款3122亿元、总贷款256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其旗下兴福村镇银行总资产已达651亿元,异地机构营收占比超66%,成为跨区域增长的重要支撑,这种“立足江苏、辐射全国”的县域网络,正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四、市场信心“真金白银”:股东与银行的“双向奔赴”

优质的经营质效赢得了市场的坚定认可。第三季度,为提升持股比例,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强做大,常熟市投资控股集团、江苏江南商贸集团两大地方国资平台分别增持891.28万股、1499.99万股,持股比例分别升至3.81%、3.25%。国资用“真金白银”投票,不仅是对其经营能力的肯定,更凸显了其作为地方法人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的“压舱石”地位。

对股东的回报同样诚意满满。2025年,该行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每股派现0.1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97亿元,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25.27%。从“年度分红”到“中期分红”的跨越,是该行积极响应国务院、证监会关于优化分红机制的政策导向,致力于构建长期稳定投资者回报机制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实现股东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度融合。

结语:县域银行的“成长范本”

在银行业“大而全”的竞争中,常熟银行用三季报证明:深耕县域、聚焦小微的“小而美”路线,能走出“强而优”的成长路径。12.82%的净利增速,是“做小做散”战略的价值兑现;0.76%的不良率,是数字风控的实力证明;国资增持与中期分红,是市场信心的直接反馈。

未来,这家扎根县域的银行,必将在服务乡村振兴与实体经济的道路上,续写更多“深耕者”的精彩故事。

责任编辑:qdy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