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与“软硬一体”协同赋能,软通动力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实现稳健双增

2025年11月03日 20:4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10月30日,软通动力(301236.SZ)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保持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53.83亿元,同比增长14.30%;归母净利润9888.66万元,同比增长30.21%。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盈利质量持续改善,第二、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分别大幅增长127.87%和338.35,推动前三季度整体净利润转正,并展现出强劲的持续增长动能。

这一积极态势迅速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西部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软通动力“软硬一体”战略成效显著,已成为推动公司业务规模与盈利质量同步提升的关键动力,并据此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软通动力对国家战略与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公司围绕国产替代、AI与具身智能、绿色化政策、国际化拓展四大方向,系统构建起清晰的增长路径,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在此过程中,“软硬一体全栈智能”作为核心战略,进一步强化了各业务线之间的协同效应,助力软通动力不仅完成了从软件服务商向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更在智能化、自主化、绿色化与国际化交织的产业浪潮中,建立起独特的综合竞争优势,为长期发展注入持续而系统的驱动力。

三大业务板块构筑坚实底座,长期发展基石稳固

自2005年成立以来,软通动力逐步发展为中国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时至今日构建起覆盖“软件与数字技术”“计算产品与智能电子”以及“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的三大业务板块,形成全栈化、协同发展的业务体系。

在技术能力布局上,软通动力坚持创新驱动,依托创新与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多个国家级与省级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基地,汇聚行业专家与技术团队,持续跟踪技术演进与市场趋势,为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公司发展的基本盘,软件与数字技术业务持续为通信、互联网、金融、制造等重点行业客户提供从咨询、解决方案到数字技术实施、通用技术服务与数字化运营的全栈服务,展现出深厚的行业积累与服务能力。

随着传统IT服务需求因市场成熟而放缓,由云、AI、大数据、物联网驱动的新一代服务迅猛增长。软通动力选择通过战略并购将同方计算机业务纳入体系,构建以“软通华方”为代表的硬件能力,快速切入信创主赛道。该业务不仅迅速成为公司增长的第二引擎,更接连中标中国联通8.7亿元服务器集采、中国移动4.27亿元AI计算设备等项目,并入围联通10万台办公电脑集采,显示出市场对其硬件实力的高度认可。

目前软通动力已完成了从“软件服务商”向“软硬一体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关键转型,并建立起涵盖软通华方、机械革命、恒悦、软通天璇、软通天坊等品牌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各业务线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公司在智能化时代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升维布局“四化”战略,助力全产业链价值跃迁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迭代、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正不断加速。这一融合催生了以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并推动千行百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软通动力以“智能化、自主化、绿色化、国际化”为战略指引,积极投身于这场产业变革,并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实质性突破。

在智能化领域,软通动力不断夯实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基本盘,稳步拓展大客户业务,深度参与某大型ICT厂商的多领域生态共建,共同推出多款“行业+AI”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升级。

在自主化方面,软通动力旗下软通计算机具备扎实的自研能力并积极布局AI技术,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已成功中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大型集采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在绿色化领域,软通动力加速推动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业务落地,持续为国家能源集团等能源领域重点企业及地市公司提供服务。同时,公司携手国网辽宁综合能源公司,成功研发并运营国内首批基于全栈AI技术的全国产化虚拟电厂平台,实现多项行业技术突破。

在国际化布局上,软通动力在中东等重点市场实现多项实质性进展,不仅成功中标沙特政府3万台笔记本电脑SKD采购项目,还与亚洲钢铁就AI废钢分级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同巴林Seaspring、沙特贝通信及Future Building等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面对智能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软通动力以持续的技术积淀与战略定力,逐步构建起覆盖多赛道、贯通软硬件的综合服务体系。其围绕“四化”展开的布局,不仅夯实了当下的业绩基础,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期待软通动力能在全球数字浪潮中继续稳健前行,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产业智能化升级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xby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