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当天,农业农村部还联手财政部发布了一揽子“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
扩大“三农”有效投资,补上“三农”突出短板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关系到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农村基础稳固。
《意见》指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动植物保护建设、沿海现代渔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供水保障、乡镇污水处理、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建设等十一个方面提出了补短板。
《意见》还要求,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规模,健全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比如:扩大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保障财政支农投入,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等。
大禹节水“数字化”升级 智慧农业带动业绩高增长
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节水灌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大禹节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节水材料生产,逐步延伸至工程设计、施工、农业科技服务等领域。
2017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扶持力度,大禹节水借助政策红利,积极发展智慧水务、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化等相关技术,向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企业转型。”
近两年公司完成了西北、华北、西南三大区域市场布局,并对八大业务板块进行了整合完善,形成了覆盖全国,涉及农村水利行业全产业链的整体市场构架。
2019年,大禹节水在市场开拓、项目建设、工程结算和运营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其中农水物联网、非政府客户业务和农田运营服务领域成效显著。
据年报显示,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7亿,同比增长21.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亿,同比增长29.2%。数据显示,大禹节水近三年盈利水平保持稳定增长,2017、2018、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24.80%、38.55%、21.71%,净利润增长57.78%、4.99%、29.17%。
2020年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世界经贸形势不稳的环境下,大禹节水紧紧抓住国家农业政策红利,连续斩获近四亿元重大项目,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据大禹节水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甘肃水利水电工程公司参与张家口市怀来县洋河二灌区节水综合改造工程EPC总承包及运营维护项目,预中标金额31,445.48万元;参股公司北京慧图科技公司中标北京市延庆区农村饮水智能计量设施建设及运维项目,中标金额5,632.54万元,如加上八年运维费则合计金额约8000万元。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