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股价与业绩背离中做投资

2022年06月08日 18:2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聂方红

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 聂方红

在以业绩为指针的投资中,我们常常看到,业绩好的股票股价不一定好,业绩惨兮兮的股票股价可能会好到爆。为什么?其实,这就是股价与业绩的背离现象。华尔街有个著名的遛狗理论,形容业绩与股价的关系就像主人遛狗,狗不是跑在主人前面,就是落在主人后面,很少有规规矩矩与主人并行的时候。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这种背离现象,而是背离的原因并从中得到操作的启发。

预期改变是造成股价与业绩背离的首因。炒股就是炒未来。很多股票当期业绩非常好,然而股价不仅不涨,反而一路向下,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对行业、企业未来的预期转向了谨慎甚至看淡,进而导致卖出与观望成了投资取向的主流,股价走势就不可能好了。比如,这两年做体外诊断、新冠检测业务的生物医药板块,业绩可以说爆棚,今年一季报安旭生物每股收益43.723元、奥泰生物19.464元、明德生物13.244元、硕世生物10.765元,但以它们为代表的该板块大部分公司股价却逐波下行、有的几近腰斩,根本的原因在于机构和投资者对新冠疫情的预期发生改变。市场判断,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病毒传播毒性的减弱,特别是核酸检测政府集采价格的降低,这个板块的暴利必然结束,未来这些公司的业绩将会回归到疫情前的水平,股价也会回落到正常的估值区间。还比如老牌牛股长春高新,去年年报业绩达到9.28元每股,今年一季报也有2.83元,可股价呢?从2020年开始下调,腰斩以后至今尚未出现反转信号,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利润贡献支柱生长激素受到国家集采降价的压力。由此可见,买股票不仅要看个股当期的利润,还要看这个利润增长能不能维持下去。如果是暂时短期的、未来不可持续的暴利,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

成长性不足是绩优股没有好价格的次因。业绩增长是股价上涨永恒的动力,买股票应该买成长性好的股票,这是价值投资的精髓。有些行业和公司,虽然业绩不错但股价萎靡不振,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行业已经进入夕阳阶段,公司已经进入成熟期、新增长点不足。最典型的就是高速公路类上市公司,它们上市之初因为路是新修的,只需坐地收钱就行,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公路的养护、维修成本越来越高,业绩就会越来越差,股价只能不温不火。还比如一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尽管名字很响、业绩很不错,但股价就是死不死、活不活,因为在现代电商的冲击下,它们能够租得出铺面、收得回租金、可以持续经营就很不错了。另外有些医药、电子信息和科技型企业业绩好,股价也不坚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未来成长性存疑。

风口不再是让股价偏离业绩的重要原因。价格虽然是价值的一面镜子,但二级市场的股价不会简单、线性、单纯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其中是否处在炒作的风口影响极大,如果在风口上“时来天地皆同力”,好业绩可能会有更好的股价;如果不在风口则“运去英雄不自由”,再好的业绩也反映不到股价上。最为典型的就是处于风口上的新能源车比亚迪,业绩一般,股价却高企,成为汽车板块最牛的个股。不少半导体芯片股票业绩即便是亏损股价也高高在上。很多周期性股票如果踏错节奏,上市公司业绩再好,也会难得有好的收成。比如钛白粉产业中的安宁股份、安纳达、龙佰集团前两年一波炒作后,业绩还在上涨,股价却节节败退,有的已经跌去一半多了。

前期透支是业绩见光死股价走熊的动因。炒股不能只看业绩不看股价所处的位置就去盲目购买。最典型的个股就是上机数控,因为介入太阳能光伏设备制造领域,近几年业绩持续提升,到去年三季报达到历史增长峰值,可是就在去年三季报业绩公告以后,该股从最高价350多元附近开始掉头下行,最低跌到今年的100元附近,看业绩追高的投资者损失惨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股从前年底20多元一路高歌猛进涨到350多元,已经提前反映甚至严重透支了业绩的增长。类似情况还有贵州茅台、五粮液、水井坊、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等白酒股票,它们的业绩都非常好看,但大多从高点下来调整了一年有余,至今仍不敢说调整到位,因为这个板块机构抱团炒作涨幅巨大,前期参与者利润非常丰厚,哪怕股价腰斩依然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投资者在分析绩优股的时候,一定要看前期的涨幅是不是很大了、涨的时间是不是够久了,若是,再好的业绩也不要去参与,不去接最后一棒。

成色不足是好业绩传不到价格上的成因。很多初入股市的投资者很容易被业绩好的低价股所吸引,他们不知道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是可以“掺水”的。投资者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好东西才会有好价格,业绩非常好、股价非常低肯定是某个方面出了问题,不然,那么多机构研究,那么多股民分析,不可能大家都没有发现。这里面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业绩是一个关键点。很多公司业绩好不是靠主业,而是靠投资收益、补贴收益、少摊销、少计提,有的甚至靠关联交易、靠财务洗澡、靠资产处置、靠研发费用资本化数据调节等,最终这些业绩不可持续,甚至成为后面业绩变脸爆雷的隐患。比如大家熟知的雅戈尔,优良的业绩主要来自二级市场股权投资,常常起伏不定,股价也基本上是波澜不惊。有人对2021年不亏损的上市公司年报研究中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之比大于30%的公司有361家,其中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四大行业公司最多,如果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好而股价不涨,大家应该理解后面的缘由了吧。

供求失衡是绩优股价格折戟的另类起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公司业绩虽然不错,但盘子大、市值大、题材匮乏、卖出压力大,业绩无法体现到股价上。银行股是这方面的代表,A股市值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中,银行股占了5席,这些几千亿、上万亿的公司,虽然股价大多低于净资产,但一旦市场有异动,抛盘就会蜂拥而至,不是大牛市它们很难有大行情,业绩再好也只能作为观赏标的。还有就是解禁压力,有些股票业绩非常亮丽,突然一段时间股价逆业绩而动,下跌不止,主要是因为大股东高位出逃意愿强烈,买卖力量失衡。比如有“化茅”之称的万华化学,2021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创历史最好成绩,可股价从去年初开始下跌,一直跌到现在,从最高150元跌到73元,其间定向增发大股东不断减持是诱因。所以,投资者不能只看业绩好,还要防大股东把利好当做出货的条件。

(本文已刊发于6月4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