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 特约 | 张景舒
巴菲特曾经说过,高速公路收费站(Toll Road)是一种很好的生意模式,因为凡是有通量经过,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二季度,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尔进一步增持美国医药流通行业巨头麦克森公司(McKesson Corporation,美股代码:
美国的医药流通行业经过多年的整合,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市场。
分析来看,这些医药流通行业巨头都具有现金周转情况好、自由现金流强劲、明显的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寡头垄断及重经营资本导致很难有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同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牢牢镶嵌进了上下游的产业链等特征,这些都是它们的深厚护城河。
医药流通是“极好的生意模式”
巴菲特曾经说过,高速公路收费站(Toll Road)是一种很好的生意模式,因为凡是有通量经过,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医药流通行业对接药品制造商和医疗保健提供商、药店以及终端客户,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
对于药品制造商而言,流通企业将药物和器械集中后再进行分配,同时承担法律所有权,也就是说,如果下游不给钱,这部分坏账的损失,由医药流通企业来承担。
对于下游客户(包括药店、终端零售客户和医疗保健提供商等),医药流通企业可以集中订单,帮助客户向制造商要求大额购买折扣;
其中,对于比较重要的下游客户,流通企业还会采取其他办法增进绑定。
不仅仅是麦克森,其他两个竞争对手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大腿”,比如美源伯根与沃尔格林联合博兹形成了沃尔格林博兹联合公司,又比如CVS和卡地纳形成了红木公司(Red Oak),而沃尔玛与麦克森则形成了Clarus One联营公司。
最后,这类企业往往拥有不错的现金流。
现金转换周期天数为负,意味着你在支付库存的钱之前,库存已经卖出去了,也就是说,卖家在给你提供免费的融资服务——这是一种极好的生意模式,亚马逊就是典范。
巴菲特为何更青睐麦克森?
或许有人会问,巴菲特为什么选择麦克森,而不是其他两家医药流通行业巨头呢?
卡地纳前五大客户的营收占比达到50%,美源博根的前十大客户的营收占比达到70%,而麦克森的前十大客户营收占比仅为30%,客户分散度最高,抗风险能力更强。
麦克森的市值为520亿美元,比美源博根的300亿,卡迪娜的180亿市值更能承接较大的资金量。
最后比起收购欧洲业务海外扩张的美源伯根,麦克森在收缩到更为赚钱的美国业务,这样一来管理层的精力也可以更加聚焦。
聚焦到公司层面来看,麦克森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分别为美国医药流通、国际医药流通、处方药科技解决方案以及医疗手术解决方案。
由于公司剥离了国际医药流通业务,这块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因为未来公司的注意力将集中到美国市场上。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医药流通业务里包括两种药,一种是有专利保护的品牌药,另一种是大家都可以生产的仿制药。
对于品牌药来说,尽管定价很贵,但流通企业在里面拿到的份额非常小,利润率只有1%左右,而仿制药尽管定价很便宜,但流通企业到手的利润率却较多,通常能有10%~20%之间。
我们也可以在表2中看到,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品牌药要赚得多,而仿制药的利润就薄很多,其利润被药店和流通企业分流走了。
麦克森公司现价投资存隐性风险
从投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现价介入麦克森公司,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从估值和股东回报角度看,麦克森公司目前市值530亿美元,去年产生了4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相当于是8%的自由现金流收益,加上未来五年营收增速一致预期为4%,股价看上去,是低估的。
公开数据显示,公司在2013~2017年之间回购并不多,因为那时候主要在并购和消化并购所带来的债务。
过去十年,公司回购了1亿股流通股,占流通股本的40%,也就是每年资本返还为4%,除此之外还有0.6%的分红。
但对于喜欢抄巴菲特作业的投资者来说,笔者认为这个标的有几个风险不可不察:
第一,这家公司是新冠疫情的受益者。
第二,过去十年,受益于美国人口老龄化和品牌药价格大幅增长,医药流通企业也因为品牌药价格的增长而营收连创新高。
第三,对于第二点,绝不是不可能的。
第四,我们投资需要有安全边际。
(本文已刊发于9月3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