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控股入选21世纪金融研究院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2022年12月26日 16:11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近日,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特色金融”主题论坛上,21世纪金融研究院发布《筑牢金融科技伦理根基 推动数字普惠稳健发展》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与中银协、中财协、中担协、中贷协以及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陆金所控股AI 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系统,以数字普惠金融的全方位落地以及创新数智化金融消保,入选该报告。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全世界的各个领域。在普惠金融领域,科技与金融的高度融合正在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共享、便捷、低门槛、低成本的数字技术正在打破时空壁垒,将过去的不可能化作可能。报告详尽解读了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光明前景,同时也提出了诸如数据安全、隐私泄漏、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复杂多样的金融科技伦理问题。正如报告所阐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本质在于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效率水平,促进社会公平。而牢筑金融科技伦理根基,推动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则正是为了让科技向善,惠及更广泛人群。

报告以近年来在数字化普惠金融领域的先锋企业为代表,援引了多个案例。其中,陆金所控股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的“AI+O2O”业务模式运用科技手段主动压降综合借款成本,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优化小微服务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已在小微金融服务中广泛应用的智能融资产品“陆账房”和AI 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正在以数字化技术为小微金融服务赋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据悉,“陆账房”已累计帮助 2 万名客户获得了 60 亿元融资,客户对陆账房的累计选择率为 96%;“行云”系统实现了最少零文字输入,全程拟人AI面对面服务体验、大幅降低等待时间,将小微客户借款申请流程平均耗时下降了44%。

今年,央行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022—2025年)》,提出“公平普惠”基本原则,要求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金融市场层次、优化金融产品供给,不断拓展金融服务触达半径和辐射范围,弥合地域间、群体间、机构间的数字鸿沟,让金融科技发展成果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助力实现共同富裕。202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下发《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对金融机构提出履行伦理治理主体责任,落实金融持牌经营要求、 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秉持科技赋能金融定位、 坚持诚信履约行为准则、严格恪守依法合规底线、切实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等七大要求。

为积极响应政策、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促进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近年间,陆金所控股在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探索和实践中极其活跃。例如,其风险决策引擎“雅努斯”凭借多维度的小微企业经营数据积累与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可迅速根据不同行业小微企业提供的经营数据,结合行业最新发展状况,迅速精准地识别其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从而给予更精准的小微信贷风险定价。同时,陆金所控股独立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运营创新工具“合格投资者机器人”和“产品运营机器人”项目,其中有三项创新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并进入了“实质审查”阶段,陆金所控股在数字化普惠金融领域,正在创造全新突破。

近年来,陆金所控股持续深化数字技术金融应用,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了业务、技术、数据融合联动的一体化运营中台,金融服务半径正在不断拓宽。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陆金所控股将持续立足与小微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推动数字普惠稳健发展。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杂志社(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0594号-1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