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推进新质生产力引领制造业升级战略背景下,电子行业科技龙头已率先行走在以创新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此,中信建投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引领的高端制造业升级,可以带来经济产值和资本保有量的较显著、可持续增长。
事实上,电子行业科技龙头已经行走在以创新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在电子板块市值前16名公司中,卓胜微是首家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公司。 就这16家公司创新与业绩相互促进来看,部分公司已经出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苗头。
多家公司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方案
卓胜微首提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今年1月22日国常会指出要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后,深交所随即开展“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 截至3月6日,深市公司共发布124份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 在电子板块前16家深市公司中,立讯精密、紫光国微、TCL科技、京东方A、北方华创和卓胜微等公司均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而未披露行动方案的仅有一家。
立讯精密在公告中围绕“深耕主业,聚焦数智化赋能”“坚持创新,激发成长新动能”“规范运营,提升治理水平”“加强信披,高效传递价值”“共享成果,积极回报投资者”五方面介绍了公司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和投资者回报方面的作为。
立讯精密披露,在创新方面,公司“将整体研发费用的约30%投入到底层材料、工艺、制程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中,推动公司在未来20年内实现30%的产品步入全球行业的‘无人区’; 产品迭代投入围绕新方案、新产品从有概念到NPI(新产品导入)过程中的研发投入……近三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208.34亿元,拥有发明专利4526件。 ”
同样,TCL科技在相关公告中也披露,“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近三年累计投入超280亿元。 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7万件,授权发明专利超2.7万件,在全球建有29个研发中心……制定了200多项国际及国内技术标准,在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领域的科技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领域的资源投入,提升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实力,以技术驱动实现企业的持续领先和产业升级。 ”
因为“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并没有“表格化”披露规范,导致各家公司披露内容差别很大,有的在披露研发投入和成果的同时,还披露了业绩情况。
比如京东方就披露,“多年来,公司始终保持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每年坚持将营收的7%左右投入研发,其中营收的1.5%用于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已发展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研发投入的佼佼者。 ”截至2023年,京东方累计自主专利申请超9万件,年度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超90%,海外专利超33%,并连续第六年位列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全球TOP20。 同时,京东方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可实现同比增长66%~75%。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出行动方案的公司中,卓胜微是惟一一家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公司。
卓胜微在公告中披露,“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能发展新动能。 公司2022年度研发投入为4.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4.1亿元。 公司的人员规模也在不断增长,2021年至2023年度人员增长率达到155%,其中研发人员增长率约为144%。 公司目前员工平均年龄约28周岁,员工队伍呈年轻化,新生代力量勇挑重担。 ”
卓胜微披露,截至2023年度,公司共计取得112项专利,其中国内专利110项(包含发明专利68项)、国际专利2项(均为发明专利); 2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保证了公司自身的研发设计能力和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同时,公司自2019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4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29.08%。 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43.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9.50%,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01%~9.15%。
海光信息研发人员数量维持增长
京东方等公司研发投入大
因为上交所公司并没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倡议,而电子行业市值前16家公司中又有9家公司来自沪市,若以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占比、专利权价值等指标来综合衡量,则这些电子龙头公司的表现差别较为明显。
在研发人员方面,连续三年(截至2023年中报,下同)研发人员占比达90%的是海光信息,其研发人员数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中报期,研发人员数量为1382人。 研发人员数量在2022年~2023年中报出现减少的公司有寒武纪-U、传音控股、中芯国际,其中,寒武纪-U、传音控股同期研发人员占比保持同步下滑,而中芯国际该项指标为上升(见表1)。
在研发人员薪酬待遇方面,多数公司表现为工资薪酬增长。 以澜起科技为例,其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中期的409人增加到2023年中期的515人,净增加106人; 工资薪酬净增加6873.78万元,人均薪酬从38.74万元/人增至64.85万元/人。
从研发投入金额来看,电子板块前16家公司中投入最多的是京东方,2021年、2022年研发支出合计均在120亿元以上。 按照其“每年坚持将营收的7%左右投入研发”测算,其2023年研发支出仍有望超过120亿元。 若以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来看,剔除非盈利上市公司,则海光信息、北方华创则连续以超过20%的比例居于前列,特别是海光信息在去年中报中披露的占比达到了47.1%(见表2)。
高研发投入持续助力
北方华创、立讯精密业绩翻倍增长
电子龙头公司在积极投入研发的同时,是否形成相应的成果以及培育起企业成长新动力呢?
仅从电子板块市值前16家公司的专利权账面价值来看,因为部分公司将专利权账面价值与其他无形资产合并处理,因此在公告专利权账面价值的公司中,三安光电、韦尔股份呈增长趋势。 以三安光电为例,该公司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金额及占比均保持增长趋势,并推动专利权价值增长(见表3)。
在专利权价值以外,企业营收和业绩增长其实是企业研发投入取得进展的最好证明。 在电子板块前16家公司中,海光信息、北方华创、TCL科技、立讯精密、中微公司、紫光国微截至2023年中报的营业收入3年增长率均在150%以上。 海光信息、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紫光国微、中芯国际截至2023年中报的归母净利润3年增长率均实现翻倍,尤其是海光信息,其增长倍数超过10倍(见表4、表5)。
据最新业绩快报,海光信息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仍达到57.11%,中微公司为52.67%。 结合业绩预告,北方华创预告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为53.44%。 目前,紫光国微尚未发布业绩快报,而中芯国际业绩快报为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0.25%。 观察研发投入金额最多的京东方,其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计23亿元~25亿元,同比下降67%~70%; 扣非净利润为亏损5.5亿元~7.5亿元,同比增加66%至75%。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我们有理由认为,新质生产力引领的高端制造业升级,可以带来经济产值和资本保有量的较显著、可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以‘科技硬件设备板块’和‘半导体设备板块’为例,相应先进制造板块的市值仍有较大的扩张潜力,构成面向未来的潜在投资机遇。 ”
申万宏源也在研报中指出,新质生产力特别强调“原创性”和“颠覆性”,主要聚焦行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十四五”规划纲要曾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指出,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产业,映射到A股市场主要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机械、军工、医药、电力设备等行业。
(本文已刊发于3月16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1月23日,2024《证券市场周刊》ESG“金曙光奖”评选圆满结束。本次评选同步揭晓了五大奖项及十大ESG领先企业榜单,数百家在各自细分领域内的领军企业荣获殊荣。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