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备反哺利润力度分化 超预期个贷风险需关注

2024年04月30日 11:02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文颐

上市银行2023年营收增长承压,资产质量整体稳定运行为利润释放提供重要支撑。尽管房地产领域和地方政府平台不良风险或行至中期,且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计提较充分,风险可控程度较高。相比之下,零售不良贷款率同比有所上升,个人消费贷、经营贷不良生成压力有所上行,这些超出预期的风险未来需持续观察。

从已披露2023年年报或快报的31家上市银行(截至2024年4月14日)的业绩表现来看,2023年,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营收、利润增速放缓,数据显示,31家上市银行2023年实现营收同比下降1%,虽然增速较2023年前三季度微升,但仍为负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增速较前三季度下行0.9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利润增长表现整体优于股份制银行。2023年,股份制银行营收、利润均为负增长,国有大行营收基本与2022年持平,且在拨备反哺下利润实现2.1%的正增长。在6家国有大行中,4家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实现营收正增长,6家银行均实现利润正增长;在9家股份制银行中,仅浙商银行实现营收正增长,3家银行利润增速为负。

国有大行存贷规模稳健扩张

2023年,31家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1.3%,增速较前三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贷款规模同比增长11%,较前三季度微降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银行资产、贷款均保持双位数增速,扩表仍保持较快速度。

从贷款节奏看,2023年全年信贷投放相对前置,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新增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0%、22%、20%、9%,呈逐季递减的趋势,上半年信贷投放明显快于下半年。

2023年,国有大行资产增速低于贷款增速0.1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则高于贷款增速1.4个百分点,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长结构存在差异。在经济复苏进程中,股份制银行信贷投放不顺,扩表主要依靠非信贷资产,而国有大行“头雁效应”仍在,信贷增长保持较好态势。

国有大行为金融服务实体的主力军,信贷总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如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此外,江浙区域城商行信贷增长保持相对景气,主要是区域内金融需求旺盛,如宁波银行等。

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四类银行存款增速普遍回落,相对而言,国有大行和农商行存款增长较具韧性。国有大行主要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实现较好的存款增长,如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农商行或受益于本地下沉优势,有稳定的存款来源,如瑞丰银行、常熟银行等。

2023年,31家上市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负债端成本的节约效果。整体来看,净息差表现相对韧性的银行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如国有大行中的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两者分别在县域业务、国际业务具备一定程度的优势;股份制银行中的兴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中的宁波银行等。第二,负债端成本管控良好。如国有大行中的邮储银行,负债成本低位持平;城商行、农商行中的渝农商行、江阴银行等,负债成本实现低位再向下。

2023年,其他非息收入高增、其他非息收入占比营收较高的银行大多实现了相对较好的营收增速,由此可见,其他非息收入是银行营收增长分化的重要原因,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表现均偏弱,通过其他非息收入支撑营收增速,如国有大行中的交通银行、股份制银行中的兴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中的北京银行、无锡银行、瑞丰银行等。二是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表现尚可,其他非息收入进一步推升营收增速,如国有大行中的中国银行、股份制银行中的浙商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中的常熟银行等。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银行通过少提拨备(资产减值损失负增长)支撑利润表现。虽然这部分银行不良净生成率有一定成程度的上升,但由于拨备水平较为充裕,仍能支持其通过拨备少提释放利润,如江阴银行、平安银行等。

而少部分银行资产减值损失正增长,拖累利润增长表现,或与资产质量波动有关,如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在不良净生成率有所上升的前提下,部分银行拨备水平较同业相对不高,它们或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选择适度加大计提力度。

好在银行拨备覆盖率同比整体提升,安全垫较为厚实,盈利释放仍有空间。截至2023年年末,国有六大行拨备覆盖率为240.17%,环比下降3.04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资产减值准备/总资产为1.99%,同比上升5BP;其中,拨贷比为3.11%,同比上升14BP;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非信贷资产总额为0.41%,同比下降7BP。

不良稳中有降拨备反哺利润

截至2023年年末,31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延续向下趋势,加权不良贷款率为1.27%,较2023年三季度末下降1BP。在资产质量整体平稳的背景下,银行适度放缓拨备计提力度支撑利润表现,2023年年末拨备覆盖率为240%,较2023年三季度末下降2.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银行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在拨备持续反哺利润的基础上,拨备覆盖率微降。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整体资产质量保持平稳,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内部分化明显。截至2023年年末,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与2023年三季度末基本持平,拨备覆盖率则下降3个百分点。各家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波动较小,拨备覆盖率均维持在190%以上。

截至2023年年末,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4%,较2023年三季度末下降3BP,拨备覆盖率持平在226%的水平。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正是这些银行不良资产持续出清导致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向下。

从账面指标来看,银行不良边际抬升但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不良生成压力不大。截至2023 年年末,国有六大行不良贷款率为1.3%,环比三季度末持平、同比下降3BP;关注贷款率及逾期贷款率较年中略有上升,但整体维持低位;其中,关注贷款占比为1.46%,较年中上升5BP;逾期贷款占比为1.44%,较年中上升6BP。从不良贷款生成情况来看,加回核销不良贷款净生成率为0.87%,同比下降7BP,不良生成总体平稳。

截至2023年年末,邮储银行不良+关注率最低,仅为1.51%;其他五大行在3%左右,均处于较低水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不良+关注率同比分别下降 10BP、6BP、2BP,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

多数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向下、个人贷款不良率向上,资产质量的波动主要集中在零售非按揭业务上。从个人贷款产品来看,信用卡、经营贷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主要是在经济修复进程中,借款人还款压力较大。具体来看,国有大行个人贷款的资产质量波动相对温和,资产质量整体表现较好的银行有国有大行中的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的招商银行。

从细分贷款资产质量来看,个人贷款不良率同比小幅上升。截至2023年年末,国有六大行平均个贷不良率为0.77%,同比上升7BP;其中,信用卡贷款、经营贷不良率上升较多。主要是居民部门收入受资本市场、住房市场和此前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收入承压导致还款能力受损。从邮储银行披露的不良生成细分数据看,2023年其信用卡贷款、个人小额贷款不良生成率为3.54%、1.93%,同比分别上升20BP、13BP。

从资产质量角度来看,房地产领域不良风险暴露或行至中期,且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计提较充分,风险可控程度较高;地方政府平台风险或逐步体现为相关资产利率下调,以时间换空间缓释压力。相比之下,零售不良贷款率同比有所上升,个人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不良生成压力有所上行,这些超出预期的风险未来需持续观察。

2023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长承压,资产质量整体稳定运行为利润释放提供重要支撑。展望未来,随着地方化债稳步推进、地产风险持续出清,银行不良生成速度或放缓,减值计提压力继续降低将支撑2024年利润增速相对平稳。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