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中心建设提速 液冷服务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2024年05月22日 14:57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承承

算力建设提速,让保障数据中心更加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液冷服务器厂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高性能数据中心获得大量建设,能耗也随之迅速提升。为保障数据中心更加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液冷技术的大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液冷服务器上市公司业绩显示,行业在2023年实现快速增长,到今年一季度同样如此。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下,液冷服务器龙头迎来发展机遇期。

液冷服务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4月17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3全年)跟踪》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在2023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3全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15.5亿美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52.6%,其中95%以上采用冷板式液冷解决方案。

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之所以能够出现大幅提升,显然与我国智算中心建设提速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近几年我国不断出台相关算力建设政策,譬如《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均提出了加快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而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目前国内已有30多个地方城市建设起智算中心,比如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太湖量子智算中心等。此外,由大型科技企业主导的智算中心也超过10座,比如阿里云张北超级智算中心、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腾讯长三角(上海)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等。

随着智算中心规模的快速提升,带来了能耗的持续增长,仅2022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就达到了27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约3%。现如今,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数据中心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必然会进一步攀升。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绿色数据中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的指导意见,对PUE(PUE,指数据中心总耗电量与信息设备耗电量的比值)提出高要求。比如在工信部2021年发布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就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降低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力争降低到1.25以下;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也指出,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达到1.3以下……“东数西算”工程中,则要求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4处枢纽设立的数据中心集群PUE控制在1.2以内;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枢纽设立的数据中心集群PUE控制在1.25以内。

在政府明确PUE指标考核下,能够更好地降低PUE值的液冷服务器优势突出,其不仅能承接更高密度的机柜散热需求,实现更低的PUE(1.0-1.2),且在使用寿命上,相较于传统风冷服务器使用寿命6年左右,液冷服务器使用寿命可达到10年。或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在2024SIEPR经济峰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透露,下一代DGX GPU服务器将由风冷转为液冷散热。

“传统的风冷方案已经难以提供高效的散热效能,液冷的应用需求正快速增长。”开源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从功耗角度,服务器功率正向20KW以上发展,达到风冷效率临界点,液冷成为必要选择,尤其是冷板式是目前首选,因为其与现有风冷技术的兼容性更好,也更适用于旧数据中心改造项目。

多数液冷服务器公司一季报“续增”

IDC在《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3全年)跟踪》报告中预计,2023年~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科智咨询也预测,国内液冷基础设施市场规模2023年将达到32.2亿元,预计2023年~2027年复合增速56.1%,2027年将达到187.2亿元。

市场规模的持续提升,让相关液冷设备公司有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据Wind数据统计,A股29家液冷服务器上市公司中,2023年营收实现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8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4家,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时,营收实现同比增长的公司上升为22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上升为20家(见表1)。

算力中心建设提速  液冷服务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液冷服务器上市公司中营收同比增长最高的前三家公司是银轮股份、飞龙股份、曙光数创,分别同比增长了29.93%、25.69%、25.63%;归母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前三家公司是飞龙股份、科创新源、精研科技,分别同比增长了211.14%、195.3%、171.56%。相比之下,在市场需求的提升下,液冷服务器公司今年一季度的营收表现明显更优,营收同比增长最高的前三家公司依米康、浪潮信息、超频三分别同比增长了162.09%、85.32%、60.47%。归母净利润增长方面,虽然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长最快的前三家公司(高澜股份、飞荣达、英维克业绩分别同比增长了197.29%、194.07%、146.93%)业绩增速要略低于2023年业绩增速排名前3家公司,但整体表现上,实现业绩增速在60%以上公司却由2023年的4家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11家。

在业务层面,各液冷服务器龙头均在强化布局、捕捉市场机遇。比如银轮股份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通过卓越营销实现了业务突破,主要是欧洲高端客户的突破、国际新领域的业务突破以及国内新客户新领域的拓展,“数据中心服务器液冷业务实现客户零的突破,储能超充液冷机组业务不断壮大。”

曙光数创表示,2023年度在保持浸没液冷领域优势地位的同时,过去一年公司积极布局冷板液冷市场,增加销售投入,扩大销售队伍,冷板液冷基础设施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30.66%,占收入比重由6.92%提高至29.22%。

英维克表示,AI等新的应用场景出现,对算力设备和承载算力的数据中心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促进了数据中心的需求,“得益于液冷需求的快速增长及英维克在液冷的‘全链条’平台优势,来自数据中心机房及算力设备的液冷技术相关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约为上一年度的4倍左右。”

高澜股份表示,公司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可将PUE值控制在1.1以内的水平,目前相关产品具备批量供货能力。随着我国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进程,公司数据中心液冷产品将充分受益。

龙头公司基本面表现稳定

在近日市场持续好转下,截至5月6日,29家液冷服务器公司中,浪潮信息、领益智造、华峰铝业、英维克、银轮股份、安洁科技的总市值均突破100亿元,分别达到602.25亿元、365.13亿元、198.51亿元、190.27亿元、162.59亿元和100.6亿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市值不足50亿元的液冷服务器公司仍有16家,其中,锐新科技、智动力、科创新源、超频三的最新总市值仅有19.91亿元、20.21亿元、20.56亿元、21.45亿元。

就6家市值过百亿公司的基本面来看,在行业景气度回升下,这些公司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要明显好于2023年年度表现。6家公司中,除领益制造之外,有5家公司一季度两项指标数值均实现2位数的同比增长,尤其是总市值排名第一的浪潮信息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85.32%和64.39%(见表2)。

算力中心建设提速  液冷服务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浪潮信息是液冷服务器概念股中市值最大的公司,根据Gartner和IDC数据,其人工智能服务器份额2020年~2022年连续三年全球第一,液冷服务器市占率排名中国第一。据公司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8.67亿元,同比减少了5.26%;归母净利润17.83亿元,同比减少了14.30%。不过,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浪潮信息业绩持续修复。数据显示,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7.70亿元,同比增长6.04%;实现归母净利润9.96亿元,同比增长86.52%。究其原因,与公司液冷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相继在众多头部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等行业客户实现批量化部署有关。

国投证券在研报中表示,AI服务器厂商业绩高增,叠加云厂商在AI算力方面的资本开支提升,反映了当前及未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对AI算力旺盛的需求将持续提升,AI算力或将成为投资确定性最强的AI产业链细分环节。“浪潮信息有望凭借其智慧计算产品和服务受益于国内外算力需求高景气,实现全年业绩持续提升。”

英维克虽然总市值规模比不上领益智造、华峰铝业,在板块中市值屈居第四,但其是根红苗正的液冷基础设施提供商。2023年7月,公司作为液冷领域的惟一企业,与英特尔签署项目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液冷解决方案的测试、评估和推广。目前,公司推出针对算力设备和数据中心的Coolinside液冷机柜及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产品涉及冷源、管路连接、CDU分配、冷板、液冷工质等。

据英维克2023年年报,其机房温控节能设备业务营业收入16.40亿元,占比总营收达到46.48%,超过机柜温控节能产品营收占比,这一营收结构的变化让公司及时把握住了数字化浪潮,不仅在2023年实现营收35.29亿元,同比增长20.72%;实现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22.74%。且在2024年一季度也实现营收7.46亿元,同比增长41.36%;实现归母净利润6197.52万元,同比增长146.93%。

“AI发展,国内智算中心有望带动数据中心进入新一轮建设景气期,数据中心液冷将开始较大规模部署。”中信建设在研报中判断,基于英维克平台化布局带来的规模效应的不断强化,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