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处于起步阶段,“泛”ESG主题代表ESG基金未来方向

2024年06月27日 17:55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李甜甜‍‍‍‍‍

文丨李甜甜‍‍‍‍‍

编辑丨张桔

从全球ESG基金发展经验来看,ESG策略投资优点并非降低波动,更多是弥补风险补偿不足,实现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截至2024年6月12日,据同花顺IFind ESG数据,中国ESG基金总体规模为3842.23亿人民币。另据statista统计,到2023年底,全球可持续基金(sustainable funds)AUM达到3.3万亿美元,其中ESG ETF规模480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仅MSCI一家公司已经构建了超过3900只ESG指数,而目前中国全市场ESG指数数量为1872只。相比之下,国内ESG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 

公募ESG偏好主动管理和权益投资。目前,国内公募ESG基金共计471只,包括主动管理ESG基金337只和被动指数ESG基金134只(其中权益类126只)。在337只主动管理的ESG基金中,股票型基金数量远超债券型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176只,普通股票型46只和灵活配置型25只,占比超过75%。 

相比下,海外ESG指数基金规模增速显著高于主动管理类基金,其中又以ESG ETF为主。管理人在传统宽基指数或行业窄基指数的基础上进行负面剔除或正面筛选,最终形成“ESG策略下的指增产品”。 

国内ESG主题投资策略强调环境主题,海外ESG基金主题内涵更为丰富。国内方面,ESG策略基金总规模1241.84亿,环境主题基金总规模2351.83亿元,合计占据了公募ESG市场93.5%的份额。根据Statista,全球超过60%的ESG ETF来自欧盟。在欧洲市场,ESG指数编制和投资策略大量参考欧盟气候过渡基准(CTB)和巴黎气候协定(PAB),在监管给出明确指引框架基础上,相关ESG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ESG策略的超额收益

根据Statista数据,从2019年上半年到2023年下半年,全球可持续基金收益中位数为35%,传统基金的收益率为25%,获得10%的超额回报。而富时全球ESG等权收益指数自2015年发布以来,也显示其长期年化回报有10.62%,相对于业绩基准有年化2.1%的超额收益。 

目前香港已经发布了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恒生内地及香港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国证ESG指数等。统计显示,自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2020年7月发布以来,该指数下跌19%,而同期恒生指数下跌28%。 

经统计,2023年,IFind全部ESG指数收益中位数为-8.58%,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1.38%,平均仍有超额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ESG基金的回报表现差异极大,最高67.61%,最低-62.03%,这些指数带有明显的主题和概念色彩,例如新能源、数据中心、智能医疗、工业4.0等热门主题。 

扎堆新能源 “泛”主题才是未来

目前,尽管公募ESG基金在数量和主题上已经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大量资金依旧扎堆在少数行业和板块中。现阶段规模排名前十的权益类公募ESG总规模708亿元,几乎占了全部ESG基金规模的1/3,其中有6只是新能源主题基金。而前二十大中也有过半数为新能源主题基金。2023年,前十大权益类ESG全部负收益,平均回报-23.82%。 

该现象一方面反映公募机构管理能力不足,扎堆抱团投入新能源赛道;另一方面也反映国内对ESG投资的认识仍存在不足。 由于缺乏对全部相关行业和个股更深入的ESG评级、评价,如何将新能源外的传统产业、科技产业纳入ESG投资策略,成为公募ESG投资最大课题。 

尽管海外主流ESG投资中也会负面剔除高污染或者石油石化能源企业,但却较少集中投资某一行业的细分策略,可见“泛”ESG主题才是ESG基金未来。 

从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ESG投资的优缺点都很明显。ESG作为对传统财务数据分析方法的补充,弥补了对企业定性分析的不足,强调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社会责任、环保事业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能够增强收益。但不同于大众的认识,ESG选股能抵御部分潜在投资风险这一特点并不突出。事实上以富时IX全球ESG等权重指数近10年的表现看,ESG策略并不能降低组合波动,但却有更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因此我们认为ESG策略投资优点更多是弥补风险补偿不足,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而非降低波动。 

(作者系爱方财富基金研究员。本文已刊发于6月15日《证券市场周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所提基金仅作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