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重归景气 基金经理“高看一眼”智能穿戴

2024年09月23日 10:37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陈书玉

消费电子王者归来,市场为之心动。

9月以来,科技圈爆款产品频频来袭,三折叠屏手机、AI眼镜、苹果新品等无不夺人眼球,由此催生的科技热度正在持续传递。据悉,Meta Connect 2024大会也将于9月25日至26日举办,全新的MR头显和首款AR眼镜或有机会正式亮相。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消费电子行业有望迎来景气度的回归。目前,行业正处在短期企稳回暖、AI推动创新周期来临和巨头新品不断催化的三重拐点。其中,AI将加速新硬件形态探索,诸如AR、VR、手表等产品有望开辟新的应用场景,智能穿戴设备或走到了爆发前夜。

消费电子重归景气

近期,消费电子板块反复活跃,诸多概念股持续走强。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大厂接连发布新品、产业链业绩有支撑以及AI技术持续推动等,是消费电子板块表现强势的三大原因,后市仍有望驱动行业估值中枢上移。

嘉合基金基金经理陶棣溦表示,9月出现的消费电子新品发布潮不容忽视,而新品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AI的搭载。比如,苹果发布新款iPhone,将搭载名称为Apple Intelligence的AI助理;华为三折叠屏手机将推出搭载玄玑感知系统的智能穿戴新品;雷朋也将推出新款AR眼镜,二代产品因将AI与硬件结合而销售火爆,此次三代产品也有望延续强势。

除了新品助力,产业链上市公司的业绩向好,也是消费电子板块走强的重要推手。根据Wind数据,在已披露2024年半年报的A股消费电子板块94家上市公司中,有73家实现盈利,占比77.66%,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则达57家。

此外,AI技术的创新应用也在不断地为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赋能。在产业链内部,一大批专业人士正在积极地探讨AI与硬件的结合,他们对于消费电子产品与AI的结合及其商业模式的落地表示乐观,认为“这将带来新的一次换机周期与创新周期的双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轮消费电子重归景气的进程中,智能穿戴设备显然被“高看一眼”。智能穿戴设备是指综合运用各类识别、连接、传感和云服务等交互及储存技术,以代替手持设备或其他器械,实现用户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的新型日常穿戴移动智能终端。根据穿戴部位的不同,可将智能穿戴设备分为智能手表类、智能手环类、智能眼镜头盔类、智能服装类和智能鞋类等。

从数据来看,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带动下,智能手表、智能眼镜、TWS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也迎来了良好增长。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4374万台,其中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555万台,同比增长10.9%,增速明显超过全球市场。IDC预计,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5.597亿台,增长10.5%;到2028年底,出货量将增至6.457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电子行业研究员表示,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智能穿戴设备的上游产业链集中于高精度传感器、专用芯片、微型显示屏和电池技术等核心组件的研发与供应;中游产业链则涵盖硬件集成、软件开发和产品测试;下游产业链需关注产品销售、品牌推广、客户服务和应用生态的构建。

智能眼镜先睹为快

伴随智能穿戴设备被“高看一眼”的,是智能眼镜的“先睹为快”,相关概念股已率先在市场上起舞。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多家海内外企业正在加速推出AR眼镜产品。如前文所述,Meta预计9月推出新款AR眼镜,其他大厂包括微软、华为、小米等,也均在积极跟进。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相比其他人工智能装备,作为可穿戴设备的智能眼镜不仅具有低成本的优势,而且还能为消费者带来划时代的高效率。这是当前最为公认的AI最具性价比的硬件落地方案,未来的潜在发展空间无疑巨大。

“今年以来,AI智能硬件终端一直被产业资本和市场资本持续关注,从AIPC到AI手机,再到近期的AI眼镜,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强大的AI模型加持给终端交互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潜在的市场空间。”德邦基金基金经理陆阳认为,过去智能眼镜的产品迭代方向更多聚焦在显示方向,如Meta的VR和苹果的MR,极致的显示效果也往往绕不开体积、重量和续航等难题。而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进步和端侧化,智能眼镜逐渐开辟了重交互、轻显示的分支,比如通过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眼动追踪等方式实现个人助理形式的体验增强。与此同时,在定价相对便宜的情况下,智能眼镜的市场推广和加速普及获得了更好的基础,比如某些品牌的AI款和常规款价差并不算大,但用户自发尝试的积极性就比较显著。

“过去的智能眼镜并不成熟,没有打动消费者的核心体验,而且售价高、技术有待改进,消费者很难为其买单。不过,随着显示模组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科技巨头的持续投入,以及各厂商在智能眼镜应用场景上的不断探索,AI眼镜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华南某基金公司的一名基金经理表示,后续的关键,在于科技巨头及消费电子龙头的积极布局,能否快速推动AI智能眼镜的出货量与渗透率提升。如果推动节奏符合预期,智能眼镜将真正进入快速成长期,产业链标的能够实现估值与业绩的双升。

实际上,已有一些基金经理率先布局了相关赛道。知名基金经理傅鹏博在睿远成长价值的半年报中表示,二季度在电子行业中增持了“新面孔”,主要考虑到相关公司存量大单品上半年较高的出货增长量以及新品AI+AR眼镜的增长空间。

证券时报记者还注意到,2月末至今,某智能眼镜概念股累计涨幅近70%,公司主营精密薄膜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2024年半年报数据,该概念股共获51家基金公司持仓,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华安基金胡宜斌和东吴基金刘元海等知名基金经理均现身持股榜单。

穿戴设备爆发前夜

事实上,除了智能眼镜,其他智能穿戴产品也同样获得了相关基金经理的重点关注。多位基金经理表示,看好智能穿戴领域诞生新的重磅创新产品。

方正富邦基金经理乔培涛表示,自2014年以来,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创新造就了消费电子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十年红利,催生了一批重量级的硬件和互联网巨头。时至今日,手机端的创新已经乏善可陈,目前更多的希望已聚焦于新的领域,譬如MR、VR、AR,以及AI与智能硬件的结合。“尽管这些领域短期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成本高、舒适性差、适配应用少等,但技术总是迭代前进的,相信这些领域未来一定会诞生新的重磅创新,推动消费电子行业形成新一轮的创新浪潮。”乔培涛说。

富荣基金基金经理李延峥认为,目前来看,AI在手机侧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有意思的应用。手机仍然是C端用户能使用的最大边缘侧算力的载体,同时可以涉及很多应用。当然,AR眼镜或者其他可穿戴产品和AI能力的结合,也是值得持续关注和跟踪的方向。

具体到投资层面,李延峥认为,合理的投资框架与深入的研究跟踪,两者缺一不可。投资者需要对消费电子有一定的研究,并对产品保持紧密跟踪,能比较深入地理解创新。

当然,面对创新类产品的投资,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成功的电子产品,需要迎合用户的某些需求,而非教育消费者什么是合适的使用场景,因此不能只有理想化的宏大叙事。”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表示,目前,智能穿戴产品出货量的爆炸式增长还没有到来,产业也远没有达到让相关公司广泛受益的阶段。消费电子新品的出现,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市场反应,投资者需谨慎辨别公司的盈利能力,业绩比较扎实且边际改善明确的标的值得重点关注。

上述基金经理同时表示,现阶段,“AI+可穿戴”的投资机会确实不少。在他看来,随着AI技术在算力端的持续成熟,以及在应用端的逐渐落地,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有望快速增长。他预计,生成式AI将在硬件端率先落地,围绕AI手机功能拓展的AI可穿戴设备,有望成为未来AI硬件的重要应用场景,包括AI手表、AI眼镜、AI戒指、AI项链等各类产品形态。

责任编辑:zj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