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药板块机会在哪?医疗设备的复苏值得期待

2025年01月21日 16:58 作者:文丨张桔 编辑丨谢长艳

医药生物板块何时才能困境反转成为业内外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对于医药股今年的投资前景,本刊与多位公私募投资人进行了沟通,包括了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查理投资投资总监李一丁、湘财医药健康混合基金经理张泉、长盛医疗行业基金经理郝征、诺安基金基金经理唐晨、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陈西铭、南方基金基金经理王峥娇等二级市场医药“掌门”。

除去对于创新药的青睐依旧外,从困境反转或者可能迎来转折角度看,政策大力支持的医疗设备板块开始扶摇直上。

2025年医疗设备复苏最值得期待

1月8日,发改委及财政部公告《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预计2025年国内医疗设备更新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2024年实施经验基础上落地速度有望加快,进一步加速国内国产替代趋势,国产企业中高端产品突破领先、创新研发能力强、智能化应用落地较早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对此,林存表示:“我认为医疗装备类,最容易出现转折,因为过往一年,各级医院在装备招标上都发生大面积延误。现在,国家在不停的推动设备更新和补贴,压制的需求有逐步恢复的要求,同时,设备国产替代也是最主要的发展逻辑。所以,我们认为2025年医疗设备类复苏是值得期待的!”

有所区别的是,张泉对医疗设备类的细分领域并非一致看好,而是态度上有所取舍:“从2025年来看,我觉得从医疗器械这一块来看,实际上已经从库存周期或者周期上是出清了,应该是迎来了拐点。不过器械其实分几块,一块是检测,2025年检测是我最不看好的领域,就是因为很明确的一点,我觉得检测量是下滑的,因为现在存在过度检测的倾向,国家也在管控这一块,有些检测结果不认,所以我是不看好检测的。但是器械里面除了检测之外,它还有属于治疗性的耗材跟设备。”

“那么这一块其实我觉得2025年复苏的机会是很大的,第一手术量明年是要复苏的;第二就是2024年很多停下来的招标采购,2025年还是要做的,包括国家很多的以旧换新也多出自医疗设备这一细分赛道。所以就医疗设备而言,我觉得2025年是有触底反弹逻辑的,只是其中要选对方向,这一逻辑也是源自于需求映射,但要注意该板块会存在赛道分化。”他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看法。

唐晨则给出中肯分析:“医疗设备的竞争格局,通常来讲,产生较大变化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个领域的创新一般是迭代性的,而且行业有马太效应,过去行业景气度较高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龙头的增速还更高。所以这个赛道,更多的是把握整体性的beta机会,也就是主要看总盘子的扩大。”

“如果说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我想应该是进口替代的逻辑吧,我们的政策更多的还是鼓励市场化,大家一视同仁,所以重点看国内企业是否具备了相当的产品力,我想具备产品力的国产龙头企业可能会在竞争格局演变中成为赢家。还有一个就是观察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或许人工智能的加入会进一步提高一些医疗设备的壁垒。”他出言较为谨慎。

陈西铭表示:“其实医疗设备和CXO行业的投资思路一致,主要是全球视角下的中国比较优势,也就是工程师红利和产业链集群。其实在医药行业做投资,大家可以记住一句话,事物总是螺旋式上升的。长期行业是有望确定性增长的,14亿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是相对确定的。但是短期,各种扰动可能会让行业出现波动。整体来说,在医药行业做投资还是幸福的。”

郝征指出:“医疗器械行业与医疗设备行业都受益于过去国内医药新基建的快速发展。其中设备领域尤其明显。器械行业短期则是受制于医药集采政策,集采价格的压力需要消化。器械和医疗设备行业今年消化之后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机会。竞争格局在行业调整期间没有太大变化,龙头个股竞争格局还有待加强。”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医药高手举了一例,以医疗器械中科创板上市公司亚辉龙为例,2024年装机超预期,集采落地有望继续推动公司上量;同时国际市场进入收获期,预计2024年收入超2亿元;从2025年前瞻来看,其大概率一直处于变好的趋势中。

不过同样是基于拐点的逻辑,王峥娇则认为,未来医药中跟宏观经济关联度相对更高的医美、眼科等消费医疗服务类、消费医疗产品类或将存在更多的投资机会,虽然短期市场面临较大波动,但宏观层面有利因素正在逐渐累积,此外还迎来相关赛道的供给出清叠加、需求回暖等有利因素,市场整体有望企稳并步入新的上行周期,其中医药行情仍需重点观察政策导向。

下图为万得医疗器械主题指数近期走势一览

2025年医药板块机会在哪?医疗设备的复苏值得期待

 

板块产业层面与投资“脱节”问题有望解决

实际过去几年,困扰医药投资一大主要痛点就是产业层面的繁花似锦与二级市场上的相对落寞,这种鲜明的反差是因为医药的专业壁垒很高还是另有隐情?从破解之道来看,如何能够尽量让两者步调一致呢?

“目前医保的思路仍然是有保有压,保证创新药的促进和发展,加快审批和保护价格。但是市场对于创新药的获益程度,仍然不敢确信,特别是仍然没有制度保障,所以,大家希望,2025年实施商业保险扩充创新药支付面的措施。同时建议不能过分扩大医保的报销范围,让市场保持充分的自由度。”林存鲜明地亮出了自己观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医药行业的核心政策仍然来自医保控费。医保控费进入到深水区,并且降价幅度持续加大,对2024年医药板块的公司业绩造成很大压力。但是同时,对于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的支持仍然在继续。预计后续伴随着地方财政压力的减小和医保控费压力的减小,医药板块的估值和业绩将有所回升。”郝征指出。

相比二级市场的行业层面,产业层面在2025年可能存在的潜在突破更被广泛看好。“2024年生物技术股复苏未达预期,XBI指数下半年横盘,通胀和利率担忧使非专业投资者对其兴趣降低;特朗普医疗政策引发关注,2025年市场情绪或改善,但新政府立场不确定使投资者仍持谨慎态度。从IPO与融资的角度看,IPO市场从2022年低谷缓慢回升,2025年有望增加,但受市场情绪和政策影响,上市企业多为安全标的;风险投资资金流向热门治疗领域,资金集中在少数成功投资者手中,新公司创建情况值得关注。”李一丁坦言。

“但是强势的产品依然带来了良好的收益,比如GLP-1药物势头强劲: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Ozempic、Wegovy)和礼来的替尔泊肽(Mounjaro、Zepbound)等GLP-1类药物销售增长迅猛,预计2025年合计销售额超700亿美元,成为增长最快的药物类别,推动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领域发展,促使药企聚焦该领域研发与竞争,预计2025年该领域会有更多交易。”他从国际视野为我们指出了2025可能的医药方向。

唐晨同样在为医药破局支招:“医药行业是一个政策强相关的行业,过去几年,如果观察政策明确支持的方向,其实是有相对超额收益的,比如前两年的中药行业,还有现如今的创新药。板块的走势的确差强人意,不过我认为首先是要尊重市场规律,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政策、资本、产业三者共振的那个点,未来的确定性是有的,但兑现需要过程、时间和耐心。”

“另外,医药彻底反转需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有突破,比如支付、定价等,2024年已经能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了,2025年可能会是进一步推进建设的一年。所以,2025年我们会更多的观察产业动能、支付政策、定价政策等,这是核心发力点,当具备实现政策、资本、产业共振的条件时,医药走势的尴尬局面或许就能迎刃而解。”他的思路较为清晰。

而实际衔接产业与投资最好的着力点就是公司财报,李一丁以CXO中的公司为例提醒大家关注潜在机会:“2024年凯莱英没披露Q3订单情况,但也仍然给予了新签订单持续保持良好态势,在第二季度较大基数上仍然取得环比增长的表述,而整个2024H1新签订单数据同比有超过20%的增长,由此推断,大概率也是20%以上的增长。对比来看,康龙化成前三季度新签订单情况不如药明和凯莱英,但同比也有超过18%的增长,比起半年报披露的数据又进一步增长了,在整个行业内也属于相当不错的情况,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复苏。而康龙化成之所以新签订单不如前面两位,核心在于他的R(前端研发)业务更多,M(后端生产)业务相对较少,就现如今订单复苏情况来看,其实后端复苏更快,如果只看M端,康龙化成的订单增速则有30%+,也非常不错,而实验室业务订单增速则有12%+。” 

(本文已刊于01月1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