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春风频吹 数据要素产业链受益

2025年02月25日 09:2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吴新竹

数据要素产业化进程与AI模型的进化相碰撞,激活存量市场的同时,衍生出更多业务及商业模式。算力需求从训练端向推理侧转化,国产智算资源利用率或有提升,产业链公司将受益。


近期,有媒体报道,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筹备组建一家名为国家数据集团的新央企,该消息一经传出引发市场反响,国家级平台的诞生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全国数据资源,推动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与深度应用。

IT企业在数据要素产业化进程中拓展大量新业务,提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相关的全流程服务,近半年,以金融服务为代表的垂直应用软件公司涨势良好。数据要素的市场潜能在不断释放,AI大模型与DeepSeek红利向上游产业蔓延,大数据、云计算及其背后的基础设施产业得到加持,表现为增加流量、提升效率、减少库存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数据要素政策组合绘就的蓝图已愈发清晰;数据集团公司在十余个省市成立,企业层面对数据经营的筹划密集展开。数据可作为一种资产创造收入后,数据资源丰富或具备独有特色的企业正在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数据要素市场化蓝海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数据要素可以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整个“十四五”期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预计达5000亿-10000亿元。预计2024年至2030年间,数据产业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到2030年产业规模有望达到7.5万亿元。

政策上,《“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于2024年1月印发,明确到2026年底,国内要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并列举了12个重点行动行业,包括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等。

该年10月,国家发改展改革委印发《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另一方面,全国数据集团联盟在上海成立,首批成员覆盖全国21个省市,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加强各省市数据企业合作。

2025年1月出台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了行业、区域、企业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定位,围绕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部署了建设任务。

目前,A股向企业提供数据资产化服务的IT公司有易华录、深桑达A等。据统计,2024年共有64家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了企业数据资源数据,入表总额合计14.02亿元,相较于年初的23家增长了41家,涉及总金额增长3.83亿元,增幅达37.6%。


以公共数据运营为起点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下,生产主体需要更多的数据用于分析决策,产生数据流通的需求,因此数据可作为商品进行价值流通。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是是深挖数据价值和普惠数据红利的重要制度设计,政策上,《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初步建立,到2030年规则更加成熟,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全面建成。

华西证券指出,数据商发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领域,在地方政策、运营模式、平台建设及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全面铺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可以激活数据要素产业动能,加速推动数据要素产业链形成闭环,开辟全新的投资蓝海。

2024年12月,首家数据科技央企——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注册资金100亿元,将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构建国家级物流大数据平台,该事件被市场视为央企资金入局数据要素行业的重要一步。

央企强大的资金储备和资产调动能力有利于带动物流行业资源流通和共享,如果说该公司的成立是对数据要素政策的积极响应,那么其他重点行业的“连锁反应”则令市场期待。

企业层面对数据经营的筹划密集展开,数据集团公司在十余个省市成立。近日有消息称,国务院国资委目前正在筹备组建一家名为国家数据集团的新央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全国数据资源,推动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与深度应用。

东兴证券分析认为,在已有制度下,国家数据局侧重治理体系构建,为行业发展搭建政策框架;未来国家数据集团或侧重资源价值释放,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实现政策目标,二者有望彼此互补,共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目前,数据要素流通与应用正值行业基建期,市场需求主导了商业模式的差异,衍生出两大类模式,一类是政务与公共部门,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以软硬件IT服务采购、运维以及相关咨询服务为主;第二类是金融、医疗、交通运输等代表领域,多以数据运营与服务的模式开展实践应用,针对实际应用范围、数据源需求难度等维度进行定制化一次性收费,或者根据收益进行利润分配。

相关IT企业纷纷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模式达,建立行业数据空间,涵盖政务、教育、医疗、能源、水利、机场等多个类型,推动公共数据资源流通与价值释放,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数据交易商业平台,满足监管、集成、隐私计算、加工处理等需求。

金融服务、医保数据、时空数据以及网络可视化等领域已经具备较深的产业化基础。以金融领域为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金融工作中大显身手,内部数据整合和共享逐步推进,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近半年,申万垂直应用软件行业中,股价涨幅超过3倍的均为金融服务类公司,汇金科技、赢时胜和银之杰分别较半年前增长5.3倍、4.7倍和4.0倍。

智慧城市方面,软件公司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智算中心建设方案和辅助运营服务,依托大模型赋能数字政府产品和解决方案迭代升级;数字安防方面,IT企业保障数据安全不出域,提供数据要素化的全链路安全保障;IT服务公司还针对企业用户完成数据资产评估入表业务,提供数据资源盘点、数据资产体系建设、数据授权运营咨询等。


云服务不断升级

数据安全及监管要求不断提升,进而长期支撑端到端专有云端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

为了促进算网融合,三大运营商已布局400G光传送骨干网建设,在国家枢纽节点和需求地之间实现400G、800G的高带宽全光纤连接。2024年前三季度,三大运营商收入和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净利润增幅达双位数。

数据基础设施是发展数据要素产业的基础,相关细分领域近年来不断升级。以内容分发网络(下称“CDN”)为例,CDN的技术底座向边缘云操作系统演进,市场竞争逐渐从价格转向服务,中国CDN市场规模从2019年123亿元增长至2023年370亿元。

当前中国数据基础设施仍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幸运的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好利用数据要素,加速产业发展进程。

受益于AI内容生成应用的落地,海天瑞声2024年智能语音业务和自然语言业务的需求同比大幅增长,带动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显著增加,净利润扭亏为盈。

DeepSeek模型能力已得到广泛认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下称“API”)调用显著提升,近期,主流云厂商、大数据公司纷纷宣布上线DeepSeek大模型服务,多专业模型及其应用有望落地,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存量机房去库存。

中金公司认为,API调用和后续应用开发需求的增长有望提升云资源消耗量;算力需求从训练端向推理侧转化,国内云厂商此前布局的国产智算资源利用率或有提升。

网宿科技在传统CDN及边缘计算方面把持流量,在平台规模、调度能力及视频、网页优化等方面完成了规模、技术及服务经验的积累,由CDN向边缘计算、安全方向迈进,近年来该公司围绕算力需求布局液冷解决方案等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协创数据2024年服务器再制造业务盈利能力保持稳健,算力服务器再制造业务呈快速成长态势,AI智能体训推平台和算力服务产品正式落地,预计全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68亿-8.19亿元,同比增长143.01%-198.12%。


责任编辑:zbf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周刊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网站所示信息出于传播之目的,不代表证券市场周刊观点,亦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证券市场周刊》All Right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4238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187号